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采风】耀世遗珍,流浪的阿富汗国宝

 金石良闫 2019-11-01

        6月23日,冒着盛夏炎炎,石刻馆志愿者们来到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邵学成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重回北京的阿富汗国宝们——“器服物佩好无疆”阿富汗珍宝展。

       自2006年10月起,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20多家博物馆,先后巡回展出了在战火中劫后余生的一批体现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宝。2017年3月起,它们开始在中国巡展,清华大学已是这批国宝在中国巡回展览的第七站。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本期颜值与才华担当:邵学成老师

    展览主题 “器服物佩好无疆”,取自古书《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年-约前949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就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

长袍颈饰 公元25-50年

      本次展览共展出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按照按4个出土地点划分了4个展出单元,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分别展示了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4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古代多文明互融交汇的见证。

邵老师语录集锦

展厅的层高、光线、展出方式等都和文物本身息息相关的,要考虑到文物原来所处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中。

为什么有的文物会被放在独立展柜中,360度展示?那你一定要绕一圈,360度的看清楚,比如这件金杯上面的几何纹饰,金杯下面被扭断的地方。

希腊艺术讲究比例、重心、透视,裸体、葡萄叶、棕榈叶、橄榄叶是常见形象,亚历山大的东征把希腊艺术带到了全世界,带来的是全球艺术的变革。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恰好是西域各国混乱更迭的时候,这背后一定是有联系和原因的,看历史不能将中国独立于世界史之外。

       每个文明在对外交流时都有文化选择,阿富汗北部受希腊影响较大,南部更多受印度影响。

       作为一个高颜值的网红大咖,邵老师讲解过程中不断有游客加入旁听,好些个都是专程冲着邵老师来的,还有是听了邵老师讲解好几次的老观众,整个讲解团变得越来越庞大,甚至被工作人员提醒挡住了展厅参观路线,真是超囧o(╯□╰)o

     讲解过程中邵老师不断用提问、联系的方式加深大家的印象,将展览中的文物和我们熟知的历史联系起来。虽然只是一场讲解,但面对着笑眯眯向你提问的邵老师,仿佛又回到了课堂时光,有种被老师抽问的熟悉的紧张感,真是紧张并快乐着(*/ω\*)

       感谢邵老师,感谢石刻馆,为大家提供了如此高水平的学习福利,例行放上大合照!

     2019年是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新馆已经在建设中,而新馆建成以后,这批从2006年开始先后在10多个国家留下巡展足迹的阿富汗珍宝也将踏上归途。

      祝愿流浪的阿富汗珍宝们早日回家!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入口展板:

”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文化在,则国家存)


刘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讲解志愿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