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承认“我不行”,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29

01

庆山在《素年锦时》中写父亲:“他也许曾希望我能朝向更多人世的实际,我却趋向天空的另一边,是空寥的白云苍茫青灰色。”

原来承认“我不行”,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

学生时代,父母总说我成绩不出头,刚开始还会为自己辩解,但我慢慢就放弃了。

因为我承认,我的确不是个考试的“料”,我真的不行。

但好像生活中的很多事,大部分人并不会去选择那片宁静的天空,并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世故的人。

有时候我不禁感叹,承认“我不行”,认怂对有些人来说怎么这么难?这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有的时候是不是你真的不行,白白让自己承受压力呢?

原来承认“我不行”,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

02 我不能承认我不行,自己内心不允许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在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逐渐把自己的“自我”一分为二,即“自我”和“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是指真实的自我,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经验和体验的知觉,认识。

罗杰斯认为,对于一个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real self)。

原来承认“我不行”,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

当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行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我们的自我概念里,对于这件事“我可以”、“我完全可以做的很出色”、“我本应该能够轻轻松松的完成”。

当我们长期处在这种自我概念中,面对对自己来说确实有难度的事情时,你就会出现“自我不协调”的状态。

罗杰斯提出,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差距过大的时候,就会出现自我不协调(self‐inconsistency)的状态,引发神经症,导致自己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一系列消极又混乱的情绪。

所以,有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认为自己应该是“那个样子”,而现在的样子并不是理想中的自己。

原来承认“我不行”,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

03 把“我不行”说出来对自己会更好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测试了4 种人的吸引力:

一个是挑不出缺点,近乎完美的人;

一个近乎完美但有些小缺点的人;

一个是平庸的人;

一个是平庸又经常犯错的人。

结果发现,最有吸引力的并不是那个被寄予厚望近乎完美的人,而是那个近乎完美但有些小缺点的人。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上称为犯错误效应,又叫仰巴脚效应: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

所以在某些时刻真实的说出“我不行”也是一个明智的行为,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原来承认“我不行”,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

承认自己不行,其实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而恰恰相反你会慢慢进步,离成功越来越近。

有人会质疑,这好像是相悖的。但事实上这有助于帮我们打破无意识的“自我障碍”。

自我设障就是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绝大多数人对失败有着强烈的恐惧,尤其害怕在重要的场合失败。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设障通常是无意识的,人们很难察觉到我们在给自己设置障碍。

可能我们会使用生病,害羞,焦虑,疼痛等等的抱怨作为借口,甚至常常为还没到来的事情提前好久就找好了借口。

原来承认“我不行”,是一件这么爽的事情

其实所谓的“我不行”实际上就是让自己别再自我欺骗。

我们每个人内心接纳某个阶段性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我们在默默的鼓励自己会变得更好。

况且你要知道,迎难而上而又拼命给自己找借口的样子。

会很可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