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早有“美人鱼”

 翰林钱府 2019-10-30

先给大家看一件熟悉的文物:我国早有“美人鱼”

这是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的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下面是《百度百科》上关于“人面鱼纹盆”的介绍:

人面为圆形,头顶为三角形发髻,额头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纹面习俗。人物眼睛细长,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配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人面鱼纹采用大胆,夸张的构图手法,图案简洁明快,十分漂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此盆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我国早有“美人鱼”

下面我从《周易》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件文物。《周易》中很多地方说到“鱼”,特别是在《姤卦》中,一会儿“包有鱼”,一会儿“包无鱼”。《说卦传》没有指明何为鱼,专家皆以为“坎为鱼”,其实不然。据我研究,《易》中凡言鱼,必与巽卦有关。“巽为绳直”,引申指钓绳,钓绳尾端的阴物就是鱼的形象。再者,“巽为长女”,“长女”就是“妇”,是出嫁之女,出嫁之女正是生育的时候,而“鱼”正是生殖崇拜的象征。故《易》以巽之阴爻取象为“鱼”,是确定无疑的,我在通解《周易》时已一一验证。《姤卦·卦辞》所谓“女壮,勿用取女”,就是指母系氏族社会是女权社会,男女自由结合,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存在嫁娶之事。而母系氏族社会正是生殖崇拜的极盛之时。“太极”就是双鱼合抱的形象,象征阴阳合体,万物化生之始。以鱼之形象绘太极,所谓“生生之谓《易》”也。 我国早有“美人鱼”

鱼具有极强的生殖能力,是我国古代生殖崇拜的象征。我们传统常见的双鱼配饰实质就是女阴的象征。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其盆上的人面鱼纹图画是人面与鱼纹的和谐结合。笔者对“人面鱼纹”的解释是这样的:图上人面圆而硕大,突出人首的基本特征。人面上面有一锥形物,笔者认为是鱼的身体和尾巴,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帽子或发髻。因为锥形物和人面周围簇拥着的鱼的身体部分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图画的主体是一条人面鱼身的“美人鱼”,正面向我们游来的形象,人面周围簇拥着许多小鱼,呈对称状分布。有的小鱼用嘴贴于人面的耳部,象在窃窃私语;有的小鱼与人面嘴贴嘴作接吻状,动作十分亲昵。而“人面”在鱼群之中显出悠然自得的神情,表现出一种慈祥、陶醉的母爱。“人面鱼纹”图形,其寓意勿庸置疑,就是母系氏族的生殖崇拜。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其上面所绘的人面鱼纹形象,堪称中国的“美人鱼”。中国的“美人鱼”不知要比丹麦的“美人鱼”早多少千年呢!

我国早有“美人鱼”

丹麦“美人鱼”,是现代艺术作品,是现代艺术家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塑造的。反映的是人与鱼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我国的“人面鱼纹”图,是母系氏族时期的艺术作品,是我国原始艺术家刻画在陶盆上的作品。反映的是人与鱼的结合,是以“生殖”为主题的,寓含着我国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生殖崇拜思想。丹麦的“美人鱼”与我国半坡氏族时期的“人面鱼纹”图画,虽然表现的主题不同,一个表现“爱情”,一个表现“生殖”,但表现内容却都一样,都是表现人与鱼的结合,而表现的形式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人首鱼身的艺术形象。

我国早有“美人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