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贪婪、复仇、算计、亲情、狂妄…… 命案,嫌疑人,真相。 他为什么撒谎? 他在隐瞒什么? 这其中有多少是真相,多少是谎言? 真相是一场博弈。 在“金牌律师” 一遍遍的拷问中,记忆被一遍遍推倒,又一次次重来。然而真相只散布在语言的角落,一场场表述不知是拨开云雾还是欲盖弥彰……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8分的电影 《看不见的客人》,仿佛是一副用谎言构建起的多米诺骨牌。随着每一块骨牌的推倒,事情的真相也随之一点点地倾泻。 嫌疑矛头直指艾德里安。 他用了十年时间达到事业巅峰,拥有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女儿。可谓事业家庭双丰收,毫无疑问是个大写的人生赢家。 但是他被警方指控谋杀了自己的秘密情人劳拉。 男主艾德里安被当成凶手被告上法庭,并雇佣金牌律师试图帮其摆脱嫌疑。 金牌律师进门便严肃指出,事态有变,提前开庭,我们现在只有180分钟准备了。原告方宣称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击证人,对你很不利。现在全世界只有我可以救你,如果你还不把所有发生的事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告诉我。那你一定死路一条。 这短短的180分钟,把男主困在时间密室里,也把我们这些观众困在电影的密室里。 影片的画面色调清冷阴森,捉摸不定的人物心思以及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人感到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片中很少出现长镜头,所有的紧张感都是靠一连串短镜头的切换而营造出来的。 随着秒针的转动,时间的流逝不仅给男主带来了压力,也给观众沉甸甸的压迫感。 ![]() 而两人的对话就像利剑,相互博弈。他们都在一步步构造出一个精心设计的套路,一次次取得对方的信任以获取信息。 影片最好看的是谎言被层层揭穿的过程。 真相就像散落满地的拼图,随着剧情的推动被一点一点地拼凑,捡到的拼图越多,越能拼出全貌。 ![]() 每一种叙述,都让人以为抓住了真相。却因谎言嵌套,虚实交错,剧情的一次次反转,让真相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比起会令其受罪的真相,艾德里安选择了万劫不复的谎言。 一个谎言的开始,就需要更多的谎言,它就像蝴蝶效应;出轨,车祸,谋杀……一步一步走向万劫不复。 ![]() 但是,谎言是站不住脚的。 没有看不见的客人,只有看不见的人心。再缜密的谎言都会有漏洞。 ![]() 导演奥利奥·保罗说:“真相都藏在细节中。” 而“细节”一直是很多西班牙影片被列入“精致”作品的重要考量。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细节控”的福音。 在影片中,打火机一共出现了5次,而打火机正是引出事实的关键之一。这一物品串联了整个事态发展。它第一次出现,可能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但当打火机第四次出现,真相的迷雾,似乎逐渐消散。 ![]() 金牌律师手中笔的处理则更为隐蔽。只有看过影片你才能恍然大悟,为什么金牌律师总是有意无意的把笔对准男主。 ![]() 为什么镜头会让观众看到托马斯(受害者)家中那些和戏剧相关的面具和照片? ![]() 秒表倒计时的特写又暗示了什么? ![]() 在给男主看他被抓现场的照片时,为什么会特意遮挡照片? ![]() 在这一场场细致严谨的排兵布阵之中,那些一闪而过,甚至曾经觉得看上去毫无意义的段落,其实,都在暗暗为那个石破惊天的最终真相积攒力量。 也正如影片中的话:“生活早有暗示,一切原本有迹可循。” ![]() 当这个倒计时钟表最终停止时,一切尘埃落定。 ![]() 那么谁才是看不见的客人? 真相到底是什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