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llssmm44 2019-10-30
他在三十余年艺术生涯中,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追求清雅明快的风格与建立深远的意境。在他的画里,如他的名字一样弥漫着那令人遐想的溶溶诗意。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1954年生于成都,满族。成都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府书画研究院画师,成都民盟书画院副院长。师从著名工笔画家朱佩君老师。四川省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在画山水画之前,江溶过去主要是画工笔花鸟,在其领域卓有成绩,大有建树,桃李满天下。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思考

文/江溶

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在创作之初,工笔画作者对其考虑得较少,更多的是关注描绘对象的准确与否,也就是形似的问题,还无法顾及到形神兼备。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审美取向的提高,形似已不无法解决创作的多元素需求,这就自然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画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写意画,企图从中发掘利用其精华。其实,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一直伴随着中国绘画历史进程而发展。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写意”是相对“工笔”而言,虽然“工笔画”这个概念与称谓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较晚,是对应“写意画”而产生的专用名词,此前也无写意画之说,但在中国画发展历史中,工笔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肩负着社会的文化使命。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市井生活,人间百态要表达的一切均由它承担,工整写实是工笔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唯一能符合时代要求的,此时的绘画形式工笔画就是中国画,中国画就是工笔画 。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写意画是在材质出现多变、文人逸士追求意境、抒发情怀达到极致的情况下从工笔画中分化而出,它最大限度地把主体意识作为绘画的主导,把表现作为绘画的目的,来抒发情怀的重要手段。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而工笔画,是保持表现对象的基本形态,技巧的细腻性、描写的真实性、抒情的曲折性和含蓄性,是工笔画的重要依托和基本特征,关注自然,敬畏自然,描绘的对象是在不违背自然真实的基础之上的艺术再现,是通过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情怀与精神境界。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在对审美形象的塑造中,感受性与真实性追求相一致。而理性的表现手法又相对制约了情感抒发的畅快感,因此精神的追求在画面中的体现常常是比较含蓄、隐秘。可见工笔画要体现写意性、主观性,其难度相比写意画更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变化已非同日而语,新理念的不断涌现、新材料的不断变革,新技巧的不断创新都为其发展留下了巨大的想象与运作空间。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工笔画家的创作快意感也随之变得丰富而绵长,工中有写,写中有工,深入其理,曲尽其态,工笔画的写意性将更具时代特征,更让中国画坛为之侧目。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江溶:中国工笔画的写意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