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考古专家在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宫山发现了一座南朝大墓。墓内首次发现“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一幅大型的“竹林七贤”砖画,由将近300块砖拼砌而成。在墓室内,“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分为两部分,各长240厘米、高88厘米,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各四个人,分别砌在墓室两侧的墙壁上。 西善桥宫山大墓,被认为是南朝陈废帝陈伯宗的陵墓,也有观点认为是南朝刘宋孝武帝景宁陵。 “竹林七贤”砖画是怎么烧制出来的?南京博物院专家罗宗真认为,应该是先在整幅绢上把“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好,然后分段刻成木模,印在砖坯上,烧成数百块砖头。最后一一拼接而成。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王戎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山涛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阮籍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嵇康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嵇康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向秀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刘灵(伶)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荣启期 南朝古墓砖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之:荣启期 “竹林七贤”,是西晋朝的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奇怪的是,荣启期是春秋人,怎么穿越到晋朝和“竹林七贤”称兄道弟了。 这不是一般工匠作品,其中人物的衣褶线条,与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很接近,砖画中的银杏和垂柳等树和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背景相同。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顾恺之曾画阮咸与荣启期像,这幅砖画原稿很可能就是顾恺之作品,也有学者认为,是南北朝时代的陆探微所为。不论原作作者是谁,都是与他们时代、画风最接近的文物了。 超大局部:阮咸在弹阮
超大局部:阮籍的手 超大局部:嵇康 超大局部:嵇康弹琴的手 超大局部:嵇康弹琴的手和脚丫子 超大局部:向秀 超大局部:山涛 超大局部:王戎 树的画法 树的画法 树的画法 题字:山涛 题字:阮籍 题字:阮咸 题字:王戎 题字:嵇康 题字:荣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