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下五千年,中外调香史记(上)

 老阿更 2019-10-30


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香料混合起来就是一个“香精”,因此,有意识地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香料混合在一起的行为就是“调香”,专门做这种“调香”工作的人员叫做“调香人员”,其中佼佼者被人称为“调香师”,最高明的就叫做“调香大师”了。

问:古代有没有调香师或调香大师呢?

答案是:有!

远古时代的人类在自然界里寻找、认识、“研究”食物和药物的同时,已经注意到“香料”也就是那些带有香味的“东西”,把它们当作美好的“物品”,在使用这些香料的时候,发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香料混合在一起时香味变了,或者变得更加美好,或者变劣,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就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调香作业”,按一定的分量把几种香料混合起来使用。最早又最有名的例子当推古埃及人著名的熏香“基弗衣”(也有人译为“基福”),它的香气可令人镇静,并有催眠作用,不仅作为熏香可在室内焚烧,也可用来使身体或衣物沾上香气。“基弗衣”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时代或制造人而异。

古埃及壁画

1、中国古代的调香作业

我国的春秋时期“中原”一带可供使用的香木香草种类还不多,主要有兰(泽兰,并非春兰)、蕙(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不仅已有焚烧(艾蒿)、佩带(兰),还有煮汤(兰、蕙),熬膏(兰膏),并以香料(郁金)入酒。诗经、尚书、左传、周记、山海经等都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述。如周礼所记:“剪氏掌除箜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那时的人们不仅对这些香木香草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如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屈原身上常带的“香囊”就是一个个专门配制的“香精”(天然香料混合物),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调香技术了。

清代女士香囊

到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疆域扩大,南方湿热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进入“中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通过新疆、西藏、云南、广东、福建传入中国。檀香、沉香、龙脑(冰片)、乳香、甲香、鸡舌香(丁香)等在汉代都已成为王公贵族的炉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汉代的盛行以及佛教传入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时期香文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调香工作”,除了烹调用料之外,主要是“熏香”的配制。

古代中国人的“熏香”,最初并不都是用香丸、香饼等“合香”的香品。在先秦两汉时期,人们还不大懂得研究香方来“合香”,大多是直接选用香草、香木片、香木块等,但熏香的道理是相似的,都是用木炭等燃料熏焚。从考古文物得知,我国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制作精良的熏炉了。

直接使用单一香料,其香味与养生之功能都得不到最好的发挥,而且许多香料例如作为熏香品使用的檀香,其实并不适于单独使用,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讲到“檀香单焚,裸烧易气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这种单一香品只是汉代之前原始的用香方法。在西汉前期,已常采用“混烧多种香药”的方法调配香气,如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约公元前160年)就发现了混盛多种香药(辛夷、高良姜等)的陶熏炉。这种“混烧香药”可以算是早期的调香技术了。在西汉中期,岭南地区还用“多穴熏炉”调配香气,例如南越王墓曾出土四穴连体熏炉,形如四个方炉相结,可同时焚烧四种香药。

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提到炼制“药金”、“药银”时需焚香,“常烧五香,香不绝”(五香:青木香、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香),身带“好生麝香”及麝香、青木香等制作的香丸。

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已在贵族阶层广泛流行起来,而且有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盛行,甚至还传到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了刻着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熏炉。

陶熏炉

随着香料品种的增多,人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香品,而且已开始研究各种香料的作用与特点,并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于是,出现了“香方”的概念。“香”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衍变,不再像过去那样仅指“单一香料”,而主要是指“由多种香料依香方调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合香”(现在叫做“香精”)。从单品香料演变到多种香料的复合使用,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

东汉时期建宁宫中香的香方就显示了汉代的这一用香特点。

汉建宁宫中香:黄熟香四斤,白附子二两,丁香皮五两,藿香叶四两,零陵香四两,白芷四两,乳香一两,檀香四两,生结香四两,甘松五两,茅香一斤,沉香二两,苏合油二两,枣五两,研为细末,炼密和匀,窖月余作丸,或饼爇之。

可以看出,到东汉时,不仅香料的品种已非常丰富,而且香的配方也十分考究,与中药的配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中国古代使用的“香”是以“合香”为主的,所谓“合香”指的是多种“香药”配制的“香丸”、“香粉”、“香膏”等,常有特定配方。将多种香药合为一体,类似“合药”说明它与中药使用的发展过程是一样的。大多数香药都要经过“炮制”才能用于制香,“炮制”方法有蒸、煮、浸、炒、炮等,也常使用酒、茶、蜂蜜、梨汁、米泔等各种辅料。如陶弘景的肘后备急方里有“六味熏衣香”配方:沉香一两,麝香一两,苏合香一两半,丁香二两,甲香一两(酒洗、蜜涂、微灸),白胶香一两。右六味药捣,沉香令碎如大豆粒,丁香亦捣,余香讫,蜜丸烧之。若熏衣加艾纳香半两佳。

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记“熏衣香”方就有五首,其方一(香丸,熏烧):“零陵香、丁香、青桂皮、青木香…各二两,沉水香五两……麝香半两,右十八味为末,蜜二升半煮,肥枣四十枚令烂熟,以手痛搦,令烂如粥,以生布绞去滓,用和香,干湿如捺玅,捣五百杵成丸,蜜封七日乃用之。”

直接放在衣物中的“裹衣香”方也有三首,其方一(香粉):以“丁子香一两,苜蓿香二两……藿香、零陵香各四两”捣碾,加入泽兰叶,粗筛,“用之极美”。

涂傅之香:此类香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傅身。一种是用来傅面的和粉香。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粉香,调粉如肉色,涂身体香肌利汗。一种是香身丸,据载是“把香料研成细末,炼蜜成剂,杵千下,丸如弹子大,噙化一丸,便觉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闻得香,又治遍身炽气、恶气及口齿气。”还有一种拂手香,用阿胶化成糊,加入香末,放于木日中,捣三五百下,捏成饼子,穿一个孔,用彩线悬挂于胸前。

古代口脂与现在的口红一样,是用蜡做的,而且非常精致,它的制作工序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不可能自己做。《莺莺传》里张生去长安之后,给莺莺送了几件礼物,其中就有“口脂五寸”。口脂不光是女人用或者作为装饰使用,在冬天还可以起到护唇的作用,所以还有一种肉色的口脂,男性也要用的。但有一个特点,就是都特别香,掺杂大量的香料。唐代口红配方有12种香料——这当然要有高超的调香技术了。

古代女子点口脂

古代熏香制作时使用的香料有:杜衡、月麟香、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捺多、和罗丁香、沉香、檀香、麝香、乌沉香、白脑香、白芷、独活、甘松、三柰、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木香、母丁香、细辛、大黄、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龙涎等。

就唐代主要香料或香材品种言,沉香出天竺诸国;没香出波斯国及拂林国;丁香生东海及昆仑国;紫真檀出昆仑盘盘国;降真香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国;薰陆香出天竺者色白,出单于者绿色;没药是波斯松脂;安息香生南海波斯国;苏合香来自西域及昆仑;龙脑香出婆律国等——外来香料在唐朝香料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香料或香材也是外国政府向唐朝“进贡”的重要物品,据官修史书不完全统计,天竺、乌苌、耨陀洹、伽毗、林邑、诃陵等国都曾向唐朝“贡献”香料,涉及的种类主要有郁金香、龙脑香、婆律膏、沉香、黑沉香等。古书里有时将外国贡献的香料径称作“异香”,即在唐朝境内稀见的香料,而外来的香料也被赋予了种种神秘的特性。

古代熏香分类:根据外形特征可分为原态香材、线香、盘香、塔香、香丸、香粉、香篆、香膏、涂香、香汤、香囊、香枕等。

原态香材——香料经过清洗、干燥、分割等简单的加工制作而成。原态香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观特征,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块等。

线香——常见的直线形的熏香,还可细分为竖直燃烧的“立香”,横倒燃烧的“卧香”,带竹木芯的“竹签香”等。

盘香——又称“环香”,螺旋形盘绕的熏香,可挂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烧,有些小型的盘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炉里使用。

塔香——又称“香塔”,圆锥形的香,可放在香炉中直接熏烧。

香丸——豆粒大小的丸状的香。

香粉——又称“末香”,为粉末状的香。

香篆——又称“香篆”、“印香”、“百刻香”,用模具将香粉压制成特定的(“连笔”的)图案或文字,点燃之后可顺序燃尽。

膏香——又称“香膏”,研磨成膏状的香

涂香——又称“涂敷香”,涂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

香汤——又称“香水”,以香料浸泡或煎煮的水。

香囊——又称“香包”,装填香料的丝袋,有丝线可挂于颈下的称为“佩香”。

香枕——装填香料的枕头,可安神养生。

焚香所用的香大多依据“香方”,择沉香、青木、苏合、鸡舌、兰、蕙、芷、蒿等原态香药经过炮制、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更为精致的香丸、香饼、香膏等,这个工艺过程便是“合香”。《陈氏香谱》(相传为宋人陈敬著)中有记载说:“杏花香”方炼制成的香丸“如弹子大”,“开元帐中衙香”是“丸如大豆”,“雪中春信”方是“炼蜜和饼如棋子大,或脱花样”。棋子大小的香饼还要脱出花样,的确精致,耐人把玩。

熏香是“借助炭火之力让香丸、香饼散发香味”。明人高濂《遵生八笺》中列举了“焚香七要”,是为:香炉、香盒、炉灰、香炭墼、隔火砂片、灵灰、匙箸。其中最要紧的细节是“香炭墼”和“隔火砂片”。“炭墼”是用炭末捣制成的块状燃料,先把它烧透,放在香炉中,再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掩盖起来,并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可以接触空气而持续燃烧。然后,在香灰上放瓷、云母、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片”,操作者便是将那香丸“添”在这隔火片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熏烤,慢慢将香味散发出来,达到“味幽香馥,可久不散”的效果。

魏晋隋唐时,合香盛行,这时,熏香的风气扩展到全社会各个阶层,加上文人士大夫们的推动,使得合香、品香成为相当优雅的生活方式。稍加留意,这个时期的大量诗词文章中可以见到知识分子们借香咏怀的情思。到宋朝以后,独立燃烧的合香开始流行,比如印香、塔香。不过即使是这样的香品也是要平展在特制的香灰上燃烧,才见品味。这个时期也出现了线香。宋人使用的可燃烧的香品,包括线香,俱是来自依香方用香草、香药精心炮制成的香膏、香泥。

兰、蕙、芷、蒿等香草是中原人最早采用的芳香植物,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后,原产自非洲和西域地区的各种香药进入中国,生长于边陲的香药也顺便来到中原。诸如龙脑香、青木香、乳香、降真香这些香药的异域芬芳大不同于中原地区人们常用的香草,它们征服了中国人的心,古代中国人的香氛生活也愈加丰富。汇集了中原的、边陲的、域外的香草、香药,古代的中国人就会变着方子炮制香味。《陈氏香谱》中有此一方:“沉香一两、苏合香。右以香投油,封浸百日……入蔷薇水更佳。”其中“苏合香”产自土耳其、埃及、印度等地,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异域”香药之一。它是一种香树脂,为半透明状的浓稠膏油。方子的意思是将沉香投放到苏合香油中浸泡,密封一百天,然后将泡过的沉香取出,直接作为香品熏。这比较简单的“合香”,让香油的气息浸入沉香,把两种名贵香药的香芬融合在一起获得新的香型。

方中最后所说“入蔷薇水更佳”,这“蔷薇水”就是阿拉伯玫瑰“香水”(现在叫做“玫瑰花纯露”)。将沉香浸泡在“香水”中,真是典型的“中西合璧”,方中言效果“更佳”,想来会合成一种相当美妙的香型。阿拉伯“香水”是在晚唐、五代时期传入中国的,它的神奇花香迅速取代了进口芳香油苏合香的地位,成为中国贵族阶层的奢侈消费品。只不过它太奢侈了,进口数量有限,价格昂贵,想大量使用不那么方便。于是,古代中国人开始仿制“香水”。从古代香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人的尝试是大量的,可惜最终结果却令人遗憾,他们始终没有彻底掌握蒸馏精油的方法,制不成“香水”。

苏东坡也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合香”高手,保留至今的“东坡闻思”香方相传为苏东坡传世的名香之一,其原料是:旃檀、元参、丁香、香附子、降真香、豆蔻、茅香等。苏东坡一生喜茶爱香,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流放贬官,一刻也没离开过香。他对香有深入的理论研究,“闻思香”是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制作的名香,其香如其文,韵深意长。

被贬到海南岛的苏东坡还情系沉香,他在《沉香山子子赋》中咏道:“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他还作诗抨击乱砍沉香的行为:“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火,萦烟袅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

明代文学家屠龙曾就苏轼合香和品香的境界作总结道:“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如此不凡之境界,真是品香品到极致了。

像苏东坡这样爱香,在宋代并非个案。徐铉、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万里、陈与义等名人都是合香的高手。

明代以前的古人多喜欢用丁香、檀香、麝香等用于改善墨的气味。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南朝梁代冀公制墨的配方是“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漫作挺,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宋代文人张遇“以油烟、麝香、樟脑、金箔制墨,状如钱子,因以闻名”,“吴叔大以桐油、胶、碎金、麝香为料,捣一万杵,而使墨光似漆,坚致如玉,因以扬名”(《墨志》)。穆孝天的《安徽文房四宝》中记载金章宗的书房用品很精致,其中有用苏合香油点烟制墨的癖好,可谓穷幽极盛矣。《清异录》也载“韩熙载当心翰墨四方胶煤多不如意,延歙匠朱逄于书馆制墨供用,名麝香月,又名元中子。”《李孝美墨谱》载欧阳通每书其墨必古松之烟末以麝香方下笔。

2、医用之香

医用之香早在汉代就有了,例如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传尸疰病”,即肺结核病。

明代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用“线香”入药。书中说:“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线香可入疮科用。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独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连翘、大黄、黄芩、黄柏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方法是点灯置桶中,燃香以鼻吸烟咽下。

清代著名医学家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附载的曹府特制的“藏香方”,由沉香、檀香、木香、母丁香、细辛、大黄、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等20余气味芳香的中药研成细末后,用榆面、火硝、老醇酒调和制成香饼。赵氏称藏香有开关窍、透痘疹、愈疟疾、催生产、治气秘等医疗保健的作用,其言不虚。因为制作藏香所用的原料本身就是一些芳香类的植物中药,用其燃烧后产生的气味,来除秽杀菌、祛病养生。

香作为医药之用,有香药、香茶。《香乘》载有九种方子:丁香煎圆,木香饼子,豆蔻香身丸,透体麝脐带,独醒香、经御龙麝香茶,孩儿香茶,还有另外两种香茶。

中国古代香方例:

伴月:沉香、白檀、郁金、丁香、旃檀、降真、麝香木等。伴月香是一款影响久远的历史名香,香品配伍严谨,更注重香药的炮制与和合。香气、香性清幽淡雅,芳泽溢远,留香持久。相传伴月香是由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制成。徐铉,广陵人,仕南唐,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归宋后,为散骑尝侍。铉文思敏速,精小篆,传世作品有摹秦李斯《峄山刻石》等。铉性喜香,每遇月夜,露坐中庭,焚香一炷,澄心伴月……他把自己制作的这种香称为“伴月”。

宣和御制香:沉香、金颜香、背阴草、龙脑、朱砂、丁香、安息香、檀香木等。本品为宋徽宗赵佶钦定香方。据记载徽宗在朝事和书画之余,常到御香房亲制此香。并常以此香赏赐近臣,为宣和年间众朝臣邀赏之佳品。

宣和御前香:沉香、龙涎香、排草香、花露、唵叭香等。亦为赵佶所定,气息典雅而品性温蕴,是徽宗的日常专用香,理政上朝、宴客起居、吟诗作画皆用之,以正气清心,益智养生。

花蕊夫人衙香:元参、松仁、香附子、丁香、沉香、乳香等。花蕊夫人为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之贵妃,现有宫词百首、香方数则存世。“花蕊夫人衙香”是夫人所制供官衙等政务场所使用的香。夫人深谙香理,亦信奉佛教,故所配之香,既有佛家庄严气象,又不失宫廷香的华贵气息。

灵虚香:丁香、灵香草、降真、灵水等。灵虚香香品高雅,淡而溢远。

愈疾香:元参、甘松、柏子、大黄、沉檀、苏和香、鸡舌香等。是一款久远的历史名香,以养生祛疾为主要目的。古方注:“常烧此香弱疾可除。”

旃檀微烟贡香:原料旃檀香、唐香、马蹄香、苏合香等。旃檀香自古为香中珍品,尤其深得佛家之推崇。既用于香汤浴佛,也多制成礼佛的熏香。香气高贵蕴藉,馥郁中透出甘甜,烟气稀微。

清神香方:木香(半两、生切、蜜浸)、降香一两、白檀一两、白芷一两,将药碾为细末,用大丁香二个槌碎,水一杯,煎汁;浮萍香一掬,择洗净,去须,研碎裂汁,同丁香和匀,伴诸香,使匀入臼,杵数百下为度,捻作饼子阴干。

玉华香方:沉香四两,速香黑色者四两,檀香四两,乳香二两,木香一两,丁香一两,郎台六钱,奄叭香三两,麝香三钱,冰片三钱,广排草三两(以交趾出产的为妙),苏合油五两,大黄五钱,官桂五钱,黄烟(即金颜香)二两,广陵香一两(用叶),把上列香料研为粉末,加进合油调和均匀,再加炼好的蜜拌和成湿泥状,最后装进瓷瓶,用锡盖加蜡密封瓶口,烧用时一次取二分。

聚仙香:黄檀香一斤,排草十二两,沉、速香各六两,丁香四两,乳香四两,研末郎台三两,黄烟六两,另外研末合油八两,麝香二两,橄榄一斤,白芨面十二两,蜜一斤,以上成分研成细末作香骨,先和上竹心子,作为香的第一层,趁料湿又滚一层药;檀香二斤,排草八两,沉、速香各半斤,将以上三料研为末,滚成第二层,于是制成了香,用纱筛后将湿香晾干。

沉速香方:沉、速香五斤,檀香一斤,黄烟四两,乳香二两,奄叭香三两,麝香五线,合油六两,白芨面八两,蜜一斤八两,和成滚棍即制成。

黄香饼方:沉、速香六两,檀香三两,丁香一两,木香一两,黄烟二两,乳香一两,郎台一两,奄叭三两,苏合油二两,麝香三线,冰片一钱,白芨面八两,蜜四两,将以上成分拌和成药剂,用印模制成饼状。

印香方:黄熟香五斤,速香一斤,香附子、黑香、藿香、零陵香、檀香、白芷各一两,柏香二斤,芸香一两,甘松八两,乳香一两,沉香二两,丁香一两,馥香四两,生香四两,焰硝五分,以上各料一块研为末,放到香印模中,模印成形后就可以焚烧了。

春香方:沉香四两,檀香六两,结香、藿香、零陵香、甘松各四两,茅香各四两,丁香一两,甲香五钱,麝香、冰片各一钱,以上各料用炼蜜拌为湿膏,装进瓷瓶密封,就可以焚烧了。

撒兰香方:沉香三两五钱,冰片二钱四分,檀香一钱,龙涎五分,排草须二钱,奄叭五分,撒乐兰一线,麝香五分,合油一钱,甘麻油二分,榆面六钱,蔷薇露四两,用印模制成饼烧,很好。

芙蓉香方:沉香一两五钱,檀香一两二钱,片速五钱,排草二两,奄叭二分,零陵香蓉二分,乳香一分,三柰一分,撤乐兰一分,橄榄油一分,榆面八钱,硝一线,拌和后用印模成饼烧或者散烧。

龙楼香方:沉香一两二钱,檀香一两二钱,片速五钱,排草二两,奄叭二分,片脑二线五分,金银香二分,丁香一钱,三柰二钱四分,官桂三分,郎台三分,芸香三分,甘麻油五分,橄榄油五分,甘松五分,藿香五分,撒乐兰五分,零陵香一钱,樟脑一钱,降香二分,白豆蔻二分,大黄一钱,乳香三分,硝一钱,榆面一两二钱,用印模制成饼烧。散烧去掉榆面用蜜拌和。

香料炮制方法举例:

①制檀香 檀香一斤(片)用好酒两升,以慢火煮干,略炒制汤熟即可;

②制碳香 檀香(片)蜡茶清浸一夜,控出焙干,以密酒拌令匀再浸一夜,慢火炙干;

③制沉香 沉香破碎,以绢袋装,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米水浸,慢火煮,水尽再添,一日为好。完成后晾干即可。现在制香者多生用沉香,所以达不到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