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七 他姓柳,名永,因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又被称作柳七。 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是朝中重臣,官终工部侍郎。 而他本人在做官这件事上,运气实在不怎么好,终其一生也只是做了个县令。这不是说他没有才华,毕竟他可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前面提到,他“委实”是运气不好。 一个人的成功,要看三个因素:技术、心态和运气。 前两项是客观硬实力要求,而后者是时代大环境决定的。
柳七第一次前往汴京参加科举的时候,他18岁,正是青春年少时。 他在路过杭州的时候,被当地的繁华吸引,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留恋起当地的湖光潋滟、山色空蒙,以及莺歌蝶舞了。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他的文章辞赋风格大变,不再是传统儒生谨慎治学,力求规矩了。拿他19岁时用来打动杭州太守孙何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来谈吧,很美很美,但在当时却是“辞藻浮夸”那类文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他的这首词受到了孙何的高度赞扬,也让他产生了自己可以“定然魁甲登高第”的感觉。 于是,24岁那年,他踏入了北宋的首都——汴京城。 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在他25岁时这一年的科举上,皇帝宋真宗赵恒不仅不欣赏他,反而觉得他“属辞浮糜”,直接刷掉了他。 愤怒、失望,是他得知情况时的反应,于是,柳七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其中有这么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现在看来这就是怀才不遇的考生牢骚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当时刚写出来也确实没啥大不了的,只是这首词却为他后来悲惨的考试经历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考试并没有打倒他,他在《如鱼水·地里疏散》中写道,自己的不幸只是时运不济,以后一定会高中的: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 他的时运不济委实有点长,六年后,他31岁,第二次科举失利。 天禧二年,他34岁,和兄长一起参加考试,兄长高中,他第三次落榜。 3、戏剧性的第四次考试 都说事不过三了,老天似乎也打算给他一次机会,于是,他第四次科举考试通过了! 那一年,他40岁。 前面提过,他写过一首《黄金榜上》,也不知咋地,宋仁宗在快要确定最终名单时,突然想起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来。宋仁宗是越想越气,既然你不想当官为国家服务,那还参加考试干啥? 想要弃了浮名?这还不简单,朕成全你! 宋仁宗便愤而划掉了柳永的名字,并批注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填词去吧!”
这样的苦难经历,换谁都难受,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柳七在诗词上的造诣相当惊人,成了宋朝婉约派代表人物。在他晚年时,宋仁宗放宽参加考试的资格标准,于是柳永第五次参加科举,终于获得了进士身份,解锁了“五十少进士”的成就! 这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了,简称“不倒翁”了。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