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工业革命都经历了什么?能够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bookman1959 2019-10-29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技术革新前提条件的成熟与工业革命的开始

英国工业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到十九世纪中叶止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十八世纪中叶,英国就已具备了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两个先决条件即自由劳动力与大量资本。同时,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的前提条件业已成熟。

英国工业革命都经历了什么?能够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革命前期

英国的手工工场在十八世纪已经普遍地发展起来。手工工场是以雇佣手工工人为基础,采取技术分工进行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技术分工十分精细,生产过程分解为系列的反复的操作。各种生产工序日益专门化,并不断地出现了适宜于各种工序专门化的生产工具,有了把这些工具联结在一起成为机器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精细的分工使工人长期从事某一工序的工作,久之则成为这一操作过程具有特长的熟练工人和机械师。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生产技能,具有发明机器和使用机器的能力。加之,那时手工工场的生产也愈来愈不能适应当时广大国内外市场的需要,迫切要求技术改革,以便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到了十八世纪中叶,技术革新的前提条件在英国业已成熟,于是发明新机器已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了。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棉纺织业是一种新兴的工业,没有旧行规的束缚,没有政府的严格限制,并且也不受旧习惯、旧传统的阻碍。这样,新技术才易于推行。同时,当时英国棉布不如印度手工印花布物美价廉。为了与印度棉布竞争,英国工业首先也必须从棉纺业的技术上的改良开始。这就是为什么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部门开始的原因。英国的工业革命所以不从重工业而从轻工业开始,这是由于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的。因为轻工业较重工业所需要的资本少,资金周转快,且易于获得厚利,符合资本家追求利润的要求。

技术改革的经过

工业革命的过程是发明促进发明,各工业部门发生连锁反应。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工作机到发动机,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最后形成一个机器生产的完整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说:产业革命的过程就是“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

英国棉纺织业中的重大发明就是织布机。在织布机的技术未改进之前,工人用双手操作,生产数量赶不上当时社会上对于棉布的需要,质量也不好。

英国工业革命都经历了什么?能够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珍妮纺纱机

一七三三年,机械师约翰·开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的技术。织布工人不必用手,只要用脚踏动踏板,就可以使梭子把纬线与经线编织起来,因而加速了织布的过程,并加宽了布的幅度。织布技术改进以后,纺纱的技术就显得落后了。由于对棉纱的需要量增加,就推动了纺纱机的发明。一七六五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新的手摇纺纱机,又称珍妮纺纱机,这是发明者哈格里夫斯用他妻子的名字“珍妮”称呼这架机器的。珍妮机可以使十六到十八个纺锤同时工作,并能纺出既细又匀的纱线,但纺出的纱线不够结实。该机的最大缺点是它还得用人力来转动,极不方便。一七六九年,一位理发匠兼钟表匠理查·阿尔克莱特发明了架用水转动的新机器,使生产过程不必用人力,而可以利用自然力了。这种机器发明后,又要求建造大工场,把许多纺纱机集中起来,用水力发动机同时开动。一七七一年,阿尔克菜特建立了第一所装置水力发动机的纺纱厂。这座工厂已经是用机器操作的近代式大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可以容纳从二百到六百以至更多的工人。

英国工业革命都经历了什么?能够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当时英国最大的纺织厂

一七七九年,塞缪尔·克隆普顿进一步改善了纺纱机,发明了一种所谓缪尔纺纱机,又称为骡机。这种机器结合了珍妮机的一部分和阿尔克莱特的水力纺纱机改革成的。这架机器所生产的纱线既细又牢固。新发明的纺纱机出现之后,纺纱的生产速度大大地提高了。这样,织布业又落后于纺纱业。在织布的技术上又迫切需要有更进一步的发明。一七八五年,一位教士卡德莱特发明了自动织布机,把织布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四十倍,从而克服了织布业落后的现象。自此,大规模的织布工厂出现了。

随着纺织工厂的出现,与纺织有间接关系的工业如漂白、染色等化学工业也相应地采用了机器。纺织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之后,英国的棉布生产的质量与数量便大大提高了,从而英国棉布畅销到国内外市场,并击败了印度棉布的竟争。

蒸汽机的发明

纺织业虽然已采用了机器系列,但动力问题仍未解决,用水力作发动机的动力,是有很多困难的,如工厂的建筑要受到季节与地区的限制。为了解决这种困难,就必须实现新的发明

一七六九年,詹姆士·瓦特发明一架蒸汽抽水机,并取得专利特许证。后来,他对这架机器又进行了改进。到了一七八四年终于制成了一架在各种工厂都能适用的联动蒸汽机。同年,他取得了这架新蒸汽机的专利特许证。也就是在这一年,英国开始在纺纱工厂里装置蒸汽机。以后,蒸汽机又应用到冶金和采矿等重工业部门。

英国工业革命都经历了什么?能够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第一台蒸汽机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在英国就出现了强大的机器制造业。这样一来,对金属的需要日益扩大,从而推动了治炼业和采煤业的发展。一七八四年,工程师柯尔特发明“搅炼和碾压法”,使生铁产量增加了十四倍。在南威尔士、苏格兰、兰开夏和约克郡开凿了许多新的煤井。一七OO年,英国煤的产量为二百六十万吨,一七九O年则增加到七百六十万吨。一七九五年就超过了一千万吨。煤铁产量的剧增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又使农业和交通运输业进行技术革命。在农业方面,十八世纪中时由于圆地运动的扩大,英国农村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农场。农场应用改良的工具和先进的耕作方法,从事农业经营,剥削雇用农业工人。这种资本主义农场使农产品的收获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又为工业保证了必须的原料,为城市提供了较丰富的食品。农民士地被剥夺使成千上万的农民变成了无产者,又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窟佣劳动力。同时,变成无产者的农民,其生活用品多半要营市场供应,从而使国内市场得到扩大。在交通运输业方一七七九年在塞文河上架设了第一座铁桥,一七九○年出现了第一艘铁甲船。一八○七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一八一四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机车。一八二五年,英国建成了第一条从斯托克敦到达林敦的铁路。一八三○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也通车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转而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社会面貌的变化与新的社会阶级的产生

工业革命不仅仅是工业生产上的技术改革,从本质上说,它是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社会改造过程。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之后,在英国就出现了工厂制度。所谓工厂制度就是以机器体系为生产基础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飞跃地发展起来,商品经济在社会生产中开始取得主导的地位,从而彻底地摧毁了封建经济基础。机器生产出现之后,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物浦等,因而改变了工业革命前那些落后的西部与北部地区的面貌,同时有大量的居民涌向西北部。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使英国的商品充斥欧洲市场及海外殖民地,开辟了比以前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英国工业革命都经历了什么?能够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工业

实行大工业生产之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就进入了一个新内外市场的阶段。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因为工厂制度发展的结果,不仅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工业无产阶级。正如思格斯所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①在工厂里从事劳动的工人是向工厂主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领取工资。于是劳动者的劳动变为商品。工资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得多,这就是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所以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这种对立就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间的基本矛盾。

无产阶级的初期斗争

无产阶级在手工工场时代便已开始了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但那时的工人还没有摆脱中世纪的农民习气,而其中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完全失去个人的劳动工具;而视器生产时代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失去了前资本主义时代的那些待点,除了出卖自身劳动力之外,已一无所有。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生产社会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目益尖锐。从阶级实质来看,无产阶级必然要变成为争取建立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斗争的旗手,成为劳动者和被剥削者群众的革命领袖,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资本家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在于追求更多的利润而不是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因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机器生产加深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例如,由于采用机器,工广主能够大量使用廉价的女工与童工,从而解雇大批有专门技能而能领取较高工资的工人,减低在业的成年工人的工资,使工资的平均水平降低。因此,随着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便尖锐起来。但是,在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中,工人阶级的觉悟还不够高,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初的斗争只是捣毁机器和厂房。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差不多每年都有规模较大的捣毁机器的工人运动,其中织工和矿工的斗争次数最多,斗争也最顽强。例如斯比特菲尔德的纺织工业中心和纽开什尔的采煤业中心的工人运动,在当时英国工人运动中都曾起着主导的作用。初期的工人运动对于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一种严重的威胁

工业资产阶级的议会改革运动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以前,土地贵族和商业、金融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强大,并控制着政权。此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势力增长起来,但他们在政治上无权。因为按照旧的选举制度,新兴的工业城市完全没有选举权,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也就被排斥在政权之外了。他们迫切要求议会改革。可是,从一七五一年就不断执政的辉格党,根本不想改革议会制度。这个党在执政期间,盗窃国家财富和劫掠殖民地,已使一小撮政客和大商人脑满肠肥。他们紧握政权不肯变革。所以,不仅人民群众对当权者不满,就是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与工业有关的新贵族也极为愤慨。于是,在辉格党中便分裂出“左真”。辉格党左翼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主张议会改革,在议会中逐渐地形成为反对派,当时又称为“激进派”。

一七八0年,他们组织了“政治知识发展社”。著名的议会活动家霍克士和作家谢利且都是这个组织的社员。激进派分子陆军少校约翰·卡特莱特于一七七一年曾发表过选举制度改革计划《工业阶级公约宣言》。一七八O年,他又重新解释了这个计划。计划中的重点是:各选区平等、下院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废除财产资格和其他限制,议员一律领薪金,并不得兼任国家官职等。

然而,十八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代表他们的议会政党尚未组成,因而他们的任何计划都下院听拒绝。激进派的改革运动暂时难有结果。只有到了十九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工业资产阶级的才能在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得到实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