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咖啡」

 妖城主 2019-10-30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周末的时候,螺丝钉去逛了逛书店,看了场电影,发现商业模式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跟大家聊一聊~
有的时候,一个生意原本不赚钱,但只要商业模式上稍加改变,可能盈利就会有很大幅度的变化。

书店1+1

比如说,书店+咖啡。
记得小时候的书店,例如新华书店等,本身只卖书,别的啥都不提供。很小的时候买书,还是在柜台前面站着买,用手指着店员身后的书架,说要买哪本,店员才会帮你拿出来。
北京上海以前也有很多这类书店,例如第三极书局、上海的季风书园。
但是卖书本身并不赚钱。
随着房租上涨,在一二线城市,如果书店只卖书,基本上是亏钱的。所以这几年,北京上海等地关闭了很多纯粹卖书的书店。
不过后来有一个东西,拯救了传统书店。
这就是咖啡。
这种形式最早是在美国流行开来的。
咖啡的利润率,是卖书的两倍。而且咖啡消耗速度快、复购率很高,与书店本身也并不冲突。
咖啡,能显著的提高书店的盈利。
而书店对待顾客的态度,也从原本的「讨厌顾客白看书」,转变成了「鼓励顾客多来看书」,这样可以促进大家对咖啡的消费。
很多书店还增设了专门的桌椅,供大家看书,因为大家在书店里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增加咖啡的消费。
这样,书籍和咖啡的销量都有整体提高。
这种1+1大于2的效应,让书店+咖啡的模式迅速普及开。
后来的书店,还会引入文创、耳机、录音机、手工艺品等高利润产品。
类似的还有电影院。
电影院其实单靠卖电影票,是比较难赚太多钱的。
但电影院可以增加爆米花、可乐等,大幅提高利润。

机场1+1

再比如说机场。
机场通常是区域性垄断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
一个大型城市,通常只有一个机场,很少会面对激烈的竞争。
机场的收入,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航空性业务,一部分是非航空性业务。
▼航空性业务
航空业务就是飞机起降等项目的收费。
像国内航线,起降一次,大约是几百到一两千的起降费。
航空业务是一个公用事业,实际上是受到管制的,有明确的收费标准,这部分业务,机场没有太强的定价权。
长期来看,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增长速度是比较低的。
▼非航空性业务
非航空业务,也就是广告、餐饮、店铺出租等业务。
这个业务,直接决定了机场的盈利。不同机场的盈利情况不同,主要是在非航空业务上的不同而带来的。
小的机场,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餐饮、商店销售等服务,广告收入也比较低。所以小机场的收入,主要还是依赖于航空业务。保持自己不亏损,能运营。
对于小机场的股东来说,长期收益一般般。
但大的机场,可以提供高档的购物,甚至可以引入免税店入住。
其实免税店租赁业务,是大机场相对小机场来说,最大的优势。
免税店,也是大机场非航空业务中占比最高的一块。机场免税店的购物金额,机场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从中提成。
而且这部分业务,机场是有一定定价权的。
长期来看,这部分业务的收入增长速度,远比航空业务要高。
像龙头的上海机场,ROE长期在15%以上,但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ROE只有个位数。
当然,以后小机场如果发展起来了,补充了免税店等业务,收益也会提高。 

总结

商业模式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有的时候,一个生意不赚钱,可能是还没找到自己的那杯咖啡。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见到哪些类似「1+1>2」的案例呢?

作者:银行螺丝钉(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