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表扬是一剂良药,这个错误大多父母都犯过

 先下手为强mqa2 2016-04-29

我女儿从小练习弹古筝,看到她小小年纪坐在那里有板有眼地“挑”“摸”着高山流水或寒鸦戏水时,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每每来客人时我总是让女儿为他们演奏一曲,并且在一边不时对孩子弹琴的姿势或指法“指点”一番。后来再来客人让女儿弹琴时,女儿竟然倔强地不弹了。私下交流,女儿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弹了,因为你每次都会挑我的毛病,还借此发挥,让我觉得很没有面子。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深深知道女儿所说的面子,其实就是孩子自尊心的外在表现,原来我的“指点”竟然不自觉地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再后来,我和女儿约定,以后会顾及到她的 “面子”,并适时地对她为客人弹琴等行为表扬几句。每每表扬时,我和孩子都会相视会心一笑,并把这种表扬和快乐延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仅仅是因为我适时地运用了表扬这个小小的手段。就是这个表扬既给孩子要足了面子,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它比尊重更具体,比信任更浅显,比宽容更真诚,比鼓励更直接!原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可以从表扬孩子开始啊!

可见,夸奖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常常要比批评大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来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向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如批评、指责、打骂等,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也有的父母会说:“我怎么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呀?我总觉得孩子一无是处,怎么夸奖他呀?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他还差远了,我怎么表扬他呀,一表扬他不就骄傲了吗?”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是在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当然,并不是说父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一定不对,关键问题是你“挑剔”的是什么。如果你“挑剔”的是孩子的缺点、短处,那么你传达给孩子的肯定是消极的信息。如果你“挑出”的是孩子的优点,那么,你自然会肯定孩子、赞扬孩子。

一般情况下,父母们常犯的错误是:当孩子做对某些事情时,父母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一点儿事情,父母就觉得孩子不努力,不是好孩子,因此而大发雷霆。其实,父母的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

当然,父母给孩子的夸奖必须是具体的,越具体越好。如果您只虚情假意地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真棒”,孩子听了以后会觉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变得更好。而且,对于大一些、已经有了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父母的话很虚伪,因而父母的话也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也有的父母会说:“什么是孩子做对的事情呢?我觉得我的孩子太不如人家了,哪里还有什么做对的事情呢?”

其实,所谓“做对的事情”,是相对于孩子的既定目标而言的。当孩子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或者和自己相比有了进步,这些都是孩子做对的事情。哪怕您的孩子上次考了20分,这次考了21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个进步。您不能因为孩子考试不及格就训斥孩子,而要看到孩子已经取得了难得的一分。如果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就很难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是高于别人的。因为“别人”是一个多数,您的孩子很难永远是所有人中的第一名,总会有人比您的孩子强。这时,父母就会很失落,就会觉得孩子没有优点可以夸奖。

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需要赞美,而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赞扬孩子,您可以参考美国一位母亲在她的回忆录中给大家提供的“一分钟赞美法”:

1.事先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父母会赞美他;

2.每天都挑出孩子一天里做对的事情;

3.具体告诉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

4.告诉孩子父母对他做对的事情有多么高兴;

5.静默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愉快心情;

6.做符合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或者告诉孩子您爱他,或者拥抱孩子,也可以两种都做;

7.请孩子也这样做,当孩子发现父母有做对的事情时,也要赞扬父母;

8.父母也可以使用一些无声的夸奖,如用笑容、眼神、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做出反应,这也是赞扬的一种好方法。

清代学者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恩。”父母们,不妨从现在开始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看孩子,也许您会觉得您的孩子的确是很值得夸奖的好孩子。

这里要做一个重要的补充,我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非说不能批评孩子的错误;恰恰相反,我认为运用批评乃至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是一个危险的选择,必须用科学的原则做指导。这些原则是:第一,对孩子所犯错误的全部事实及因果关系一清二楚;第二,对孩子给予极大的尊重,使其从内心里产生出足以承受批评乃至惩罚的力量;第三,耐心听取孩子充分的申辩;第四,批评或惩罚实施的结果,应当是孩子明确前进目标并且充满信心。以上四项原则的核心在于,批评或惩罚的前提是尊重,甚至是爱的特别表达。教育不是改造,而是唤醒,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靠自身的力量解放自己。

摘自孙云晓《习惯养成有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