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放着金宋不灭,为何大举西征?成吉思汗无奈中寻找的出路

 荷塘斋LLX 2019-10-29

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草原后,开始大举南下,想一举灭掉金朝。但在灭金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却突然停下进攻金朝的步伐,只留下木华黎与金朝打,他则带领蒙古大军向西开始征伐。

点击加载图片

关于成吉思汗先不灭金,进而灭宋,而是转身向西征伐,据史料记载是因成吉思汗听信了占卜之说,而停止向南转而向西。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西征是有原因的。

诡异西征

蒙古西征都不是有意而为,而都是南犯时所进行的西征,令人不解。比如蒙古第一西征时间是1219看至1224年,这期间蒙古还与其宗主国金朝进行大战,并且也与西夏有交锋。

虽然此时金朝已经衰弱,但金朝国力还在,同为北方游牧部落,金军的战斗力有所弱化,但与蒙军作战,双方胜负都有,但让蒙古很头疼。

点击加载图片

后来成吉思汗派去花剌子模的使者和商队,被花剌子模杀死。成吉思汗此后再派使者去花剌子模,依旧被花剌子模杀死。成吉思汗大怒,这才决定西征。由此可以看来第一次西征全因花剌子模的挑衅所引起,并没有计划性。

蒙古第二次西征时,此时成吉思汗已经去世,是由他的儿子窝阔台发起的。蒙古已经灭亡西夏和金朝,还没有进攻南宋。

点击加载图片

窝阔台当汗后,他在中原和中亚已经巩固了统治,但是乌拉尔河以西的钦察、斡罗斯等地还没有完全平定。如果不征服这些地区,也会威胁到第一次西征的结果,而此时的欧洲,斡罗斯和波兰、匈牙利都些小公国,而且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霸主,而德、意、奥等国正忙于十字军东征,当时欧洲形势对蒙古西征很有利。可见第二次西征,蒙古的眼光并没有向南,依旧向西。

点击加载图片

蒙古第三次西征发生于1252年一1260年,此时蒙哥是大汗,他派其弟旭烈兀率10万大军征伐波斯,此后西征很顺利,蒙古大军进入阿拉伯地区,并打到了叙利亚。而第三次西征只是旭烈兀完成的。如果蒙哥不死,或许旭烈兀能创造奇迹。

从蒙古三次西征来看,都没有任何的长远计划,第一次因气,第二次就是为征服,第三次实际上两线作战,蒙古已经开始伐宋,分出部分兵力征服阿拉伯地区,三次西征并任何章法。

点击加载图片

先西后南

从历史上看,蒙古崛起后的实力,主要靠掠夺,即使蒙古西征也靠的是掠夺。但南方的金朝与宋朝都是富庶国家,为何蒙古放着很近的金宋,而费力去远征呢?

一是传统所致

蒙古是草原崛起的部落,在蒙古心中,只要有草原和牧场,便是他们生存最佳去处。而蒙古崛起后往东往南都是金朝,他们草原习惯与农耕文明,显然不对路。因此对金与西夏,蒙古只是最初的掠夺,并没有打算占领而发展。南宋对蒙古来说更远了。

但蒙古人向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相似,既有草原与牧场,而且生活环境与之相近。成吉思汗崛起时,那些背叛他的人也选择向西逃走。

点击加载图片

而且西方也是蒙古的“后花园”,此地不稳,蒙古就容易受损。因此,蒙古与金朝作战时,得知花剌子模挑衅,再加上旧仇,因此成吉思汗当机立断,率军西征。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不拖泥带水,既然南面一时打不下,莫不如西征巩固势力,扩大地盘。

二是战法受限

蒙古崛起的秘诀其实就是蒙古骑兵,以其强悍的冲击力,可以在草原甚至荒漠中横冲之撞,但蒙古骑兵与金、西夏和宋朝作战时,骑兵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面对高大而坚固的城墙,以及中原防御战术,让蒙古大军很难发挥作用。

点击加载图片

成吉思汗崛起的秘密还在于“以战养战”,在草原,兼并一个部族,得到人马及粮食。但在中原作战时,面对是攻防战术,四面无人,蒙古的“以战养战”就很无奈,人越打越少,后勤消耗增加,只得撤军。因此,这是蒙古大军无法一时灭掉金与西夏的原因。

单凭西夏就让蒙古很难受,蒙古在灭西夏的过程中,没想到西夏的战力如此强悍。即使蒙古攻下城池,西夏人也与蒙古人拼命。还有西夏独特的战术,如果西夏再继续抵抗下去,蒙古军还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蒙古帝国面对中原三个王朝,以他们目前的实力看,无法一时完成,莫不如先西后南。逐步完成。

点击加载图片

三是找准秘诀

前文我们说了,蒙古的崛起得益于掠夺,而且通过大量的掠夺,蒙古帝国有了财富积累,虽然很简单很血腥,但来得快。蒙古在西征中,发现了一条致富之路,这条路是花剌子模给成吉思汗的。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花剌子模时,发现了一条财路,这就是古丝绸之路。而这条路也是西部与中原的财路。蒙古基本上沿着这条路进行西征。打下一个国家,下一个依然在丝绸之路上。因此蒙古不断西征,正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不断向西拓展的。

蒙古掌控了丝绸之路,也就掌握了财路,断了中原财路。致使金朝与西夏更加衰弱。而当蒙古不断积累财富时,金夏宋却在衰弱,而且三个王朝之间的矛盾不断,这就给蒙古各个击破的机会。

点击加载图片

此后蒙古西征后,集中精力南下攻宋后,蒙军无论是战争经验上还是实力上,都更胜一筹。不过灭宋的时间很长,南宋如果再强大些,或许蒙古不会实现这个愿望。但历史没有如果。

利益之战

蒙古三次西征,而后灭西夏灭金灭宋,虽然用了很长时间,但蒙古实现了愿望。无论是成吉思汗,还其孙子忽必烈,蒙古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掠夺财富。当忽必烈建立元朝有意汉化时,蒙古依然还保留着向外拓展的势头。

元朝征伐日本,虽然失败了。但忽必烈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占领岛国,打通海上之路。但很遗憾,忽必烈没有实现,其后代也固守陆地,没敢海战。

点击加载图片

在蒙古征伐中,有利益地方,做出最大牺牲也要得到,没有利益的地区,蒙古不会选择。有人还对蒙古西征时为何不征印度?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印度那时只是一个蛮荒地区,并不是一个国家,而且也不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国家,蒙古何必去印度这种蛮荒地方?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资料:《元史》、《宋史》、《欧洲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