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名医:黎庇留 医案16则(一剂知两剂已医案)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19-10-29

医家简介:黎庇留,字茂才,又名天佑,广东顺德人,近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著有《伤寒论崇正篇》,于1925年刊行,现已绝版。1958年,其子黎少庇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委员会的支持下,将黎氏遗下大量医案“遴选其精英,而增其美辞,复加以评述”,编成《黎庇留医案》1卷,共收入医案50例。

1、不寐

出处:《黎庇留医案》。

九江大圩山货店陈鹏俦,不寐者月余,延余。诊其脉,心肾不交,与栀豉汤,一服即能寐。栀子折心火以下交于肾,淡豆豉起肾水以上交于心,心肾交,即能寐矣。

2、小儿心下结疮

出处:《黎庇留医案》。

河柏坊潭少岳少郎,五六岁许,心下结一大疮,痛楚异常。余以三黄泻心汤为散,苦瓜汁调敷,遂穿溃,多出稠脓而愈。未尝服药也。

3、吐血

出处:《黎庇留医案》。

右滩黄叔云之妻,体素弱多病,服小建中汤不少。次年四月时,患吐血。叔云最折服吴墨农、潘确卿医学,以其得长沙心法也。是时确卿已死,墨农远隔。乃请有名誉之谭次平治之,主以旋覆花代赭石汤加减。诊至第三日,付叔云耳曰:“症不可为矣!幸我出妙方以缓之,宜办理后事勿迟。”语讫,怏怏而去。叔云亟修书速余往诊。留宿其家。见其晚间吐血之状,仰面大喷,如水喉之发射然。余曰:“如此热甚,非釜底抽薪不可。”即与三黄泻心汤。翌日,吐瘀血一大团,血告止。

4、痉证

出处:《黎庇留医案》。

里海辛村潘塾师之女,八九岁,发热面赤,角弓反张,谵语,以为鬼物。符篆无灵,乃延予诊。见以鱼网蒙面,白刃拍桌,而患童无惧容。予曰:此痉病也。非魅!切勿以此相恐,否则重添惊疾矣。投以大承气汤,一服,即下两三次,病遂霍然。

5、伤寒发热,目闭不语

出处:《黎庇留医案》。

沙涌张某之妻,病过十日,热仍未退。诊时,其家为之办身后事,忙极。因其目闭不开,不能言语,亟问尚可治否?余断曰:此少阳证,口苦渴,胸胁苦满。少阳脉起目外眦,风火交攻,故目闭;热入里,故语言难出。即以小柴胡汤去半夏,加竹茹、花粉等。

一服即目开能言,再服二剂,热退神清而愈矣。家人以为起死回生,实则此非大症,不过不读仲圣书者,莫由识之耳。

6、产后发热,口渴呕吐

出处:《黎庇留医案》。,

潘少乾,世医也。其门如市,医品甚好。一日,遇诸途,潘曰:谭寨某产妇,昨有邀诊否?予曰:无。遂携手同至其家。该妇新产发病,六七日不解,胸满,口苦渴。予以小柴胡加减与之。柴胡用八钱,黄芩仅半钱。潘君问此方之用意。予曰:柴胡非八钱,则转枢力薄;黄芩减轻用量,则因新产,恐过于苦寒耳。仍用半夏以止呕,参、姜、枣以顾胃,瓜蒌根以止渴。一服即热退,渴止,呕平。

7、心下苦满,不能饮食

出处:《黎庇留医案》。

黄植泉之母……形神疲倦……诊其脉则浮滑,症则心下苦满,按之极痛,不能饮食。举家怆惶!予拟与小陷胸汤,家人曰:老人久病,沉重若此,可任此凉药乎?予曰“此乃小结胸病,是太阳证而入结于心下者。”此方导心下脉络之结热,使之从下而降则愈。果一服结解不痛,不用再服。调养数日,渐起居如常矣。

8、木舌

出处:《黎庇留医案》。

龙田坊吴心明乃翁,年逾花甲,忽患舌大满口,不能食,不能言。余审其脉洪大,是风气入心,风承火势,火藉风威。主风引汤,一服即愈。

9、腰痛不能转侧

出处:《黎庇留医案》。

先慈偶患腰痛,不能自转侧,因不能起食,即代为之亦不愿;焦甚!试自治之。据《伤寒论》:风湿相搏,骨节疼烦,用甘草附子汤,其桂枝用至四钱。为药肆老医袁锦所笑,谓:桂枝最散,止可用二三分,乌可数钱也?予曰:此未知长沙书为何物,宜不赞同。袁云:医人已数十年,卖药亦数十年,从未见有用桂枝如是之重者。予曰:汝尚未悉此为何方;治何病,汝唯有执之而已。于是朝晚服之。其药肆之桂枝,以此而尽。

翌日,能起能食,遂愈。

此症据《金匮》,当用肾着汤。予见高年病重,故不得不用此方也。

10、厥证

出处:《黎庇留医案》。

一日午刻,有小学生邀余回家,诊其母。见其卧床不动,目闭,口不能言,全无知觉,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其家人云:本无病,今早照常用膳,起居无异,今忽如此。予曰:以盛暑而见寒中三阴之险象,非吐非下,无端而得,其例不多。然有是证,必有是药。据脉与证,非四逆汤不办。

一小时后,该小学生复来请诊。至则举家纷扰,盖于病者床下,检得大睡药一碗,饮犹未尽。大睡药者,即大浮萍也。始悉因家庭细故,遽萌短见。予曰:大睡药性,寒毒异常,过服必致毙命。四逆汤之大热,可以对待寒毒之变。因促其尽剂灌之。药后,人事渐省,入夜即能言矣。

11、厥证

出处:《黎庇留医案》。

东头街天生堂药店,司事黎某,于傍晚忽头目眩晕,不省人事。即延余诊,脉沉微,四肢厥逆,振寒。时盛暑,其子为之下榻于铺面,盖以大被。余嘱煮老姜扎其头部,复与四逆汤。俄而药气至,手足即温,次早无恙。由此,药店中,多有传抄此方证,以悬之座右者。

12、霍乱

出处:《黎庇留医案》。

霍乱症,伤人最速,善治之,则其愈亦速。谭寨谭某,贩茧绸为业,适由佛山回乡,多饮茶水。晚膳后精神尚如常,睡至四鼓,下利,至晓,下利已三四次,趋迎余诊。按左手脉未毕,即不能忍,急如厕。后持其六脉皆沉,与大剂四逆汤,嘱其连买两剂,盖恐药肄远隔,购药不便也。

翌早,病者自来门诊,若无病状。据云:“昨日药未及煎,疴呕殊迫,且吐于枕畔,不能起床。服药后得酣睡。既醒复疴,乃服第二剂。寻进饭焦半碗,下午疴呕俱止。晚食饭焦一碗,安睡如常。”

13、霍乱厥逆

出处:《黎庇留医案》。

龙田坊,予书馆之旁,有年青盲女,患霍乱,上吐下利,往诊时,吐出黄水,衣为之湿;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急投四逆汤——此午刻情事也。傍晚时,着人到问,据云:“呕疴已止。唯头微痛,身有微热,得毋药性过热欤”?予曰:“不然,乃药力透达之故。盖病势已从阴出阳也。”次日,精神稍定,与理中汤以温开脾胃。又次日,云:“举动无力。”遂处以真武汤加桂枝善其后。嗣闻之患者:是药入腹后,桂枝之气,直达脚趾云。

14、小儿下利厥逆

出处:《黎庇留医案》。

吴涌冯家寡妇,仅一女,年八九岁,爱如掌珠,患下利,日趋沉重。着其亲人入龙山,请有名誉之医至,出贵重之药散,而处以苦通之利湿止疴剂,所谓小儿科也。服药后,傍晚则四肢厥逆,以为不治矣,遂置诸地。

其亲人因冒雨延医,困惫无赖,酌酒消遣。饮尽续沽,适予在酒肆诊病,因询予曰:先生能为小儿医乎?予曰:医学固有分科,理则一也。遂邀诊。视之,则四逆证也,与以四逆汤。嘱抬之上床,小心灌药。下利渐减。明日再诊,复与前药,疴止厥愈。五六日复原。

15、热厥

出处:《黎庇留医案》。

吉源坊谭礼泉之女,患发热,医数日,未愈。忽于黎明叩门邀诊,至则见其发热大渴,而手足厥逆。礼泉见前医连用犀角,恐其寒化脱阳也——世俗最畏热药,习闻予以温药起死回生,以为我偏于温补;多有延至手足厥冷,始来请救,意谓非予莫属焉——于是破晓邀诊。

诊得脉浮滑,断曰:“此热厥也。太阳表邪,随热气入里,致阴阳气不相顺接,故厥耳。”礼泉曰:“连服犀角,何以其厥非从寒化?”予曰:“少许犀角,安敌方中之羌活、独活、陈皮、半夏乎?此症原系少阳,小柴胡加减本可了,乃误服‘方不成方’以燥药为主之剂,故变热厥也。”与大剂白虎,即愈。

16、牙痛

出处:《黎庇留医案》。

家慈忽患牙痛,不能食。以体质素健,拟白虎汤。市药时,袁医曰:方中生石膏七八钱,而乃用炙草之补。曷不易以生甘草?为一律凉药乎?予曰:白虎之用炙草,汝实未梦见用意之所在,则不可强不知以为知也。梁又劝用熟石膏。予曰:白虎之石膏,必用生,若煅则为无用之死灰矣。此物嫌其下坠,故伍以炙草、粳米,使其逗留胃中,以消胃热,不使下坠者,有深旨焉。汝不过见某药治某病,无怪谓炙草为参术苓草之草而以为补也。袁又曰:前数月,服桂枝四钱,日两服,合八钱,即此人乎?予曰:然!袁曰:何寒热相悬也?予曰:前患风湿相搏,今患阳明实热,症不同,药安同哉?

服白虎,牙即不痛。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历代名医经方一剂起疴录

图书作者:尤虎 苏克雷 熊兴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