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修养,叫遇事不责备

 dsjycby 2019-10-29

  本文转自公众号:国学文刊(ID:guoxuewenkan)

  有人说:“中国人一直就有个传统,或者说陋习,喜欢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
  高标准要求别人,低标准要求自己,是人的通病,殊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未必做到何必要求别人呢?
  总是拿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去指责别人的不是,往往是最无能的。
  一个人最高的修养,便是遇事不指责,别人犯错,不轻易怪罪,自己犯错,不推脱责任。

  1、不指责别人,运气会更好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遇到难题的时候,应该多反省自己,不要随意指责别人。
  一个人若是遇到困难,总是怪这怪那,是最无能的行为;总是推脱责任,抱怨不已,有如何能有好运气呢?
  一个人,说得多,不如做得多,用行动去解决问题比用语言来掩盖过错来得更为实际一些。
  北宋名相韩琦晚上伏案办公,侍卫拿着蜡烛过来为他照明,可他一不留神将韩琦鬓角的头发烧了。
  对此,韩琦并没有发脾气指责他,只是用袖子蹭了蹭,又开始工作了。
  军中将士们知道此事之后,无人不佩服韩琦的为人,因此韩琦获得了许多人的爱戴与尊重。
  很多时候,遇事不指责,不怨天尤人,不逞一时嘴快,反而更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更容易赢得好人缘、好运气。
  遇事不指责,待人多一点礼遇,才能结交更多朋友,人生的路越走越宽。
  遇事不指责,多一份宽容,才能摆脱偏见,开阔自己的胸怀,为自己增添福气。
  曾国藩说过:“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会从别人的身上挑毛病,将一切问题都抛给别人,而是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勇敢面对自己的过错,这样才会有所成长
 
  2、不指责他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蔡康永说过:“指责是小孩常用说话方式,因为很多事小孩不知有解决方法。但长大后学习过,知道事情多可解决,就不必再像小孩那样,把指责别人误当成解决之道了。”
  一个成熟的人,不会轻易去指责别人,他们明白,所有的指责都是在浪费时间,对于解决问题毫无益处。
  从别人身上找出问题,并指责别人的不对,不可能对既定的事实有任何改变。
  指责别人,不过是给自己发出一种逃避现实的信号,这种不断从外界寻找安慰的方式,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脆弱。
  或许你可以通过指责别人,从而让他感到愧疚,但你无能无力的事实还是不可能改变的。
  遇到难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去面对它,总想方设法去逃避。
  与其抱怨别人的不是,不如静下心来,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之道,并且还要防范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如此才算真正解决了问题。
  一个总是指责别人的人,多半是个自私之人,责任感也不强,没有承担大事的勇气,这样的人,注定难成大事。

  成熟的人,往往会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总是陷入浮躁之中,还不如专心去解决问题来得实际。

  3、学会换位思考,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马云有段话,说得好: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知道别人的喜怒哀乐,真正体谅别人的酸甜苦辣。

  每个人立场不同,环境不同,很难了解别人的感受。

  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每个人都经历着不同的故事。

  人生无常,谁都会有眼泪、有悲伤,学会欣赏和悲悯,学会善待他人。

  毕竟,世路艰辛,谁都不易,谁都不轻松,那么有何必去为难、指责别人呢? 
  人与人之间,多点相互体谅,多点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下考虑问题,便是一个人极大的素养。 

  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不幸,体谅别人的不易,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善良。

  这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都不可能完全体会当事人的痛苦,所以,很多误会便是由此产生。

  若能多点换位思考,多些宽容别人,好好善待他人,麻烦和误会自然也会越来越少,感情也会越来越深。
   懂得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最善良的沟通方式,能为别人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你温柔对待这个世界,也必将被世界善待。遇事不要急着指责,凡事多去换位思考,你的人缘会一直好,福气自然到。

  4、“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泰戈尔

  人生在世,不要轻易指责一个人,这不仅体现出你修养的缺失,更是无视别人的付出。
  毕竟,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生命,不是冷血的机器,没必要苛责太多。
  遇事不指责,是一个人的气度和修养,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