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郜永华《运营元素》:焦虑的中年人,是否知道未来职业会走向哪里?

 郜永华 2019-11-01

运营的最终是经营。当你一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运营指挥官,你就慢慢的开始明白一件事,你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是为业绩负责,你还得为团队负责,为员工负责,给上面交代。最终体现的是一份全面全能型的人,你可能关注一线的时间并不太多,但你仍然能读懂一线,知道你的运营策略与重点。什么是合格的运营指挥官?我以我们的热衷的抗战片为例。90%情况下,运营岗是处于一线的。而合格的指挥官就跟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只要对方一响枪就能从枪声中辨别出对方的火力配置、枪的型号,口径和射程,他也能很快调整自己的火力配置与战术。而类似这样的指挥员就相当于电商中的运营指挥官,他既知道自己的目标,也清楚的知道对手的玩法,还能根据对手的玩法调整自己的战术。做不到这一点的运营指挥官本身就是不合格或不成熟的。不能因为胸口贴个勇就一定会刀枪不入,何况本身也做不到。但这只是一个技术型的指挥官,要让自己变得全面,变得更为生猛,不仅仅要衡量自身技术,还要考验的是“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既对团队,也对资金,方方面面您都需要掌握。

运营管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尤其是管理工作。市面上管理学的书籍有很多,但事实上,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急速变化商业竞争环境和一个说对方几句都会离职不干的人。

管理不是一堆文件和条条框框,只要你认识一点,管理是与人打交道的,你就必须明白,人是有温度,有思想,有个性,有脾气,有优点也有缺点的,那么你就不能按照书本上的东西硬来,这会适得其反。管理不仅考验智商还考验情商,这对管理者的要求会更高。要不为什么我总是认同谷歌的一句话:让你成为管理者的是你的头衔,能让你领导者的则是你的员工。这句话需要管理者好好理解一番。

作为管理层千万别认为只要发个文件就可以解决以前,在做任何一个动作之前先沟通与确认,达成共识以后再做决定不迟,所谓沟通既是方法还是尊重,你都没有这个概念,就不要要求员工有这个概念。今天带团队,尤其是一线团队,你得让人服,服不是因为你的职位,而是你做事的方式与能给员工和团队带来的希望。 好棋手通常都知道并接受自己同时也是更大棋局里的棋子。

很多管理层在当前会认为,90后或者00后较难管理,这里面有个对立,那就是,行政命令是一种纸质行为,具体到实践,是人在做,而只要涉及到人,就会有个性,就会有操作上的难点。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相信只要是个正常人,你需要把握住一个词——“成长”,涉及员工的成长,团队的成长和业绩的成长,如果一定要再加上一点,那就是自我的成长。四者同时兼顾,就达到了管理的目的。

从我自己做运营管理的经验来看,书本上的很多管理经验并不一定适用每一个企业,而是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有所可变,这也意味着,管理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管理做成了千篇一律,无疑,我们的管理就是失败的。而根据我自己的个人轨迹和对管理的理解而言,所谓的管理,发心是介于对公司有利,对员工,前提是对员工有利。我们每天运营商家,运营用户,为业绩负责,很少有人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不去运营我们的员工,为员工负责。在我看来,凡是将“员工”将“团队”运营的很好的管理者,往往业绩都不会很差。这就正如我在前面是章节中所言,你所有的业绩是来自于一线的,而员工则是勤恳的在一线工作,你满足的员工的成长需求,协助员工更好的工作,那么业绩就相对变得简单起来。

管理也不是因为你多读了几本管理学书籍,就证明自己懂管理了。管理更多的时候与互联网思维有很大关系。我们关注规律也关注人性。当我们将规律与人性结合,发自内心的培养员工,配置资源协助其更好的工作,我们的管理工作就变得简单起来。优秀的管理一定是将企业的成长和员工的成长进行融合的过程,一旦双方利益融合,是融进血液那种,那么企业的成长就会快速而稳健。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管理通常是无效且扯后腿的管理,它不仅伤害了企业也伤害了员工,将企业与员工对立了起来。我们总是拿一堆冷冰冰的文件,来约束着对方,似乎管理本身就是一向冷冰冰的职业,事实是错了,管理也该有温度,这种温度来自规律也来自人性,更来自于稻盛和夫的“利他”。知道怎么走和走上这条路是有区别的。我们很多很多的管理者,总是知道,却未必去践行。正如网上所言,我们读了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践行。有些词语,听而空洞,这需要我们自身不断在经历中成长,总结,反思,以“利他”之心形事,懂得舍弃小聪明,修炼大智慧。

2018年网上出现过一个段子,一个典型的事件。

这个段子来自于日本的一部影片——《大叔的爱》,台词里说:“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而中年人的生活困境在于,这社会的边边角角开始向中年人倾销焦虑,所以,在自媒体行业,有个玩法叫“向中年人卖焦虑”,我甚至也写过一篇文章《中年人你为什么会焦虑?》我在文章中写到:

“逻辑学上有个谬论叫幸存者偏差,很多人只关注筛选产生的结果而忽略筛选的过程,因此总爱以偏概全,把一些小概率事件当成常态。而认知偏差与幸存者偏差有个非常接近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根据自己和周围小团体的情况去推测整个社会时,会导致对社会的认知出现偏差。

比如说在头条上或者在朋友圈,我们总是看到人很多人月入过万,就误以为这个社会人人在月入过万,这可能是个概率,但自己没有发现,就觉得自己差的太远,然后就焦虑的不行,这年头自媒体有个玩法叫“向中年人卖焦虑”,我在我们的公号当中提到过,甚至还写过一个一篇《中年人为什么会焦虑?》:

“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努力了还达不到的生活,这可能是中年人焦虑的原因所在。在一个碎片化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并不那么集中,我们总是被大到各自城市排行榜,家庭收入排行榜、工资收入排行榜所吸引,因为在你的朋友圈里在互联网上你会无意识的点击阅读,你想找到自己的坐标,但一看那些排名,你会觉得离你梦想的阶层越来越远,你就开始焦虑了,你觉得你的生活和你的努力总是跟不上这个时代。你也不是无意识的去点击,因为你想要给自己一个安慰,结果发现阅读到的不是安慰,反倒成了一种心理的负担。

中年本身就是一艘负重的船,如果不巧船漏水了,那么沉没的风险就高到无可估量。有些人坦然面对去想办法解决,有些人选择向死而生,结果把自己的责任扔给一个只有12岁的小孩。你能否想到他对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从生活的技巧而言,小孩比成年人更为脆弱。当我在网络上看到因为妻子生病,自己选择自杀,而留下12岁的男孩去照顾目前的时候,我就感觉,中年其实也脆弱。

作为电脑前和拿着手机的你而言,你能看到这些文字,说明你过的还不算差,至少你还有时间来思考生活。有些人,怕是连看到这些文字的机会都没有,你说,谁更幸运一些?既然是一艘船,船长得有选择活下去的勇气。

这个世界有很多你不知道和不了解的阶层,你以为你过得很辛苦,事实上,你的那点辛苦,在别人眼里是羡慕。千万别放弃自己的那点希望。焦虑,人人都有,有时候我自己会在某些时刻心情糟的像得了魔怔,那一会,你只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去休息,什么决定都不要做,什么话也不要讲。最好是醉酒以后让自己睡着,或许,醒来以后就生出许多希望来。

在社会这个空间里,还有许多平行滑行的阶层,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最近这段时间,不太喜欢刷手机,如果有空,我愿意拿起书进行阅读。或许是手机刷多的缘故,看着手机总有想吐的感觉。最近看《当代》2016年其中的一本,全书两篇小说,一篇《慈悲》、一篇《花城》。一篇讲上海,一篇讲深圳。在《慈悲》里我看到原谅和释然,尽管很多人伤害过你,但在剧终,还是选择了释然。在《花城》里我看到阶层向上的辛酸。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也都遭遇过生死离别和社会的阴暗。龙门阵死了,那是为金钱草而死,金钱草到最后都不知道,龙门阵为什么“背叛”他,他只是要拼尽全力为金钱草弄一个城市户口,所以那么卖力,但金钱草不知道,她大声的指责他,结果掀起了群体骚乱,让龙门阵死于这一场骚乱。绍花背负着对情感的失望和生活的绝望,选择了跟一个曾经在“电视台”工作的秃顶男人,后来发现男人不仅骗了她在KTV挣来的所有钱,还为男人生了个儿子,而那个男人却销声匿迹在人海之中,不得已嫁给财叔这个老家伙,最终还被扫地出门,也没有了城市户口。

《当代》有句口号是:用文学记录中国。他们写的是曾经的故事,却结结实实的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年代而已,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未曾经历过《慈悲》中上海人的生活,但真真实实体验过《花城》生活,至少我体验过。最终我选择继续“流动”,不知是幸运还是努力的结果,我发现我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未曾经历便不会有同理心,这是我曾经在公号上告知过大家的一个观点。”

   文字可能有些文艺,但我想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焦虑这件事其实大可不必。作为一个正常人,你必须要明白而且要接受的一件事情是:你拼命的极限很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

3年前,我在一所大学教授一门叫作《电商项目运营与管理》的课程,谈到了大运营的概念,我讲过认知中的青蛙,我说,你以为你了解了一切,结果发现自己还是一只青蛙,作为运营需要不断突破,你有大运营概念,你的项目运作才能做的越来越好。毕竟,我们都只是都只是通过自己的周围去观察社会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来指导现行的工作。无论如何,我都想让大家知道,这世界上总有你不知道的,但还是希望你眼里带着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而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件则是陆奇离职百度,我在公号上评论说:找工作其实就跟找对象是一个道理。某些企业总觉得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它忽略了,当你在观察入职者的时候,入职者也在观察你,双方都有50%的主动权。本意是好的,都是奔着结婚来的,但如果感觉不合适,也会好聚好散。你看上了入职者,入职者未必看得上你。最近热闹的陆奇离职百度就是最好的例子。尤其是企业别总觉得自己多高大上,外面的人很多,你也别忘记了,外面的企业也很多。地球离了谁都会转,太阳也会照常升起,但从企业角度来讲,丧失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优秀员工,企业更受伤。

这都只是对人的管理。其实人的管理是最难的,比事要复杂很多。人是思想的动物,只要有思想,你就无法准确的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作为身在职场管理者的你,你得对上对下对周围,都要有所交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会有钩心斗角,虽则不能将人想那么坏,但至少可以保护自己。当然,对于做运营的人而言,这种事情本身就比较简单,因为你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您需要拥有解读动机,读懂人心和人性的职业技能。

同时,这还不是管理的全部,作为一个运营管理者,你还需要掌握对趋势的把握,资金的管理利用,资源的协调配合。重点是,对自身的“心性”管理。所有的管理貌似都是针对他人,实则针对我们自己。我们的心有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管理住自己的心,你的管理就能做多好!

此外,管理学一直都在发展的,我们不仅仅要从自身的业务中熟悉管理,还需不断的加强学习,学习别人优秀的管理理念,很多理念与运营上的概念是一样的,需要您不断去琢磨,领悟。

运营管理的本质在我看来,只有两点,让企业成长,让员工成长。如果说一定要为你的运营管理工作划一个重心,那就是在保持公司战略的基础上,协助员工更好的工作!

今天的管理工作本身就不好管理,但你必须知道谁拥有年轻人,谁便拥有未来。作为企业来讲,谁能拥有年轻人,谁便拥有未来。一个企业,是不是面向未来,是不是拥有未来,就看两件事:第一,企业里的年轻员工多不多?整个企业的平均年龄低不低?第二,企业的顾客群年龄低不低?这都是通往未来的路,但怎么管理这些年轻人,让企业保持年轻却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将我2018年的运营管理实践,在工作中的点滴感悟,分别从几个大方向上进行阐述,与市面上流行的管理学理论,您可能会有班门弄斧之感,但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我的成长,而且从我个人的运营管理实践来看,这些操作手法,行之有效。

无论怎么走,我依然是运营者,是运营一枚,如果说我职业稍有变化,那也是变得越来越好,从运营者走向运营管理者,以运营的角度来做管理,从钱货人的角度,来理解管理。我依然会学习,也依然会总结,反思,实践,并将我的实践通过公众号分享给与我一样的运营管理者,以期共同进步,让我们的运营管理工作越做越好,也越做越顺。为企业为员工也为自己求得共同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