分享

面对孩子玩手机,家长真的不能“淡定”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29

今天,儿子的班主任在班群上发了一张图:一部停留在“王者荣耀”游戏界面的手机。

班主任在群里问家长们:“有学生课内玩手机,咋办?请求家长们教教老师!”

家长们反应平淡,只有三两个表示可以没收手机或从严处理的,更多的则是保持沉默……

也许有家长认为,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到成为每个家庭的必须品,初中生有手机也不是一件多稀奇的事。甚至很多孩子的手机都是家长主动配的,原因大体有两种:一是因为忙,早出晚归,难得与孩子在家里坐下来好好聊,有手机可以方便联系孩子;二则是孩子某次考试考得好,家长一高兴,奖励孩子的。

可是,家长们,你是否高估了只有十几岁的孩子的定力,又是否低估了智能手机对孩子们带来的杀伤力。

我有个亲戚的儿子,读初二,成绩一直很好,读书很认真也很自觉,属于不用老师和家长操心的好学生。可是就在期中考试过后,老师反映他上课经常打瞌睡,作业也做得非常潦草,有时甚至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

起初,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的身体出了什么毛病,带着他到医院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医生的结论是长时间熬夜,睡眠严重不足,其它没有任何问题。

亲戚夫妻俩百思不得其解,说孩子早早熄灯睡觉了,不存在熬夜;问孩子,孩子也说没有的事。

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可没两天,孩子又开始上课睡觉!成绩也开始大幅度下滑,急坏了老师和家长,却又找不到症结。 转机是在孩子父亲去客厅倒水喝的一个晚上。已经凌晨两点,儿子房间却隐约传来儿子有些兴奋又压抑的声音。孩子父亲贴近房门听了一会,感觉儿子有点像在玩什么游戏,就留了个心眼,走到阳台望向儿子房间的窗户,看见一闪一闪的蓝光,确认那是手机发出的光。 至此,真相大白。孩子是迷上了网络游戏。按孩子的说法是自认为定力好,对那些打游戏上瘾的同学嗤之以鼻,打赌说自己绝不可能上瘾。可没想到就这样陷进去了,每天晚上都沉迷在打怪、打BOSS,以及晋级的亢奋中无法自拔! 此时做妈妈的无比后悔,刚开始也是认为自家孩子成绩好又自觉,就算奖励孩子一部手机也不是什么事。然而,事实证明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不等于定力好,孩子的自制力终归是有限的,特别是面对被蛊惑了的游戏,更是难以抵挡其中诱惑。

其实哪怕是不玩游戏的女生,拿着手机也会生出一些别的心思来。

我同事的女儿,一位活泼漂亮的女孩,刚上初三,非常喜欢唱歌,闹着父母买了部手机,说要编舞练歌,好参加学校的各种节目。

结果不知怎么的,在微信的摇一摇里认识了一位自称是“颓废的歌手”。两个人越聊越投机,对方口中多姿多彩的酒吧驻唱夜生活,令同事的女儿羡慕不已。特别是听着对方深夜为自己唱的情歌,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就这样沦陷了。

于是,在一个没人注意的假日,拿着自己存下来的所有零花钱和压岁钱,奔向了那个只在网络上聊了两个月的男人。

同事报警后,在公安部门的带领下找到了女儿。万幸的是遇到的这个歌手还算是个君子,见是个小女生,只是收留了她,并未动歪心思。倒是同事女儿死活不肯回家,说这样的生活更适合她,再也不要回学校读枯燥无趣的书。

同事哭得几乎晕厥,最后女儿是被强制带回家的。可是,人回来了,心却回不来了。拿着手机网聊、视频,劝没用,你发火缴手机她就要死要活的,真的是颓废了!

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呀!

孩子对于未知的一切原本就充满好奇,可在心智和心性都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给他们手机,就等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等待孩子们的将是灾难,甚至毁灭!

家长除了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关心孩子吃好穿暖外,你们还是孩子的监护人,你们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才是孩子品行和立世的根本。

看看现在满大街低头玩手机的人们,相信很多家长在家的状态也很可能是机不离手。试问作为成年人的你都抵挡不住手机的诱惑,又怎么能够要求十几岁未曾涉世的孩子拥有自控力呢?

今天的学校也是真难呀!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学生不允许带手机上学。可还是有家长认为学校太小题大做了,仅是一部手机而已;又或者有些家长太过相信自己孩子的承诺,以为孩子只是学习外玩玩放松一下。

这样的局面造成的结果是:老师因为家长的态度不敢严惩学生,家长又不能理解和完全相信老师的做法。

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真的很危险。

毕竟学校更多的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老师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也只是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却不能管住学生在家的作风。

家长与学校,本应互相配合和互相信任的关系,老师需要家长的支持,家长更应相信老师的处理方式。

老师每一份严厉的背后都藏着深沉的爱呀,严师才能出高徒呀!

学生对老师而言,是一份教育读书的责任;可孩子对家长而言,却是父母整个人生的寄托和希望呀!

父母们,孩子好的行为观念灌输落实可能需要一年,可是不良行为却可能只需一次的沉溺,就翻不了身。你输得起吗?孩子的人生输得起吗?

家长才是孩子强有力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呀,因为孩子的经济来源于你,孩子好的学习氛围也需要你来创造,孩子的“是非对错”观念更要通过你的循序渐进来引导。

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扼杀一切不良因素才是你们的首要任务。手机已经成为家庭里的最具杀伤力的隐形杀手,不要再心存侥幸,孩子的未来真的容不得一丝的冒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