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桂阳:告别传统农业 迈向现代化

 微风细雨的春 2019-10-30

桂阳稻谷收割忙

金秋十月,桂阳大地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稻谷在秋风中翻起金色的波浪,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压弯了秆……这是丰收的序曲,这是十月的欢歌。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桂阳县农业积极探索,砥砺奋进,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上了一条振翅腾飞之路。如今的桂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处处都是一派和谐繁荣景象。

发展:蹄疾步稳迈向现代化

这是一条长达70年的发展路,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以生产落后、百废待兴为起点,迈着坚定的发展步伐,以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砥砺前行……

桂阳县70年代修渠道场景(资料图)

83岁的刘国在桂阳县洞水村生活了67年。据他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麦子要一镰刀一镰刀割,运送麦捆、肥料和粮食等都是肩挑人扛,日子过得很苦。

桂阳农村采用牛春耕图景(资料图)

一个落后的、薄弱的起点,也意味着无限可能的空间。新中国成立初期,桂阳县仍沿用着二牛抬杠、大水漫灌等耕作方式 ,农业生产水平很低。1985年以后,农业耕作逐步实现机械化。

近年来,桂阳县大力发展机械化农业种植,仅2019年就发放农机补贴金200多万元,机械化的生产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雷坪镇种植大户邓必善,今年50岁。他通过自动机械化生产,只需很少人力就能完成180亩优质稻的栽种、施肥、除草、收割,甚至是稻谷剥壳和加工装袋,这些都得益于农业机械化及政府扶持。

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收割水稻

改革:为农业腾飞插上翅膀

桂阳县农业走过70年,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改变。可以说,70年奋勇前行的步伐,就是农业制度改革的求索之路。

1958年至1981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集体出工记工分的形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国农村迅速推开。

2019年,桂阳县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

金灿灿的稻穗

农业改革持续深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人均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3元增加到2018年的52250元。

邂逅惊艳“颜值”

旭日正从东方冉冉升起,千山万壑披上了绚丽的彩霞,沿着平坦的村道走进乡村,一步即一景:桂阳县和谐村绿树成荫,风格别致的徽派建筑房前屋后鲜花满园;小广场亭台楼阁、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改厕与生活污水处理有效结合,村民在家用上水冲式厕所……这些一点一滴的蜕变,是桂阳县农村70年来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田园风光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桂阳县农民多傍田而居,居住分散。1958年,农村普遍成立人民公社,在统一安排土地的同时,规划居民点的建设。近年来,桂阳县党委、政府启动“大整治、大拆违、大清扫”攻坚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扎实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书写了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70年,桂阳从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从告别传统农业到迈向现代农业,从“大包干”到城乡统筹、城乡融合,展示着70年来桂阳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未来桂阳人民将用勤劳的双手“农”墨重彩续写新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