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光复运动(711-1492) 十字军东征(1096-1291) 布汶战争(1214)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意大利战争(1494-1559): 尼德兰独立战争(1566-1609): 英西战争(1586-1604):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遗产战争 (1667~1668) 法荷战争(1672—1678)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 大北方战争(1700-1721): 四国同盟战争(1718-1720):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七年战争(1756-1763): 奥土战争(1540-1790多次): 俄土战争(1676-1829共8次): 拿破仑战争(1793-1815): 意大利独立战争(1848-1870):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普奥战争(1866-1866): 普法战争(1870-1871):
荷兰独立战争(1568-1648):又叫八十年战争。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领导者为贵族威廉·奥兰治。 11—14世纪,尼德兰分裂成许多封建领地,多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1555年,神罗的查理五世将尼德兰分给儿子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继承,成为西班牙的一部分。 1566年,以奥伦治亲王威廉为代表的尼德兰贵族向西班牙国王请愿,表示忠于国王,要求废除宗教裁判所,缓和镇压异端的政策,召开三级会议解决迫切问题,遭拒后战争爆发。1576年,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在根特城召开,签订了《根特协定》,南北联合抗击西班牙。 1579年,南方(比利时、卢森堡)组成阿拉斯联盟,承认腓力二世为国君。北方各省则成立了乌特勒支同盟,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成立联省共和国。联省共和国各省中,荷兰地域最大,经济也最发达,所以又称联省共和国为荷兰共和国。从此,尼德兰分裂为两部分,北部形成独立的联省共和国,南部仍承认西班牙的统治。 西班牙与北部的联省共和国战争开始,经过多次海战后,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于1609年签订12年的停战协定。1621年,停战协定届满,战争又起,并成为“30年战争(1618—1648年)的一部分。1648年在签订结束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同时,也签订了《荷西和约》。西班牙正式承认联省共和国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 南方的西属尼德兰,在1579~1713年间西班牙统治时代,这个地区有很大的自由,但外交则由西班牙掌握。1621~1644年布拉班特北部、泽兰和默兹河以东地区归属联合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1640年法国夺取阿图瓦州,后来又占领埃诺、卢森堡、法兰德斯的大片土地。1700年起,西属尼德兰有6年由法国波旁王室统治,有7年由英国和荷兰军队占领。根据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后签订的《乌得勒支条约》,西属尼德兰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称奥属尼德兰。1744年法国入侵,除林堡和卢森堡外,奥属尼德兰皆落入法国人之手。1748年复归奥地利。1795年法国革命党人将奥属尼德兰并入法国。1815年这个地区与荷兰各省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1年独立建立比利时。 英西战争 (1586-1604) 指西班牙帝国与英格兰王国之间未经正式宣战的间歇性冲突。英西战争由多场大范围战役组成,起于1585年英国与荷兰签订楠萨奇条约,支持荷兰抵抗西班牙帝国的统治,介入80年战争。西班牙腓力二世在教皇的支持下,决议入侵英国,推翻信新教的伊丽莎白女王。 英国虽然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但西班牙很快恢复,双方互有胜负。最后和议,西班牙放弃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英国停止干涉荷兰的起义,英国停止劫掠西班牙商船。 战争中英国使用皇家海盗同西班牙争霸成了以后一百年的国策。这个国策迟缓了英国建立海上帝国的脚步。这一百年里西班牙、葡萄牙继续他们的海外扩张,而独立不久的荷兰后来居上,超过西、葡、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并在十七世纪中后期同英国发生三次争霸战争。荷兰虽然是小国,但却依靠强大的财力和英国打了一个平手,并几乎将英国拖垮。1688年英国爆发“光荣革命” ,来自荷兰的威廉登上英国王位,英、荷合流,英国才重新回到帝国事业的正轨上来,而此时距离英国击败无敌舰队已经整整一百年。 三十年战争(1618-1648) 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并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结束。又称“宗教战争”,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荷兰为一方,并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交战分波西米亚、丹麦、瑞典、法国四个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及其盟友主要与四方交战。 战后,日耳曼各邦国男性有将近一半阵亡,造成德意志分裂,是最大的输家,哈布斯堡家族的帝国皇帝与西班牙也是输家,帝国皇帝失去了对整个帝国的控制,但他失去的仅仅是对帝国原本就极其微弱的统治权,实际上皇帝利用三十年战争削弱了波西米亚与匈牙利的造反势力,在自己私人的领土上皇帝的统治力反而得到了加强,这也为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后来的复兴打下了基础。西班牙在16世纪通过意大利战争击败法国称霸欧洲,征服了大半个美洲,在地中海阻挡了之前战无不胜的奥斯曼土耳其,100多年来却止步不前,1588年在海上被英国击败,这次又在陆上被法国击败,退出了中央舞台。 法国、荷兰和瑞典成为赢家。法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利用这场战争挤掉日耳曼人成为了欧洲第一大民族,这一优势将一直保持到1871年,法国自此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荷兰、瑞士独立,荷兰成为海上霸主。瑞典兴起(直到北方战争的爆发),得到了大量赔款和不莱梅部分地区。 遗产战争 (1667~1668):法国与西班牙由遗产继承引起的。路易十四的王后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长女,1665年腓力死后,腓力嫁女时的嫁妆没兑现,路易十四便以要求继承西属尼德兰的遗产,因此称“遗产继承战争”。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战后的《亚琛和约》使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 法荷战争(1672—1678):遗产战争时,路易十四占领西属尼德兰大片领土而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却被三十年战争的旧盟友荷兰共和国插手干涉。荷兰联合英国、瑞典成为“三角同盟”,要求法国在1668年与西班牙缔和,并归还大量的占领地,否则“三角同盟”就会对法宣战。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答允和议。路易十四因而与荷兰共和国结怨。 英王查理二世在第二次英荷战争输给荷兰之后,虽然被迫在1668年与荷兰缔结同盟去向法国施压,但查理二世一直渴望复仇。法国先收买瑞典国会,得到瑞典放弃三角同盟保持中立的承诺后;再向英王提议与合攻荷兰(由法国提供部分的战费),瓜分其大半国土。1672年,法王先向荷兰宣战,英王接着也向荷兰开战(同时也是第三次英荷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路易十四的法国、瑞典、英国及德意志境内的明斯特主教区、科隆主教区,另一方为荷兰共和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奥地利、勃兰登堡和西班牙。荷兰先在陆地被法国击败,但在海上战胜英国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结束于1678年《尼姆维根条约》的签订,法国获胜,荷兰虽然恢复了国土,但法国获得巨大胜利,得到了弗朗什孔泰、佛兰德和埃诺地区部分城市(这些地区是西班牙的领土)。战后法国取代荷兰成为欧洲最有权力的仲裁者。此后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太阳王”的终生死敌。 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又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九年战争,为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的第三场重要战争(前两场分别为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法王乘神罗与土耳其交战时相机占领西班牙的卢森堡,又占领神罗的斯特拉斯堡,小动作不断。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积极联络各国,与瑞典国王、勃兰登堡选帝侯在奥格斯堡签订条约,组成了初步的反法同盟,之后帝国皇帝、巴伐利亚选帝侯、普法尔茨选帝侯、西班牙、意大利的萨伏伊公爵先后加入。同盟国的成员承诺任何一方遭到攻击其他成员都会出兵相救,显然能够攻击这些国家的人世间只有一个,那就是路易十四。 1687年神罗在匈牙利打败土耳其,并与之签订和约,将兵力西移。1688年,法兰西国王要求新继任的普法尔茨选帝侯将莱茵河以西的领地交由其妹、法兰西的奥尔良亲王妃继承,并出兵占领,于是战争爆发。光荣革命后入主英国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后使英国也加入反法阵营。战争各有输赢,最终互相妥协于1697年签订《里斯维克和约》,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受到削弱,但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1701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死后无嗣。根据其遗嘱,王位将传给路易十四的孙子腓力(路易十四的王后、腓力的祖母特蕾莎是卡洛斯二世的姐姐)。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认为特蕾莎在婚约中早已放弃继承权,王位应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的查理大公继承,因此爆发法国波旁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此战是路易十四在位的最后一战,也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战争进行了13年,最后议和。 法国虽说是第一赢家,西班牙王位最后被法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继承,但剥夺了腓力对西属尼德兰及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意大利的领地的继承权,还规定了法国与西班牙永不合并。法国将早先侵占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殖民地划归给英国,法国还割让一些本土给奥地利和荷兰,撤回驻洛林的军队。路易十四统一法国、西班牙和尼德兰(荷兰和西属尼德兰)的计划被摧毁。 奥地利是第二赢家。得到了西班牙的大部分飞地,包括意大利的撒丁岛、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整个西属尼德兰等。西西里岛归属萨伏依。使得30年战争后,哈布斯堡王朝的神罗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英国是第三赢家。英国在海洋与商贸上占据主导,走上海上殖民强国之路。得到西班牙海港直布罗陀和米诺卡岛。法国还承认斯图亚特王朝无嗣的安妮女王的继承者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对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而西班牙、荷兰战后,不再被列入欧洲一流强权之列。 英荷战争: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1652~1654;1665~1667;1672~1674;1780~1784。起因于争夺海上霸权。第一次英国胜,第二、三次荷兰胜,第四次英国胜。17世纪英国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国力上升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四国同盟战争(1718—1720)是英国、荷兰共和国、法国和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反对西班牙帝国收复意大利领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失去)而对西班牙的战争。最后签订海牙条约:西班牙撤出西西里和撒丁,萨伏依收回撒丁,西西里让给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六世。
. |
|
来自: 虛怀若海 > 《知道分子的空间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