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工作问题诊断与案例分析

 木香草堂 2019-10-29


安徽淮南  余洪礼

一、说在前面的话

各位老师,我们能够相聚在淮南师范学院,参加全省骨干班主任培训,既是辛苦的事儿,也是幸福的事儿。

2006年,我有幸参加安徽省骨干教师培训,在芜湖的教师进修学校。那种能够静下心来,听听老师的讲座,想想自己的心思,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直到今天,有时还在回味200年的那个夏天。

去年,也是在这个地方,我与我们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小学语文班的学员就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当时我讲的主题是“文本解读与教学”。这之后,我与不少学员教师成为好朋友。最让我感动的是,休宁县的一位老师,在回去之后,竟然从休宁来到淮南,和我一起研究课例。所以,我期待着今天我们相识后,能够认识更多的老师。这样走出淮南之后,我会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今天接受淮南师范学院的任务,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工作问题诊断与案例分析”这个专题。这个题目很长,把“义务教育”这个词去掉,其实就是谈我们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与案例。今天的讲座,理论的成分不多。因为班主任的理论大家都知道,我就结合我自己手边的资料以及自己当班主任时的做法,来谈一谈,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二、班主任工作的问题一:重大责任下的工作激情的缺失

(一)问题及现象

身边就有一些班主任老师,向我提出:能不能不当班主任?特别是一些年龄长一些的老师,这样的请求更是迫切。“让我休息两年,喘喘气,再接着当班主任都行。”这样的请求,很让我动情,因为我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有过这样的念头。

班主任的责任与压力有多大?

我在百度网上输入“班主任的压力”关键词,搜到相关信息约6,280,000个。

80%以上的人都说凭直接感受,实在不想作班主任。只要学生在校,心里就终日不得安宁,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有一种挂念和担心。某同学上课听不听讲?某某老师上课秩序好不好?自习课教室闹不闹?某学生课后在做什么?只有看着学生在眼前,心理才踏实。

有失眠的现象,常感睡眠不足,身心疲惫,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烦燥,常发无名火。

A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几岁,头上就“毛稀少”了,剩下的也白了不少,后来得了抑郁症。据中医讲与心情长期紧张、烦燥有一定联系。学校只好暂停了他的班主任工作。结果,两年下来,他又黑发再生,白发转青了。

班主任工作重大的责任主要来自于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交汇点与支撑点。全天候的工作,总揽式工作。

第二,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实现长期被虚化。关于班主任工作还没有完全得到认可和重视,这里既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包括有的学校领导及其他非班主任老师。

第三,班主任工作缺乏法律的规范及保护。责任的无限扩大化与受保护的无限缩小化,让许多班主任害怕责任。特别是对偶发事件的担心几乎成了班主任们的一块心病。

(二)应对策略

1、争取积极的工作环境,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与关心

这种保护与支持说得具体一些,就是落实班主任应有的待遇,在关键问题上理解并支持班主任。

目前,班主任待遇,主要是落实绩效工资分配中所说的班主任工作的待遇,即普通教师工作量的一半。从小学角度来说,这种待遇落实有一些难度。因为小学老师都实行坐班制,而且绩效分配不能拉开太大的差距。但是学校可以从很多方面给班主任找回应得的待遇。

以我们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来说,班主任费每月100元。与周边的学校相比,这也是低的。但是制订临时代课费的时候,则按3倍课时费来计,其他班主任的临时性活动也给予适应的补助。从实际分配额来说,其他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主要是语文老师)的半年绩效工资差额在1300左右。同时,通过班主任外出参加活动及培训等方式给予最优先的条件。2010年,全校班主任参加南京班主任培训以及培训之后的考察活动,就属于这种补偿。

行政部门及学校给予班主任工作的支持与保护,是班主任解除心理压力的最根本条件。不论什么原因,当班主任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学校必须给予坚强的支持与保护。在实际的工作中,教育部门及学校已经这样做了。

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在“六一”儿童节,请求带学生郊游,学校同意。这位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辞辛苦,冒着风险,带学生活动,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事情呀。可是,活动出事情了,一个学生腿骨折了,家长找到学校来,提出医药费要求,耽误课时要求,推荐好中学要求等等。学校明确告知家长,老师的做法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是正确的,责任都应该由学校来承担,合理的要求学校可以答应。但像推荐好中学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是学校无法满足的。这件事情出来的时候,教师很难过,很后悔,说来年打死也不带学生出去了。但看到学校的处理,老师又很感动。今年的“六一”照例带学生出游。教师感动,学校也同样感动。

2、调整积极的工作心态,包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及不断创新的工作方法

从主观方面讲,班主任首先要努力协调主体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寻找并发展其共同点。对个体需要提得起,放得下,正确对待工作的得失,真正树立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细心体验品味工作过程内含的乐趣,形成积极乐观的心境。其次,班主任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积极开展正当的人际交往,建立与同事的友好关系,与同事愉快合作。再次,班主任要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强健身体,愉悦心理。

自己的故事:

想到秋节开学,我有些失落。不禁我所喜爱的班主任工作做不了,连课堂教学也保证不了了。特别最近几天,准备班主任工作讲座,有很多的不舍和留恋。有机会一定再当班主任。

2009年11月份,我终于遇到了一个好机会。一个班主任老师生病了,语文课没有带,班主任没有人当。我立刻要求顶上去。听说这个班级的学生有点调皮。在原老师请假期间,有一位老师临时顶课,学生和家长都造她的反。学生往粉笔盒里倒胶水,让老师上课没有粉笔写字。家长组成请愿团,找校长要求换老师。这样的班级有挑战呀!

要问我当了这个班主任班级有什么变化,我可以自豪地说,以前班级极少得到学校文明竞赛的流动红旗,一学年,两个学期,班级是同年级得流动红旗最多的班级。班级面貌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心态就是这样的,想着厌烦就会越厌烦,想着逃避就越想逃避。

教育理念中,我们班主任要正确理解最优发展理念,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们班主任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尺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品德修养与社会性发展,也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最优发展理念,还包括对学生个性成长的纵向比较,只要今天比昨天好一些,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对于学生成长的焦虑与忧思,固然是一个班主任崇高责任感的体现,但我们必须看到教育不是能够包揽学生一切的,学生完全的成长,需要其自身以及社会更加复杂的磨炼。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创新,在后面的内容中有所涉及,这里不作细述。

三、班主任工作问题二:家长制下的社会化管理的缺失

(一)班级管理社会化

1、什么是班级管理社会化

班级具有社会性,是一个具有封闭性的独立的社会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班主任还不能纳入到这个组织中来,这个组织是完全由学生单纯构成的。班主任只能是这个组织的建设者,其良性的运行,必然是学生及其组织结构的自我行为。

因为班级管理社会化的缺失,让班主任成为具体的管理者,甚至是家长制下的独裁统治。班主任工作中,必然陷于独裁的忙碌与繁杂。班级总是事故频发,因为独裁者的工作是不可能将管理深入到每个细节;一旦独裁缺失,整个集体将陷入一种无序的混乱。

2、班级管理社会化与班级秩序

班级管理社会化的根本条件是建立班级秩序。

班级秩序是形成班集体最根本的条件,积极向上、严谨轻松的班级秩序是一切优良班级的标志。

什么叫秩序,从本质上就是每个人都能按照规定的要求自觉行动。

最近英国出现的城市骚乱,就是社会秩序缺失的表现。因为社会思想的自由,让一些人无视秩序,打、砸、抢、烧。现在英国政府在调动一切手段,搜捕那些制造混者,就是要恢复秩序。

因为班级秩序的缺失,所以出现我前面所讲的,学生竟然敢往粉笔盒里倒胶水,让老师没有粉笔写字,这是多么严重的混乱。所以我建立班级秩序,通俗地说法,就是要让学生有个约束,做坏事有顾忌,有收敛。

班级秩序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管理,这其中包括班主任管理、班干部管理、制度管理;二是文化管理,这其中包括班级风气、班级理想。

班主任工作是最基础的。通俗地说,学生是需要有点敬畏的。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个学生不能敬畏的班主任一定是个失败的班主任。完全依靠班主任管理的班级学生的敬畏有两种:

人在威严在——保姆式的看管。什么事都要到场。用班主任自己的话说:“不看不行呀!”

现象:打了上课铃,班级里乱糟糟的,教室外还没打过瘾的,教室里接着打,个别学生守在教室门口张望守着,看着老师有没有来。只要谁喊一声“班主任来了”,学生们立即装模作样地坐好。只要班主任不在,学生就会有放肆现象。这样的班级始终存在着不安稳因素,整体浮躁,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人去威严在——酷史式的管理。只要想到班主任,学生就有惧怕感,学生彻底被制服了。这种平静的秩序,是以学生的完全惧怕为前提,班级一般会比较沉闷。这是可怕的沉静,这种沉静是以牺牲学生的生机与自由发展为代价的。

现象:在路队和集体活动中,班主任不在,全班都是静悄悄,没有讲话,更不会有人打闹,学生表情木然,毫无生机。有的班主任坚持严管,以管死为代价的严,学生都变成了瘟猫似的,这种严管对学生的伤害也是巨大的。班主任工作不是越严越好,学生对班主任也不是越怕越好。

从以上两个角度上来说,只怕班主任终究不是办法。真正良性的班级管理,应该是班主任、学生、制度的三者管理的结合。这三者的关系是:班主任是管理的坚强支撑,班干部是管理的中坚力量,各项制度是管理的规范标准。

(二)班级管理社会化案例

1、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

我们班的学生都知道,班干部的批评和处罚不要去顶撞,不然,班干部会给你双倍的处罚。有委屈找老师反映。因此,我日常班主任处理事情比较多的是受理学生申诉,或者替班干部撑腰。

怎么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呢?请大家看看班级一日常规管理结构图。

一日常规管理

一日班主任(副班主任)

早读监督小组:10人值班,每天2人。

课前监督小组:10人值班,每天2人。

课间监督小组:10人值班,每天2人。

两操监督小组:4人值班,每天2人。

路队监督小组:8人值班,每天4人。

午读监督小组:10人值班,每天2人。

红领巾佩戴组:4人值班,每天2人。

班级事务管理

班长分工负责制

宣传组:三组轮岗,每组5人,比赛方式。

卫生组:卫生班委(5人)轮岗

日常卫生保洁小组(分组轮流)

特定区域保洁小组(定人定位)

大扫除突击小组(定人定位)

学习管理

学科课代表:联络课任教师

学科合作小组:学习活动最基本的单位(小组内分别有A、B、C三类学习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

作业批改员:A为批改员,B为监督员,C为协助员

学科教师特别助理:帮助老师执行学科任务。

这么复杂的管理体系管理我们一步步去建立,特别是去培训学生熟悉工作方法,培训学生了解每一项管理的具体要求。

建立管理责任制度,组长组阁制度,每一个监督小组的组长都有自己的组阁自由,班主任不作干预。当然,监督小组的工作质量,也必须由小组长全部负责。

2、规范管理与班级制度建设

规范管理是一切集体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我的班级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班籍管理制度:强调集体观念及集体荣誉感。

监督员责任制度: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制度。

文明竞赛奖励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管理

各监督部门专用处罚制度:管理组自行拟定,经全体同学审议通过。

课堂管理制度:对课堂实现实时的严格管理

让制度存在于学生的心中,这种规范的隐性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减少了同学与班主任、班干部之间的直接冲突,做到对事不对人,保证班级管理的公正性。

(三)德性教育与班级管理的社会化

德性教育是一切思想教育的基础。有的班主任只满足于常规管理,班级平平安安,学生老老实实就行了,不注意学生的德性教育。这里我不说思想教育,因为思想教育包含的东西太多,德性教育是最本质的教育,是底线教育,是保证学生能够成“人”的教育。我们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我们只需要学生能够很好地讲德性,就很好了。

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学生的基本德性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同德性——“大错化小,小错化无”的处事思想

服从管理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最基本的要求。人人都能服从管理,班级才能形成凝聚力。因此,我把服从管理作为学生的第一德性。

调查:

A、老师要求犯错误的学生到讲台,或到室外,学生很顺从地做到。

B、让私下讲小话的同学自己站起来,学生自觉地站起来。

C、老师调查学生的错误,学生很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

D、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学生自觉地分析自身的错误。

班级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提高认识、坚持训练的过程的。老师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必须坚持“大错化小,小错化无”的原则,并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勇敢地面对错误需要勇气,更需要修养,接受错误是美德,是高尚。

我长期坚持这样做:

A情况:能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同学,老师不作严厉批评,老师要表现出应有的亲切感。

B情况:只要能够自觉地站起来,绝不处罚,并一定要感谢他们的诚实。

C、D情况:主动承认错误,不作处罚(必要的责任是要承担的),并要表扬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君子所为。

2、积善德性——“无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的向善思想

积德向善,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这种说话显得很遥远。可是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在坚持一种积善修德的活动,那就是捡起一片废纸的活动。

“捡起一片废纸是伟人之举,丢下一片废纸是犯罪的开始。”这句是我们班的学生牢记在心的。我们要给学生讲清这里面的道理,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善与恶就在我们的身边。一片废纸分辨出我们的善与恶。随意地丢下一片废纸,是损人利己的表现,一切的恶都是从损人利己开始的。捡起一片废纸,是对自己身上善良的检验,没有善的支撑,是难以承受一片废纸之重的。

捡起一片废纸,是不需要谁来注意的,是不需要谁来表扬的。真正的善是不包含私心私利的。

老师带头捡废纸,老师首先做到,老师在校园里走过的路线,绝不会留下一片废纸。长期的教育与影响,我要求我们孩子走过的路面,也绝不留下一片废纸。想一想,有了长期坚持捡起一片废纸的德性,这该是多么高尚的品德呀。

积善德性中包含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好借德性、好捐德性等。

3、向上德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上进思想

建立起班级奖惩机制,从制度上督促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步。 比如开展“红花树”活动、“文明竞赛”活动等。

这里主要是以每周的文明竞赛成绩为依据,坚持奖优罚懒。每周的文明竞赛以文明竞赛的分数划分层次:标兵星(15名)奖2颗文明星、文明星(25名)奖1颗文明星、自觉星(12名)、努力星(后10名)。

班级所的评优活动都是以每个人的得星数为准,从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投票选举。

努力星的同学必须接受以下两项基本处罚:每天练字一面、做卫生保洁义工。

总之,班级的秩序建设以及班级管理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创新。特别是要根据每个教师各自的特点来设计出自己使用的方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就一定会走上正规,最终才能做一个清闲的班主任。

四、班主任工作问题三:教学压力下的班级文化的缺失

(一)教学压力下的学生评价的缺失

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从理念层面已经没有什么困惑。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途径与评价方法的丰富性,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较以前,都更加科学。但是,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中,学习成绩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标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情感色彩。

1、平等文化——班级民主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平等文化的主导者,在我们认可这种文化的同时,我们于不自觉的状态中,忽视了这种文化的重要性。于是,在班级中出现了许多不平等的现象:精英式的班级管理,让班级中出现了强势与弱势群体,强势群体总像是处于最高处的树梢一样,最为充足地得到阳光的照耀。批评式的班级管理,让班级中出现了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反面角色渐渐地演变成反面人物,成为班级里不稳定的因素。分数式班级管理,让班级中出现了希望之星与陨落之星。陨落之星在陨落的过程,燃掉了其原有的自信与期望,散落下一些灰色的尘埃。

不是我们班主任不知道这种平等文化的重要性,而我们没有提升那么高的层次去认识。我们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不能培养贵族阶层,更不能培养士族阶层。我们在批评错误的时候,不能塑造平民阶层,更不能塑造乞丐阶层。如同社会一样,参与班级管理的政治权利也是学生应该享有,并实际拥有的权利。

2、生活文化——班级和谐的基础

从本质上讲,学生在校是一种生活。正如社会生活一样,班级生活也要追求和谐与幸福。让每个人都能快乐地生活在校园里,生活在班级里,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追求。为此,班主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呈现出自己的光彩的一面,并持久地发出鲜亮的色彩;班主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隐蔽起自己灰暗的一面,并努力地改变其中的阴暗。对于前者,班主任老师已普遍关注,而后面做的还不能够令人满意。

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习与纪律方面的问题。

对待那些不好学习、拖欠作业、成绩较差的孩子。从保护的角度,要让他的学习问题不致于成为班级话题的焦点;从鼓励的角度,要让他感受到不断进步的喜欢与快乐。

对待那些不守纪律的孩子,违纪往往是一种引起大家关注的渲泄。这种时候,我们只要给予其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其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就可以消除这种心理期望。同时,班主任还要尽可能淡化其违纪的影响。当一切都不再是矛盾的焦点的时候,班级的和谐氛围就基本形成了。

(二)学习压力下的班级趣味的缺失

积极的生活来自于强烈的生活趣味。有的班级,学习压力下的班级趣味已不存在,学生的在校生活中学习成为唯一的活动。有的班级,个别学生不良的趣味没有得到有效地引导,逐渐成为班级趣味。如用班级的孩子一阵风似的玩某一种游戏或是玩具。建立积极的班级趣味,形成高尚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系统工程。

1、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班级

关于书香的认识,我们来看一些词:书香门第、书香童年、书香国度、书香校园、书香监狱。

人们对于“书香门弟”的景仰已经淡化,书香是一种层次,书香是一种修养,书香是一种德性,书香是一种习惯。让书魂、书音、书韵、书香填充学生的心灵,是让校园,让教室成为静土、净土的最好方法。有了书香弥漫,教室里少有嘈杂之音。

建立书香班级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措施一:从强迫读书入手,逐渐培养读书兴趣。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兴趣往往是一种习惯,长期的坚持就是习惯。强迫读书必须从两个方面抓起。

教室是读书的地方。让嘈杂和游戏离开教室,教室要成为一片静土。走进教室就要读书。

家里是读书的地方。让读书成为学生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一家都是读书人。家里要成为一片静土。

措施二:建立班级书橱。书籍来自于学生,每人拿来一本书,就足够班学生读上一个学期的了。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图书管理办法。

最基本的方法:书橱必须是开放的,随读随取。班级的图书不能进书包,不准出教室。刻制班级图书专用章,在书的侧面加章。

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即使有图书丢失,也不要因噎废食。

2、小荷才露尖尖角——才艺班级

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依靠活动,即班级文化活动的形式存在。特别是学生的才艺展示活动,是保证班级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措施,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作为学校来说,每天最好都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文化活动的专用时间。这一点很重要,但据我所知,目前还没听看到某个学校认真地做到了一点。那么我们班主任能否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自己在建设班级文化活动阵地方面的做法:

利用每天的信息课时间,有效设计班级文化活动。

周一、朗读空间

展示个人朗读才艺。很多时候以个人专场形式表演。

周二、夸夸他(她)

学习发现别人优点,善于向别人学习。发现自身优点,树立自信自强意识。

周三、唇枪舌剑辩论赛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学会正确地分析问题,培养表达能力。

周四、游戏空间

以娱乐为主,在参与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周五、每周大舞台

每周综艺联欢。充分展示个人才艺。

建立主持人制度:自由组合、自主编导、自筹奖品。

建立活动限制制度:每人每学期要在每周大舞台上表演2次以上。

班级的文化活动还可以与学科综合活动及其他校内外活动联系起来,逐渐延伸其活动的时间和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五、班主任工作问题四:教师威严下的沟通艺术的缺失

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学生的这种说法,如果改成与学生沟通可能更合理一些。一切真实有效的教育,必须要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讲究教师的尊严与沟通的艺术,这两之者似乎存在着需要跨跃的障碍。

(一)教师威严下的真诚沟通

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平等以及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突显,让教师威严受到一些挑战。屡次出现的令老师失去威严的案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能不是教育的缺憾。因此,在强调沟通艺术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教师威严的重要意义。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同样,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也必须有威严。班主任的威严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适当而有效的惩戒措施,二是平等和蔼的待生方式。

1、有言必行——有效惩戒

班主任必须建立有错必究的信誉。这与前面所讲的“大错化小,小错化无”的原则看似矛盾。正如一切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一样,“大错化小,小错化无”需要在特殊的场合下才能适用的。如果对待所有的错误最后都成了“化无”,教师的威严也就无从谈起了。

有错必究的关键环节是如何建立一套可行有效的惩戒措施,这也是许多班主任最感困惑的地方。以至于有的班主任不敢惩戒学生的错误,只能是批评批评而已。批评长了,老师就成了纸老虎,学生根本就不畏惧你了。

以魏书生和李镇西这两个品牌班主任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惩戒措施。

李镇西对惩罚是这样说的——

我对教育中的惩罚是这样看的,第一,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或者说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方式;第二,惩罚不一定是体罚,对学生任何形式的体罚都是应该反对并禁止的;第三,教育的惩罚最好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惩罚,这样带有自我约束色彩的惩罚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我认为应该提倡。(《做最好的班主任》90页)

其中魏书生的惩戒办法犯错误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

写说明书与写检讨书的区别,用魏书生学生的话说:“写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班主任漫谈》163页)

对学生惩罚,班主任要做到明人不做暗事,有的处罚措施最好要征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我的常用处罚办法:练字、写广播稿、抄课文、校园里捡废纸、卫生值日、画地为牢、特殊路队、自己调座位、自我封闭、除去班籍、为班级做好事等。

练字主要用于文明竞赛积分后十名的同学,这是一种阶段性的处罚(最少一个星期)。

写广播、为班级做好事、卫生值日,一般用于损害班级利益的错误。

抄课文,一般用于课堂严重不听课的错误。

画地为牢、特殊路队,一般用于上操及放学路队上的错误。

自己调座位,一般用于被课堂管理员请出小组的同学。

自我封闭,一般用于经常和同学闹矛盾,特别是打架的错误。

除去班籍,一般用于特别严重的错误。除去班籍的处罚是系列性的,是多种惩罚措施的综合使用,包括作业本自己交给老师,进教室请示制度等。

当然,惩戒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惩罚。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的许多错误,我采用的是无批评教育。

2、有言必诚——真诚沟通

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中,真诚最为可贵。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的谈话,必须以足够的耐心保持真诚。

真诚地倾听。犯了错误的同学,都是带着提防的心态与老师谈话的。不要急着指责与批评,真诚地听完学生所有的辩解,你会发现学生言语及思想上的谬误,于是你就找到了其心灵防线的突破口。等到他完全理屈辞穷、默不作声、把话语权完全交给老师的时候,教育的时机才完全成熟。那种与学生争锋相对、激烈辩论的情形,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老师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完全失去真诚与平等的前提。

真诚地发现。沟通的基础是发现彼此的共同,这里包括共同的认识,共同的情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真诚地感受学生的情绪,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认同他;真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在老师的面前找到交流的自信,这些都是沟通的起点。以教师的真诚赢得学生心灵的敞开,再也没有比这更轻松的教育机会了。

真诚地希望。错误与问题是真实存在的,那种反复指责与批评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当认识还没有达到深度的时候,老师的责任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那个深度,这个引导的过程是启发。当达到那个深度的时候,老师所能做的就是希望了。让学生说说自己希望如何改正错误,自己希望以后该怎么做。老师要最终强化这种希望,并将这种希望结成师生契约,使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的威严来自己于学生的心底,是学生给予的,最为崇高的威严就是景仰与尊重。把握这样的心理原理,树立威严是一种幸福的事情。

(二)教育平等下的无批评教育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犯错误是他们成长中的一种必然,甚至可以理解为学生的特殊权力。从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即使有这样的学生,从未来的教育新观念来说,也不一定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生正是在“吃一堑,长一智”的过程中才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批评与错误是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的。允许错误、理解错误、原谅错误是无批评教育的思想基础。

无批评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理解学生的错误,不进行正面批评,而是积极地创造多种形式,诱导学生主动地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并最终帮助他们起立新的希望和信心,直至达到人格的逐步完善。

无批评教育的含义和价值可以从下面这个真实的教例中得到浅显的诠释。

班级中有个性格倔强,思想有点儿偏激的男孩子。有一次,他和同班同学闹矛盾,竟然拿着铅笔刀一路嚷嚷着喊杀上门。这虽然是孩子的幼稚与冲动,但却是令人震惊的事情。当老师把孩子送回家的时候,他的爸爸抬手就要打。老师赶忙劝阻说,同学之间闹矛盾是难免的,孩子已经向老师承了错误,老师来就是为了表扬这位同学敢于认错的精神的。老师还告诉了家长一个好消息:新学期,这位同学成绩提高可大了。接着,老师又夸赞了这位同学的许多优点。家长听了老师的夸赞,转怒为喜。回到学校,老师又在班级开展了“夸夸他”的活动,请全班同学都来夸夸这位同学的优点。在老师的鼓励下,那位被追打的同学也走上台来,夸赞这位同学。这位同学被深深地感动了,流着眼泪走上讲台,紧紧握住对方同学的手,连声说着“对不起!”

过了一段时期,班级里的一个很老实小女孩在后面踢了这位同学的凳子,提醒他上课别讲话。这位同学却认为小女孩在找茬儿,放学的时候,不听老师的劝阻,当着老师的面踢了一下小女孩的书包才算罢休。在场的同学都吃惊地望着老师。可是,老师还是冷静了下来,老师劝慰着小女孩,叫大家赶快回家。同学们失望而又气愤地走了。老师动情地对这位同学说:“那位女同学是流着委屈的泪走的,作为老师,感到对不起那位女同学,因为老师没有保护好她。再说,以后老师也感到无法面对全班同学,老师哪里还有什么尊严呢!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你能不能把尊严还给那位女同学,把尊严还给老师——一位你最真诚的朋友呢?”第二天早上,趁着还没有上课,这位男同学就主动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了错误,同学们也给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位男同学就是在老师一次次无批评的教育下建立了自尊、自爱与自强,学会了正确地处理问题,改掉了思想上的偏激,学会了理解与尊重他人,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无批评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两位同学在教室里打闹,推倒了摆放花盆的小课桌。花盆摔烂了,几盆鲜花被砸得枝折花落。小课桌这个教室里的一处风景就这样被轻易地毁了。许多同学愤怒无比,跑来告状。我来到教室,显得无限惋惜和痛心,往日和蔼的微笑没了,只是严肃地叫那两个学生把残花烂盆扫进垃圾车,就转身离去了。同学们不解地望着我。那两个学生更是一脸的茫然。每当上课的时候,我就有意思地朝那个空空的小课桌望两眼。那两位同学背负着极大的愧疚,期待着老师的处罚,好在同学们面前有个交待。可是他们等了好几天,老师都没有反应。先看两眼小课桌再上课,已经成了老师的习惯。他们再也打闹不起来了,课下两个人在一块儿嘀咕着什么。终于有一天,我看到小课桌上有又有了两盆鲜花,学生说是那两位同学端来的。从此,两人打闹现象没有了,更文明,更爱班级了。这种于无声处见惩罚的教育艺术收到的教育奇效,是其他教育手段所达不到的。它尊重了学生,使学生找到了自尊;它给了学生改错的空间,学生改正了错误。可以这说,没有比让别人悔恨更有效的惩罚了。

大多数学生在犯错之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内疚感,以及对责备和惩罚的恐惧感。有批评教育的作用只能是加强诸如恐惧感这些负情绪。情感相互转化的规律告诉我们:恐惧害怕容易转化为攻击和仇恨;安全信任容易转化为同情和怜爱。无批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从内部世界正确地反观自身,使他们获得更强的内疚感、安全感、希望感、新生感,有效地把各种心理能量聚合起来、组织起来,产生强大的意志能力,帮助学生很快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教育泛爱下的理性与艺术的缺失

班主任工作中,泛爱教育似乎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在有些人看来,班主任工作似乎没什么技巧,不需要讲究太多的方法。其实那种完全离开理性思索的教育,是缺少艺术性的。

试问,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你知道了多少,又有多少运用到教育活动之中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