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启示:“空”到底是什么?

 读书欲愉欢乐堂 2019-10-29

佛家经常说,万法缘起性空,也灭与性空。或者动不动就“万法皆空”“非空之空,谓之真空”,每每听到这样玄之又玄的言语,我们都倍觉云山雾罩,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

那么,“空”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你看啊,刚刚出生的小婴孩,她的心里有什么样子的状态?自然除了本能的生理反应要奶吃之外,是空空荡荡什么想法都没有的,但不像我们成年人认为是外面的花花世界什么都没有,而是她的心是没有任何想法、没有任何认知、没有任何概念,就是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心是静止的,婴孩呈现出来的这种状态,若是给它取一个名字,就叫做“空性”!

我们都知道,佛门修行弟子都讲究空性,但空性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真正地搞懂。有些修行者认为空性就是真如,空性就是实相,那么真如又是什么?实相又是什么?不要试图遮掩,或者偷换概念,把道理越讲越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更不要心向外求,认为把外面的滚滚红尘俗世看透,便是空。

我们普通人,心没有一刻闲着,一直是处于动的状态,一个念起,一个念落,再起再落,这话念与念之间的存在,或者说间隙,或者说像婴孩那般,心里在念与念之间的空空荡荡,无念起念落的状态,才是真正的“空”。这不是通过修正能够得到的,因为只要你念起想要得到“空”,便会失去“空”,永远也得不到。只要简单地放下,自然心上无一物,自然便“空”。

那么,具体怎么才能做到“空”呢?

确实,空呢,解释清楚容易,但是要想做到,真的很难。原因就在于,我们看到、听到、学到太多了。你想,当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想法的,没有任何心思,没有任何的认知。但是,当人慢慢地长大,认知能力一点点地提高、增强,在“学习”这个世界所有的知识的时候,把脑袋一点点地填满了,貌似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懂得越来越多了。

但是,你反过来想一下,借用我们所学到的认知能力—知道的“知”,去思考一下,如果现在有人狠狠地打了你一下,你肯定会感知到痛,但是你知道痛的那个知,它痛不痛?只能说打到你的身体你感觉很痛,但是你的知并不痛。再或者,当你因为某件事感到烦恼的时候,你知道烦恼,但是你那个知,它烦恼了吗?很明显,它没烦恼。

当你开心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开心,但你的知并没有动,它没有开心。所以我们需要回过头来,仔细去看一看自己的知,它究竟动还是没动,它究竟净还是不净?或者你知道你心烦意乱,那知道你心乱的那个知,它有没有乱?如果那个知没有乱的话,你说你还需要去找净吗?不用!

它自己一直就在那里放着,从来都没有动过,原本它就是清净的,只是需要你回过头来认识一下它,然后当你的识和你的知合二为一的时候,它就是空的用,知、识、空合到一处了,空遍一切处的时候,你就遍识一切了。这其实非常简单的理性认知,用不着把它搞得神神秘秘的。你自己原本就是清净的,如果没有你这个清净,那个不清净的你便不会存在,只是多数时候你把这个不清净的自己,当成真正的自己了,反而没有把清净的你,当做自己。我们只需要颠倒过来,颠倒过来就可以了。

所以,“空”就是要放下。

当你把我执放下,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下,你便是一切,一切便是你,你是万物、你是宇宙、你是自然,不动心念,不在意有没有,存不存在。什么都没有,就是自自然然的,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出入,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也不会灭掉。

在它上面你什么都可以想,善的、恶的—既然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就是那个本来。所有的一切都从这里升起,又回到这里灭掉。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了,为什么不认识它呢?

是的,就这么简单,你想复杂都不可能。真正明白了就不可能把它变复杂。只有不明白的人才把它越搞越复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