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代教养,理念不一致该怎么办?

 朝华读书 2019-10-29

老师,我要上班,孩子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只能家里老人帮忙带孩子,可是老人很多方式我都不认可,和他们说也没什么用,怎么办呢?

隔代教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方式,也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多数时候,我们一谈到隔代教养,就会想起分歧这个词,分歧大部分集中于老人们的经验和年轻父母们新的理论。

分歧的根源,我们需要客观地去看待,用心的去平衡当中的利和弊,因为它不是纯粹的弊,也有利的一面,我们需要去做平衡。

首先,我们需要用讲情来替代讲理。

很多老人帮年轻父母照顾孩子,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上都非常的辛苦,虽然这种付出是不计回报的,但也需要被赋予一种价值,在这一点上,儿女的认可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面对孩子我们要多肯定他、要认可他,对吗?老人也一样。有的时候比起你送给他们的物质上的礼物,老人更需要的是你对他们的尊重和接纳,还有信任。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用来讲理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尽量去避免单纯的针对老人的育儿方式提建议和讲道理,而是更多地去接纳老人原有的一些经历,真诚的去认可老人已有的经验,共情他们的感受,先做好情感方面的一个联结。

很多老人,不管是严厉型的还是溺爱型的,都跟他们以往的经历相关。有的人在自己小的时候受了很多的苦,那么现在到了自己的孙子孙女,他们很想让孩子能够过好的生活,就容易溺爱孩子。或者有的因为原来生活在很严厉的环境里,他们就可能会复制原来的一些情况,形成了控制型的养育风格。

所以我们要理解,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说,有些育儿理论,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在乎,他们可能也在乎,但就是改变不了。这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有了50、60年的习惯,更重要的还与他们原来生活的经历,他们的原生家庭相关。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们难以改变的原因。

第二点,我们自己要积极的参与。家庭当中每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妈妈对家里孩子的安全感影响深远,爸爸与孩子的性别认同以及怎样看待自己,也有着重要的,爸爸是给孩子自信的。

所以,对育儿这件事情,任何角色都是缺一不可的。

那么,爸爸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回来以后就要尽量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学习到的理念,更多的应用于孩子。

第三,我们要一起去改变。

在家庭当中,总要有一个人先改变。你会发现这个人改变,就会带动一个家的氛围。

当然,这个变化是慢慢发生的,通过学习,慢慢学会了一些亲子沟通的方法,那么,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妈妈可能就不会去批评指责,转而去做一些积极的倾听,做积极的建设。

比如,我们有的学员就说:我听了课,不但对孩子对老公的态度变了,而且老公的态度也变了,然后,我发现我对婆婆的态度也变了。

整个家庭的环境变了,是因为有一个人先变了,所以就会对整个家庭的氛围,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点,我们要注意跟老人的沟通方式。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沟通的技巧和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如果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要遵循提建议的一些技巧。

比如,先认可老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先认可老人的感受。接下来再去提你的建议。提建议的时候有一些固定的用法,比如说,“您觉得怎么样?”或者说,“如果这样,可能会……”。

不要说“我觉得……”,要问“您觉得怎么样”,这种角度是不同的。我们用这些方式来代替直接提建议的方式。

对于一些有分歧的想法,尽量让夫妻双方中的对方去和自己的父母沟通,比如说,如果是姥姥,那么妈妈经常去沟通,如果是奶奶,那最好是爸爸去沟通。

第五点,尽量选择折中的方法。

比如,孩子正在爬高,奶奶可能会说不可以,好危险。妈妈如果马上反驳她说:“没事的,小孩子爬都很正常,书上都这样写的,要鼓励他爬。”奶奶可能就很会很生气——你看我说不行你说行,行行,你就按书上说的做吧,你以后就看书吧!

那如果妈妈能够理解和接纳奶奶的担心,她也是因为爱孩子才这样,可能就会用不一样的方式来沟通。我们可以想一个既理解奶奶,又可以满足孩子探索的方法,也就是说折中的方法。

比如,告诉奶奶说:“妈,我知道您担心孩子有危险,爬高有的时候会有危险,但你看他玩得这么开心,这样吧,我在旁边保护着点,您放心!”这样总比我们之前那种沟通方式要好,对不对?

也许奶奶心里还会有一点点不舒服,但是她可能不会再阻止孩子了,当他看到孩子真的玩得开心,妈妈也在保护他,也许慢慢的,奶奶的这个情绪就过去了。

如果奶奶真的非常强烈的不同意,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说:“奶奶很担心你,我们先下来。”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这是奶奶在担心你,而不是我们觉得你爬不了。

我们要知道不仅仅是老人,有的时候夫妻之间在育儿上也会有观点的不一致的时候,如果家人能保持一致,当然是最完美的状态,但我们都知道这很难,有时候不一致的观点和方式并不是坏事情,孩子也能因此学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孩子更会学会,对于奶奶和爸爸的不同意见,妈妈是这样沟通的。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一定要强求对方跟你意见一致,也不能避免冲突,孩子学会的是,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些不一致和冲突,这个是我们给到孩子更宝贵的一个财富。

只要妈妈愿意尽可能多的去带孩子,容易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的其实是妈妈。当你还不能改变其他人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去找到折中的办法,让孩子看到面对冲突和不一致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你是怎么样坦诚地跟家里的人做交流和沟通的。

所以,无论是隔代教养,还是夫妻间的养育分歧,我们都需要把每个人的情感先连接起来之后,再去处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一直所谈的,先面对感受,再处理问题。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在育儿和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可以在文后留言给我们。我们会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答疑。

下周见!

何以解忧,你有朝华!

朝华解忧馆——你的“解忧杂货店”!

欢迎关注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