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旅怀 【宋】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 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译文 依旧是半暗半明的淡月,到如今,这一切景物却令我落魄伤魂。梦想着返回故园,那里的梅花该多少艳明。那位穿着绿罗裙的佳人,恐怕早已为我容颜瘦损。试问那一树树暗香疏影,是否也在相思,万点红花是否都变作了泪痕。料想那位美人一定紧锁双眉,满腔幽怨悲恨,独倚画屏苦挨着黄昏。 南浦:词牌名之一。原唐教坊曲名。用《楚辞·九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意。宋词借旧曲另制新调。此调有北、仄两体。双调,上片八句,押四仄韵,五十二字;下片九句,押四仄韵,五十三字,共一百O五字,也可押平声韵,但甚少人用。用“中吕调”。 这首词写的是在旅途中思乡的感情。 上片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四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即'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首句'风悲'两字刻画风声。风声带来阵阵角声,那是谯门上有人在吹《小单于》名曲。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凄厉,画角飞声,散入风中,又曾触动过无数旅人的愁思,'风悲'两字极为灵动传神。秦观《满庭芳》中对角声之哀也曾有描写,'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一'落'字见得谯门之高,风力之劲,并且还表达出旅人心头的沉重之感。 '投宿'两句写途中飞雪。'骎骎'形容马在奔驰,又上承'投宿',使旅人急于歇脚的心情跃然纸上;下启'飞雪',点出急于投宿是因为风雪交加。'飞'形容漫天飞雪飘舞之状,而'满'字又着力画出村子之小而且孤。'酒市'二句是入村以后的景象。灯火阑珊,人迹稀少,可见雪大且深,也衬托夜间旅舍独处之冷清,所闻者唯有乱叶扑窗之声。'舞纷纷'写落叶之多和风力之急。'骎骎'、'飞'、'满'、'舞'都是动字;'骎骎'在句中不仅状客观之物,而且还能传主观之情,由此可见作者对字、词、句的推敲斟酌。 '送数声'三句是客舍夜坐所闻。雪夜风急,忽闻雁声。雁群入夜歇宿在沙渚芦丛之中,遇到外物袭击,由守卫的雁儿报警,便迅速飞向高空。'乍离'句即是写这种情况。'嘹唳'句说的是雁群受惊后穿过密布的冻云飞向高空,鸣声高亢曼长。雁儿多在高空飞行,白天远望可见,夜间则从鸣声得知。云外,言其飞得高也。单于战败后想趁黑夜逃遁,途中惊动了雁群,雁儿惊飞云外时的鸣声使追逐者得知单于的去向。此词所写的是南归途中的雁儿,在夜间受惊高飞时的鸣声,叩动旅人的心弦,无限乡思,黯然而生,词意至此由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 下片另开境界,由雪夜闻雁转为淡月乡愁,委婉地铺写相思情意。'好在'句是说风雪稍止,云雾未散,朦胧中透视半痕淡月。'好在'指月色依旧。'无处不消魂',描绘客居夜思,月色依稀当年,望月生情,不禁黯然魂消。'故国'两句,诉说由于故国之梅以及穿着绿罗裙之人,使他眷恋难忘,因此频频入梦。'愁损'两字,怜想梦中伊人亦为相思所若,语意曲折。'为问'两句上承'故国'句,是以设问将梅拟人化,将枝上蓓蕾比拟为泪珠:试问那暗香浮动的花枝,是否也是为了相思而泪痕点点?末两句又上承'愁损'句,设想对方,由己及人。自己在客中归梦梅花,愁绪满怀,想伊人在故园赏梅忆人,泪滴枝头,薄暮时分,她斜倚屏风想起远方旅人,他遥忆故园,应亦是余恨绵绵,难以消除。 全词感情深挚,婉丽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词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用字传神,遣词琢句,工绝警绝。 |
|
来自: 大奔h1wmjlcm1r > 《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