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心格格社群:孩子的自信心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消磨的?

 甜心格格说社群 2019-10-29

父母说出贬损孩子的话往往是出于赌气的心情,但这些话对孩子的自尊、自信的打击却不可想象。为了孩子,请不要图一时痛快,不负责任地当着孩子的面泄愤。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让自己的言辞客观诚恳,给孩子多留一些进步的空间。

自尊和自信是人立世之本,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和自信支撑,还能否昂首挺胸、步履轻盈地走好未来的人生长路。自尊和自信是一个人内心的脊梁,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常常被忽视。

父母可以找各种理由贬损孩子,或是因为孩子骄傲自满,或是因为他的倔强任性,或是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父母赌气责骂孩子时往往是气急败坏,所以言辞犀利,直指孩子内心。怒气中的父母,你想做什么?想彻底击垮自己的孩子吗?

如果为孩子好,那就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侵占孩子的自尊自信的空间,孩子才能勇敢地迎接未来的许多挑战。当有人衷心地为我们喝彩时,我们除了会有些许的羞赧,更多的是扬起自信的风帆,继续前行,别人的喝彩对一个人来说有如蜜糖,有如奖赏。做父母的能对孩子不吝惜一切,自然也应该包括为孩子喝彩,为孩子喝彩,让他可以更加自信,才能扬起风帆继续前行。

你可曾记得当孩子蹒跚学步,第一次自己吃饭、穿衣时,你曾给过他多少遍的鼓励?可当孩子慢慢长大,你对孩子的进步却越来越视而不见,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孩子仍然在成长的路途中蹒跚前进,而你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别只将目光放在终点,要看到孩子的每一小步成长,并给孩子多多鼓励以及公正的评价吧!

孩子小时候父母总感觉很满足,总是不吝惜表扬孩子,而等孩子上学了,父母却总叹息孩子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是孩子变得愚笨了吗?当然不是。孩子还是那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问题在于家长的心态改变了。

孩子在学龄前,父母只是盼望着孩子会说、会走、会跑,身体越来越强壮,这些都是父母最基本的愿望。这些愿望是合乎发展规律的,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无关乎父母殷切的期望。父母收获的喜悦和满足正是生命赐予的。

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似乎越来越累,孩子也似乎越来越不听话,学习成绩总不能更上一层楼,父母开始吝惜表扬,随意批评孩子。其情可解,但其理不容。父母此时的期望和焦虑正是由于对孩子苛求过多引起的。孩子到了学龄,父母的思想开始偏颇了起来,不再以孩子的运动能力、活动能力等学习之外的所有能力为傲,而只将衡量孩子的尺度定位在学习成绩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首先孩子的智力组成要素并不是单一的,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是孩子智力的组成要素,每个孩子各有所长,而学习成绩只反映孩子在不同阶段某种智力要素的发展状况。

父母要知道,统一的教育体制是单一的,考试成绩只能说明在这种单一的教育体制下对某种智力因素的培养状况,不能据此来整体评价孩子。孩子的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一定要将他套进一个有限的框内,将会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其次,父母总是忍不住去关心孩子的成绩排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成绩有好有坏,可是家长却总是在此时变得不可理喻,除了第一名,似乎其他的名次都不值得得到父母的鼓励。

就像一个公司里虽然不都是经理,但每个员工对公司都有贡献,都值得鼓励。孩子只要尽力了,他的学习成绩不论处在什么名次都是值得鼓励和尊重的。以名次来评判孩子,是将孩子故意推到明知队员实力有差距的起跑线上。明了过程却不接受结果,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为什么不客观地看待孩子自身实际的进步?他在学校又多认了不少字,多学了不少知识,这不就是孩子的进步吗?记得昨天的孩子还是如何稚嫩、牙牙学语,如今却已经从不会拿笔到能够写几百字的作文,朗朗诵读长篇文字。

从不会数数到会演算竖式,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其他的自然学科中,并能够继承和探索科学规律。从孩子自身的发展来看,孩子在不断进步,他的成长是值得你欣喜的。你也要发自内心地发现,孩子的确一直都不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