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堪比诸葛亮,为何朱元璋宁可让他回家养老?也不用他治国家

 脑洞趣味历史 2019-10-29
朱元璋评价刘伯温: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1、当官第二年,被赐回家的刘伯温

提起刘伯温,大家总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甚至在民间的谚语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

朱元璋更是多次夸奖到刘伯温是“吾之子房(张良)也”,按理说这样的人才,理所应当重用才是,可朱元璋的态度正相反,他在封赏刘伯温的功绩时,玩了一波骚操作: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

这就等同于刘备建立蜀国后,当即很兴奋的宣布诸葛亮是我的大功臣,我要封赏他。结果仅仅过了一年,刘备又对诸葛亮说:“你老了,回家去吧!”

要知道,当时刘伯温刚59岁,被封赏第二年。

2、感染风寒去世

刘伯温身上最离奇的一点,其实还不是为何封爵第二年,就被赐令回家养老了,而是他的死因是源自于——风寒(感冒)

这感冒其实来得并不突然,细究起来,还能牵扯出刘伯温和胡惟庸一桩往事。

当时胡惟庸把持朝政,公然谋害不服从自己的人,徐达、刘伯温等重臣都遭受过他的阴谋迫害。

回家养老期间,刘伯温发现瓯、括间有快空地叫做谈洋,这里南抵闽界,是盐盗的巢穴,他便让长子刘琏上书皇帝,请求把这片区域的居民搬走,防止这地方继续滋生叛乱。

事是出于国家考虑,可胡惟庸却抓住了刘伯温“年老”和擅长“风水”的特点,让手下诬告他是因为这块地方“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不论刘伯温开始是如何想,朱元璋听了这话,虽然没有责罚刘伯温,却也产生了怀疑“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

这一下子,刘伯温就从封赏为大学士、伯爵到奉旨养老,再到如今的养老金都没了。

刘伯温悲痛道:“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

有能力的人自古都有傲气,刘伯温好心好意,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心里自然很郁闷,当时回家后就病倒了。

《明史·刘伯温列传》:忧愤疾作。抵家,疾笃。

朱元璋听说了这件事,他做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让胡惟庸去探病

于是,惟庸以医来(胡惟庸便带着医生前去看望刘伯温)。

刘伯温也没想到胡惟庸胆子会大到带御医来趁着给自己治病的机会动手脚,本来只是小小的感冒,但吃了御医的药后,却出现了“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的症状。

对于胡惟庸和刘伯温的事情,朱元璋全场都保持着沉默地态度。直到他“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朱元璋既没有表示出要将这位重要程度比得上张良的第一谋士列入太庙的想法,也没有给予官方的祭奠活动,像“赠官”“谥号”这样大臣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死后加官、给予评价的惯例行为更是没有

冷漠,是朱元璋对刘伯温最后的表情

直到刘伯温死后一百多年后,明武宗才为他赠官太师,并给了谥号文成。刘伯温列入太庙,又要再过几十年,刑部郎中李瑜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时提及到了此事:“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达。

经过大臣们的一番讨论,刘伯温这位开国功臣,终于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取得了其应得的待遇。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明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