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家的孩子”养成记,三个步骤让孩子自主学习

 长沙7喜 2019-10-30

我们小时候都不喜欢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做了父母以后,我们又渴望拥有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最吸引人的地方还不是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而是让人省心的学习自主性。上班忙了一天的爸爸妈妈要求其实很低,回到家看见孩子自觉把作业做了,考试不要落到十名以外就行。

看看身边别人家的孩子,并没有发自肺腑“热爱”学习,也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但那种自动自发学习的“自主性”,和现代教育学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孩子学习的自主性非天生,是长期教育的成果。

“可是我的孩子不想学习!”

每次看到家长焦虑地问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九段君真想认真地祝贺他/她“你的孩子很正常。”那么,如何培养出自觉自愿学习的孩子?如何帮孩子养成自主做作业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不假思索完成某种行为的程度,自动化是习惯的核心。任何习惯的养成,哪怕是早起刷牙这么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你早就忘记了孩子养成刷牙这个习惯的“血泪史”那么不妨换个角度,你是否曾经计划着跑步、读书、减肥?你甚至还把微信头像改成“不瘦十斤,不改头像”,结果可能经过大半年的奋斗,才终于有了收获。更何况,真实的情况是,多数人往往半途而废。

现在你知道,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多难了。下次孩子不自觉主动写作业,你又想对他一顿吼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学习新习惯时候的难处,也许你就会冷静下来了。总之,“宽于律己,严于律娃”的事情做不得。

但是也别气馁,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来帮助我们和孩子更好地养成习惯。他们建议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我们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

问题1:动力是什么?

给习惯创造一个动力,比如“安利”孩子从“我不写作业”到“我要写作业”。你肯定要皱眉头了:孩子压根儿不想写作业,动力为零,甚至是负数。但是,你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有动力。你也不是一开始就想要跑步的,而是看了很多文章告诉你跑步有多好,慢慢被“安利”。

怎么安利孩子学习写作业?你可能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学习有多重要,如果不学习,就会考不上好的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失去了辉煌灿烂的前途。但未来是很遥远的,很多孩子并不能理解。其实,好奇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幼儿之所以能够在无数的失败和重复中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就是依靠了内驱动力-学习说话就可以更好得交流、学习走路就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设想一下,如果上学的孩子能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哪还有背不下的乘法表、画不出的辅助线呢?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不难推理出不想学习的孩子一定是在成长过程的某个阶段,把学习视为了与自己无关的东西,丧失了内驱动力。

这时候需要家长耐心观察一下,你家孩子到底吃哪一套?比如有个非常倾慕的偶像,那就用榜样的作用带动一下,比如有一个痴迷的小梦想,用梦想的作用激励一下;或者用奖励诱惑一下,让孩子产生“我要写作业”的想法。当然,这个作用是有限的,不能给孩子持续的动力。

这很正常,你也不是知道跑步的好处后,就能每天跑10公里的。绘本的作用在于给孩子种下习惯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还需要后面的精心呵护。

问题2: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把写作业变成习惯?

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重复行为,把它变成习惯?让习惯保持下去。前面提到,习惯的核心是自动化。而让行为自动化的关键在于环境和重复的具体行为。

我们通常会对自己说,今年我要减肥。这类计划根本没有指出具体的行为,以及我们进行该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Peter Gollwitzer)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那么。如果出现某种情况,那么我们就做某个行为。

按照这个方法,有效的计划应该是:“如果我坐公交车回家,那么我就提前两个车站下车走路。”同样,帮孩子培养写作业的习惯,仅仅告诉他“我们要写作业”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如果-那么”的连接,比如“如果放学回到家,那么我就去写作业”。这样我们就在具体情况和行动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一旦这种联系变成机械性的,新习惯就形成了。

有人会问,“如果”后面的情况能不能是时间?如果到了7点钟,那么就去写作业。千万不要。用时间来提示新习惯会存在一个困难,就是你需要不停地看表;而且,孩子往往没有时间观念,需要你来提醒,无法自觉。用事件或环境作为触发器是因为它们不太需要我们去记忆。

记住,习惯的核心是自动化,不费劲。

当然,如果在固定事件或环境的同时,再固定时间,那么效果会更好。我们还有什么触发器呢?吃晚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可以跟孩子说,如果吃完晚饭,那么就把作业写完。甚至可以是玩游戏,看课外书等等,记得触发器必须是你家孩子喜欢做的事情。

促进自动化还有另外一个小诀窍:提高可获得性。很多人坚持不了健身,有时候是因为想去,包却不在身边。把健身包放在公司或健身房,提高可获得性,去健身房的阻力就小了。同样,家里固定写作业的书桌,孩子很轻松就能拿到的学习用品,也会让写作业自然而然。

问题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更有成就感

很多孩子不想学习是因为学习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的成就感,屡战屡败、越挫越弱。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他们没找对学习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并非某种题型的具体解答方法,而是一种深层的思维方式,这个我也会在下面具体分析。

“我的孩子好像就是学不明白……”

除了“不想”学习的孩子,我们身边还有另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有强烈的想要学好的愿望,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上补习班、熬夜、泡图书馆是家常便饭,但是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

遇到这种现象,人们经常喜欢用“勤能补拙”和“笨鸟先飞”来鼓励孩子。虽然说话的人出于好意,肯定了孩子的努力,但这样简单地把问题归咎于“智力”,却使他们错失了问题的关键。更糟糕的是,孩子很可能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神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快速发展,“智力”不再被看作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

无数的现代研究表明,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幸运儿外,绝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相当接近。之所以有的人学习能够事半功倍,并非因为他们更加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更早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而且及时从学习中获得正面反馈。增加了学习的自主感、归属感和胜任感,将学习的行为转化为内在动力。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只要顺利地把学习融入自己的内驱动力里,并且掌握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都会自动自发地往目的地行进。

我们作为父母,帮助孩子养成这种学习的自主性,远比要求他们考第一来得意义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