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尊,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若思札记 2019-10-31
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渐渐成为了家长相互攀比,爱慕虚荣的工具?
——鹿妈
文 |罗云霞
最近,微博上的一段视频,看得让人心酸。
河南郑州一平衡车比赛现场,一名2岁左右的女孩因跑了倒数被妈妈训斥,又是拍打头盔又是推搡孩子,“你有什么脸好哭,全程在那遛弯,你想什么呢!”
小女孩哭到不行,连连哀求“我下次好好跑。”
然而妈妈不仅没有上前安慰孩子,反而生气地拂袖而去,丢孩子一个人在原地哭泣。
妈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连路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上前安慰小女孩。
看到这一幕,真的好想抱抱这个被骂的孩子。
小小年纪,因为输掉一场比赛就要遭受妈妈的当众训斥与羞辱。那一刻,谁也不知道,这个自尊心受创的孩子,心里藏起了多少无助、焦虑和委屈......
儿童心理学家曾说,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就有了需要被尊重的意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意识会越来越强烈。
父母对孩子有高期待,能理解,但是无视孩子的自尊和人格,随意当众打骂羞辱,冷嘲热讽,足以毁掉一个孩子。
一个孩子自尊心的起点是什么?
就是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接纳。
比赛输了,还可以再努力,但是摧毁了孩子的自尊,却难以挽回了。每个孩子,其实都有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需要父母去关心和保护。
图片
01
被当众训斥的孩子,自尊有多伤?
将当众批评看作有效教育手段的父母,不占少数。
网上曾有一则视频,一母亲在校门口当众批评女儿,因为女生将墨水蹭到了衣服上。
母亲当街拎着衣服,高声质问:“我告诉过你正确操作了吗?”受责骂的小姑娘吓得脸色惨白,半天不敢说话。
另一则新闻里,武汉的一个小女孩,因为在超市内撞倒了人没有道歉,孩子的父亲竟然留小女孩独自大哭十几分钟。
随后,工作人员找到这位父亲后,他竟对着还在哭泣的孩子怒吼道:“走!赶快,闭住、立马闭!”
明明可以先替孩子道歉,回家再好好教育。偏要不分场合、不顾女儿自尊的羞辱训斥,这种教育实在让人心惊。
图片
在很多父母的认知中,可能觉得这种丢人的当众批评对孩子的警示作用大,也更让孩子长记性。
殊不知,他们毁掉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面对问题的勇气。这种情感上的无形伤害,像一把刀子会在孩子身上狠狠扎下,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
身边的一个朋友,一直害怕社交,缺乏安全感。三十多岁的人还像个孩子一样,跟谁说话都害怕得像要哭的样子。
一直以为是性格问题,后来才知道是家庭的影响。
她说,母亲从小就喜欢当众羞辱她,一点也不给她留面子:
小学四年级,有一次妈妈参加家长会,在老师那里看到了成绩排名,非常生气。
回到班上就指着她鼻子大骂,“考这么差,我造了哪辈子孽生出你这样的孩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她快尴尬的哭了,真想找个地缝钻下去......
当众被羞辱过的孩子在内心极易否定自己,很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如果没能及时疏导,这种伤害将会跟随一辈子。
网上曾有一个话题:“父母当众羞辱孩子,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有些回复特别扎心:
有次过年,我妈当着所有亲戚说:“在你身上看不到一点希望”,这句话让我自卑了几十年,多少个深夜我都会问自己,我真有这么差劲?
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我弄丢了10块钱,父亲在人来人往的车站骂了我半个钟头。现在虽已长大,但想起当年的情形依然会心痛得发抖。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创伤心理学研究表示:当众责骂羞辱孩子无异于灵魂的谋杀
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这不是袒护和包庇,而是教育的底线。
图片
02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孩子的人格
综艺节目《我们长大了》里,明星翟潇闻曾分享过一段童年往事,特别暖心。
初中时,有次上体育课,他因为口渴,从操场返回教室喝水。可偏偏下课后,有位同学告诉老师,自己的200元钱丢了。
在查了监控录像后,作为唯一一个这段时间待在教室的同学,老师二话不说直接把他的父亲叫到了学校。
面对所有同学与老师的质疑,翟潇闻百口莫辩,绝望得快要崩溃了。
他非常害怕父亲会苛责他,可没想到,父亲来后没有半句责骂,而是耐心又认真地问他,“是不是你拿的?”
他委屈地回答:“不是”。
“好!你说不是你拿的,就肯定不是你拿的。”
那一刻,父亲的话让他既震惊又感动,即便过去多年依旧倍感温暖,因为父亲的信任和认可,给了他无比的自尊与安全感。
一个孩子,自尊的来源是什么?
就是父母发自内心的愿意倾听孩子、信任孩子,只有这样,自尊的种子才会在他们心中萌芽。
如果换一种情形,父亲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批,以显示自己家长的权威,也许这件小事,就演变成他一辈子痛苦的回忆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孩子的潜在力量。
对孩子自尊的保护,会长久扎根于孩子灵魂的深处,让孩子未来人生拥有自尊、自爱、自信的高尚人格,人生成就也更大。
维护孩子的自尊,是父母在孩子的人格中涂上金子般的底色,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保证。
图片
03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
仔细想想,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神色中失去自信了呢?
也许就是我们人前带着情绪的一句贬低责骂,伤害了孩子。自尊从来不是大人才会有的东西,孩子也一样,保护好孩子的自尊,是父母的责任。
1. 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共情。
前几天乘公交,一位爸爸叫孩子给老人让坐,孩子磨蹭着没起来,于是爸爸有些生气,直接一把把孩子拎了起来,然后开始教训: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平时不是告诉过你要给老人家让座吗?道理都白教了……”
在众人的围观下,孩子面红耳赤,又羞又恼,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
我在一旁看着那个无辜无助的孩子,特别心疼。
教育孩子懂礼貌固然没错,但当众斥责孩子,只会打击他的自尊心,让他处在生气、羞愤、难过等情绪之中,又怎么可能去理性思考?
这时父母该做的是共情,即“看见”孩子当下的情绪与感受,尊重孩子的想法。
比如可以弯下腰与孩子商量“你是不是累了才不想起来?但老奶奶年纪大了,坐车容易摔倒,我们给她让个座好吗?”
建立在尊重与理解之上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所谓“通情达理”, 只有当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被接纳、疏通了,家长的教育才能行得通。
图片
2. 放下面子,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位女孩冲台下的妈妈喊话,她希望妈妈能够关起门来教育自己,不要总在外人面前对自己发脾气。
妈妈却不以为然地反驳孩子:“在外面,是妈妈的面子重要,还是孩子的面子重要?”
说到底,父母是希望孩子给自己挣面子,却总是忽略了孩子的面子,于是教育孩子不分场合,深深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只有我们从内心深处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放下所谓的面子,并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孩子也是,我们才会不焦虑,更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负面情绪。
图片
3.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不要人格侮辱。
在许多情况下,孩子出了差错,常常遭到父母的指责,甚至当众的讽刺和挖苦:“这些年的饭都白吃了”“你多能呀!”“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废物!”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镜像自我理论”:人们会使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对自己的判断。
长期被父母语言羞辱的孩子,很容易内化这些负面评价,甚至形成自我厌恶,从而影响一生的性格发展。
孩子的问题适合就事论事,用最简洁的语言指出错误所在,而后指明正确方向,不要动辄上升到人格侮辱,让孩子自尊受损,背负压力前行。
比如孩子没考好,就问孩子问题出在哪?
是粗心还是根本不会写。然后辅导、查漏补缺,下次好好考即可。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而非改造。
事实上,没有几个孩子会因为被斥责、被羞辱而真正变好。
正如几米的漫画《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那句话:“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为人父母,当你当众斥责一个孩子,你永远不知道他的内心正经历怎样的风暴。
教育的本意不该是伤害。
一份理智的爱,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尊重与平等的,真正爱孩子,就请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尊重,能让孩子的未来拥有更坚强的铠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