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小陈茶事 2020-03-20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今儿开篇,麻花先和大伙儿们聊聊老曹。

据传,历史上的老曹,有头疼的毛病。

于是,就请来的当时的名医华佗,过来治病。

为曹操诊病过后,华佗提了个超前的医疗方案。

要用麻沸散,先将头颅切开,再取出异物。

生性多疑的老曹,听了之后,异常恼怒,认为这是邪术。

于是,一气之下,就将华佗杀了。

可怜华佗一代外科手术奇才,就此殒命。

到当下社会,外科开颅术已是成熟的手术方式,能够被大多数人认可。

但,在老曹那个年代,人们难免会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持怀疑态度。

哪怕时至今日,不少朋友,对于没有切身体验过的事物,同样会抱否认观点。

比如说,喝岩茶时,茶香和茶汤的层次感。

有部分人认为,所谓的层次感,就是装神弄鬼。

麻花今天就来聊聊相关看法。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2》

作为一个平常经常喝茶的人,麻花觉得茶汤的层次感很好体会。

有的茶,喝起来香气不突出,汤感不突出。

无香也无水,平平无起伏。

让人喝茶时,只尝一口,便能够看穿。

这类茶,往往就属于没有层次,或者层次不突出的类型。

而,有的茶,刚小口啜入,就能感觉到不同。

茶香馥郁而多变,并且香气还落入了汤水里。

如肉桂的桂皮香、梅占的梅花香、铁罗汉的当归香、水仙的兰花香、雀舌的脂粉香……

不同品种的岩茶,除了自身的品种香型外,还有着香气的变化。

比如,喝一泡正岩肉桂。

随着不同的冲泡次数下,能呈现完全不同的香型变化。

茶香或浓郁,或清浅。

揭盖时,或是桂皮香在前,或是花香、果香在先。

不同的茶香类型,分出了先与后。

闻茶香时,这些多变的茶香层次,可以很清晰的被捕捉。

冲出一道热乎乎的茶汤后,需要趁热闻香。

待茶汤稍凉,便可以小口的啜入,慢慢品味。

一款好茶尝到嘴里,同样能感受到不同的滋味变化。

像是嘴巴里含了一枚橄榄,微酸和微苦过后,继而是充足的回甘。

甘凉清甜的滋味,在喉咙里氲开,荡漾。

连带着回甘里,都浮现起来茶香。

喝茶时,多调动感官体验,就能捕捉到这类细微的变化。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3》

若是喝岩茶的时候,感受不到茶汤的层次变化。

那么,第一点要做的就是及时调整泡茶方法。

毕竟,在品质别太差的情况下,好好的一款岩茶,不会没有层次感。

单调与乏味,不应成为岩茶的标签。

基于此,需要多对照,在冲泡岩茶时,可是漏了哪些要点。

茶水比例不对,水温不足,泡茶时间过长等等,都会影响岩茶的风味层次。

往往来说,冲泡岩茶,容量标准的110ml白瓷盖碗,搭配上8克一泡干茶,恰巧合宜。

若是,泡茶的时候,直接用的是大茶壶泡。

将一泡袋茶,放入偌大的茶壶内,不停的续上热水,一壶接着一壶的泡。

这样的极端泡茶方式下,往往没过几壶,壶内的茶汤滋味就淡了。

等到喝茶的时候,自然就尝不出茶汤是否醇厚,有无层次变化。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又或者,是泡茶的水温不够高。

水还没有烧沸,就直接拿来泡茶。或者壶内的水烧开后,保温性能不佳,等到放凉后再拿来泡茶。

水温不足,相应的岩茶内质物释放就不充足。

喝一杯温水泡出来的岩茶,不论是茶香还是茶味,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呈现。

喝茶时能闻到的茶香不高扬,能喝到的茶汤不够厚,层次表现自然就不如人意了。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最后,泡茶时间的长与短,同样会影响茶汤层次的体验。

比如,同样的一泡正岩肉桂,在本身内质物丰厚的情况下,快出水与闷上三分钟再出汤,得出来的是完全不相同的滋味。

快冲快出,相对来说,茶汤滋味的浓淡更合宜,肉桂内部的高扬、外放、多变茶香可以得到更好保留。

而经过长时间闷泡后,茶香的表现就要打上了折扣,并且由于闷出了过多的茶多酚和咖啡碱。

整个闷出来的茶汤,以浓重和苦涩为主。

喝入一口,苦和涩的滋味过多占据味蕾,同样会影响喝茶的滋味层次体验。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4》

喝茶与品茶,细究下来,也有不同。

将泡出来的岩茶茶汤喝下,若是感受不到明显的层次变化。

同时不妨多检查,自己的喝茶方法是否有影响?

毕竟,同样的一杯茶,小口细品,与大口吞下之间,茶味感知差距明显。

大口囫囵吞咽,只能解渴,不能喝到岩茶的真正滋味。

酒,大口喝,那属于豪迈。

而茶,大口吞,那就成了村姥姥。

不作细辩。就将茶汤大口吞下,这时,人体的味觉感知、嗅觉感知尚未被充分的调动。

这样囫囵咽下去的茶汤,除了能解渴外,感受不到明显的茶香和茶味变化。

准确的喝懂一款茶,正确的选择应当是认真去品。

将茶汤倒入小巧的品茗杯后,再端起茶杯,闻香尝味。

往往,品茗的茶杯选择,容量不需要过多。

容量过大,不仅看起来显得模样略笨,还会影响茶香的聚拢。

而容量在50ml左右的小茶杯,将茶汤装满七分后,分成三四口,慢慢品入。

小口慢尝,才能体味到香气和茶味的馥郁浑厚,悠扬多变的层次感。

并且,根据试茶的需要,还可以多啜一啜茶汤。

调动更多的味蕾感知,来全面的品尝一道茶。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5》

岩茶茶汤的层次感,并不是伪概念。

茶汤当中的香气和滋味呈现,来源于实打实的物质基础。

山场得好,工艺得到位,储存没有出错的岩茶,才能泡出具备香甘清活的茶汤。

喝茶,关于茶味的感觉,本身就需要引导。

当一个人,从来没有喝过岩茶时,对于岩茶滋味的理解,未免存在困惑。

香甘清活,岩骨花香,完全就是一头雾水。

但是,换一种方式去解释时,新入门的茶友就好理解了。

茶汤闻起来是香的,接近生活当中哪几类花香、焦糖香、水果香等等,并且将茶尝入后,嘴巴里还能留下这些舒服的香气。

喝完一杯茶,喉咙里凉凉的,有生津回甘的体验,像刚吃过一杯橄榄般的体验。

好的岩茶,茶汤看起来是清透的,没有杂质。

并且喝起来也是清清爽爽的,没有黏腻的感觉。

喝茶时,茶汤的滋味特别活泛、活跃,能快速的在舌面上化开。

好的岩茶,哪怕是被泡苦后,喝入嘴里,苦涩的滋味能够快速化开,不会停留过长时间。

当有了这样的代入感形容时,自然能让人读懂。

等到真正喝茶时,多喝多感受,就可以融会贯通,拥有自己的体会了。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听说武夷岩茶茶汤的层次感,都是装神弄鬼?

《6》

岩茶的层次感,本身就不像“茶气”那样,属于虚无缥缈的,比较玄的概念。

层次感不同于茶气,会扯到醍醐灌顶,贯通任督二脉,大小周天等江湖术语上。

到头来,不论再怎么代入形容,谈及岩茶的层次,到最终依旧得落实到茶香与茶味上。

不然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毕竟,茶汤的层次感,是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感知,才能体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李麻花(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