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让孩子出丑最伤孩子的心 孩子很小的时候,自尊心就已经开始萌芽。 前几天,一位朋友说起五岁儿子的趣事: 很多大人认为:“小孩子哪知道面子,他能懂什么呢?“ 其实,两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意大人的情绪和看法了,会有策略地展示什么是可爱的,有价值的,值得称赞的。 你的夸奖、称赞会让他感到开心和满足,你的嘲笑和批评,他也会感到生气和受挫。 等到再大一点,他们会更加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形象与声誉。 也就是说,孩子比想象中要更早、更在意面子。 他们会因为大人不留情面的打击而悲伤和哭泣,而大人们却不放在心上,反而会多一句指责: “真不懂事,怎么因为一点小事就闹脾气呢?我跟你开玩笑呢!” 这对孩子来说,又成了另一种打击。 保护孩子的尊严 长大后他会感谢你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男孩放学后看到书亭里有一本喜欢了很久的书,可是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就大着胆子把书藏进了怀里。 谁知被老板发现了,打电话通知了孩子的父亲。很快,孩子的父亲就赶到了。 父亲到场后,没有责骂孩子,反而对老板说: “我想,这一定是个误会。因为我非常了解我的儿子,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 出来后,父亲对满脸羞愧的孩子说:“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故事到这里久戛然而止,但是我想,这个男孩,一定对父亲充满了感激。 试想,如果这位父亲把事情闹得很大,又是打又是骂,男孩可能并不会变好,反而深深记住当下的丑态和绝望,憎恨父亲的粗暴。 他此刻无法还击,等到再大一点,就成了变本加厉的叛逆。 哲学家约翰·洛克有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也会更小心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在父母温柔的保护里,孩子才能真正的开始自省,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他对你的信任。 教育孩子,有时候真的不必“大动干戈”,换一种温和的方式,问题反而更好解决。 懂得给孩子面子,才是真正智慧的家长。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我们的文化里习惯强调谦虚,父母也不擅长接受别人大大方方的夸奖。 小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不知道父母话里的深意,他会把这当成你对他的否定。 所以,下次遇到别人真诚的夸奖,我们可以借此机会表达认可。 当别人夸孩子考得好时,你可以说:“还不错。他这次考试前,花了很多时间复习,很努力。” 当别人夸孩子跳舞跳得好时,你可以说:“她一直很认真地练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