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术艺有专攻》154期—“器服物佩好无疆 ——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亮相清华艺博

 七烟 2020-07-13

「总是有人认为阿富汗很神秘,但其实一看地图,它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是我们的陆地邻国。阿富汗和我国的交流从未停止,古代张骞通西域的时候走到阿富汗,《大唐西域记》中的玄奘也走过这片神奇的土地」。

4月29日,一场名为「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的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

2017年3月,一批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藏文物走进故宫博物院,以“浴火重光”为题,在午门东雁翅楼盛大展出。展览主题彰显了这批珍宝极其特殊而惊险的传奇经历,吸引广大中国观众的目光。故宫展览结束后,这批珍宝先后赴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等6地巡回展出,所到之处皆掀起公众对阿富汗文明与文化关注的热潮。此展原计划第7站抵达南京博物院。为配合今年5月在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在北京举办“亚洲文明联展”,而这批阿富汗文物则有缘在赴南京之前重回北京,作为“亚洲文明联展”之分展,在清华大学重装亮相。这也是这批文物在十余年的全球巡展历程中首次进入大学博物馆。

本期《术艺有专攻》,全民艺术网记者走进展览开幕现场,带你共赏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阿富汗艺术珍宝,一起感受在战火中劫后余生的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艺术珍宝绽放出全新的迷人光辉。

133333人参与了热议<<

01

展览前言

器服物佩好无疆:

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展览前言

策展人:谈晟广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是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647,500平方公里,首都为喀布尔市,总人口约3,680万(IMF,2017年),民族众多。境内多高原和山地,超过49%的土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长约1,600公里、平均海拔约5,000米的兴都库什山脉沿东北-西南走向横亘中央,将国家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尽管这片土地干旱少雨,但高山雪水融化后形成的河流则成为主要水源,北部平原地区相对肥沃。

阿富汗被东方的帕米尔高原、南方的南亚次大陆、西方的伊朗高原和北方的中亚草原地带所包围,处于欧亚大陆中特殊的心脏地带,自古即是多种文化和文明交汇的中心,有“文明的十字路口”之称。


阿富汗地理位置

阿富汗的历史跨越了5000年,不仅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文明,还通过青金石贸易,与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约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起源于东欧大草原(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古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Aryan),在向南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进入阿富汗,随后再分为两支,分别向西方的伊朗高原和南方的南亚次大陆迁徙,并分别成为伊朗人(Iranian)和印度种姓制度中地位最高的雅利安人:掌管宗教祭祀的婆罗门和掌握军政大权的刹帝利。进入历史时期,阿富汗曾先后是来自伊朗高原的米底王国(约公元前678年-前549年)和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前330年)的东方辖地。


帕米尔高原风光

公元前327-前326年,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进入阿富汗,使这里开始成为希腊化的土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去世后,其政治遗产被其继业者们瓜分,公元前305年,巴比伦总督塞琉古一世建立塞琉古王朝(公元前312年-前64年),领土东起阿富汗和印度河西部。约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185年,阿富汗南部是印度孔雀王朝的领地。在以伊朗高原为中心的帕提亚王朝(中国史籍称安息,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崛起之后,约公元前200年,希腊人后裔在阿富汗建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直至约公元前2世纪中期被游牧的塞克(塞种)人所取代,随后又被另一支游牧的月氏人所占,希腊人的统治中心则移至今巴基斯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1世纪中期,月氏五部之一的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朝(公元55年-425年),后渐衰,分裂为若干小国,5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被视为非人类”的嚈哒人(白匈奴)所灭。约565年,嚈哒政权又被萨珊王朝(公元224年-651年)和突厥的联军所击败后,阿富汗隶属于萨珊。7世纪中期开始,随着阿拉伯人的入侵,伊斯兰教在阿富汗崛起,尽管此后政权更迭频繁,但阿富汗隶属于伊斯兰教世界的属性几乎没有改变过,且一直延续至今。1919年,现代阿富汗独立于英国的殖民统治,1973年以前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其后便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整个国家被各种政变、革命、被侵略、抗战和内战所充斥,1979-1989年苏联入侵和1996-2001年的“塔利班”政权使人民长期生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这期间,不仅国家发展几乎陷入停滞,而且历史文化遗产也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如闻名于世的巴米扬石窟佛像被“塔利班”组织炸毁,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也被多次劫掠,馆藏的10万件物品中损失了70%。2001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2004年,建立民选政权至今,国家逐渐恢复生机,并孕育未来的希望。


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公元前3世纪

本次展出的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按四个出土地点,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划分单元,分别展示了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古代多文明互融交汇的见证。它们均出土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前,战争期间因藏于喀布尔中央银行大楼下的秘密金库中而得以幸存,并于2003年重现天日。

法罗尔丘地的黄金器具,隶属于中亚地区青铜时代的阿姆河文明(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又作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共同体),考古发现的证据显示,该文明与其西部的伊朗高原的早期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其南部的印度流域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这说明了阿富汗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就是多文化交汇之地。阿伊哈努姆,当是塞琉古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安条克一世(公元前281年-前261年在位)约于公元前280年开始大规模营建的,约公元前145年因游牧人的入侵而导致该城的毁灭。该城“拥有希腊化城市的所有标志”,如剧场、竞技场、神殿、柱廊庭院等,出土了大量极富希腊化特征的珍贵文物。蒂拉丘地,字面意思是金色的丘地或土墩,直径约100米、标高约3米。1978年,考古队在此地发掘了6座竖穴土坑墓(1男5女),出土了约21,618件金、银、铜、象牙、宝石等各种材质制作精美的文物。这批数量惊人的宝藏,将多种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独特的跨文化特征,是丝绸之路上迄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的安息银币、罗马金币、希腊神灵、中国西汉铜镜与丝绸、叙利亚或埃及的玻璃器、印度象牙雕件以及草原风格黄金饰品等,也无疑证明了公元前后的阿富汗作为文明十字路口的国际性、创造性和多样性。贝格拉姆遗址,一般认为是第四任贵霜王迦腻色迦(公元127年-140年在位)的夏都,正是在这位君主的手中,贵霜王朝达到鼎盛,不仅国土疆域扩张到最大,更因地处东汉与西方广泛贸易的中心位置而获益颇丰。1937年和1939年的两次考古发掘,在两个房间中发现了约2000件珍贵文物,无可置疑地再次证明了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的独特历史价值: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铸像和石膏浮雕、印度的象牙雕件、叙利亚的玻璃、埃及的银器和石制器皿等——甚至,还有9件中国汉代的漆器。


王冠,蒂拉丘地6号墓,公元25年-50年,金、仿制绿松石

自2006年10月起,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20多家博物馆,先后巡回展出了在战火中劫后余生的一批体现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宝。2017年3月起,它们开始在中国巡展,并于2019年4-6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器服物佩好无疆”为题展出——此主题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年-约前949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并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为增强展览的学术性,我们还邀请多位专家从多个角度撰写论文,并在展览最后增加了一个“阿富汗考古与艺术文献”单元。我们相信,经过重新整理和研究的这批承担了向世界介绍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之重任的珍宝,会再次散发出全新的迷人光辉。


02

开幕现场

2019年4月29日下午,“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希姆·拉西米,阿富汗驻华大使代办胡森普,阿富汗总统办公室文化事务专家穆罕默德·努尔·阿尤比,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副秘书长周建平,中国文化与旅游部外联局参赞张忠志,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李阳,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故宫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馆、黄山美术社、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华协珍品国际货运公司,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顾问、高级会员及志愿者等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杜鹏飞、穆罕默德·法希姆·拉西米、周明、向波涛先后致辞,向波涛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主持。

【嘉宾致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致辞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拉西米先生致辞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先生致辞

阿富汗驻中国大使馆大使代办胡森普先生致辞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先生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嘉宾合影

02

展览现场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是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阿富汗的历史跨越了5000年,不仅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文明,还通过青金石贸易,与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阿富汗被东方的帕米尔高原、南方的南亚次大陆、西方的伊朗高原和北方的中亚草原地带所包围,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中特殊的心脏地带,自古即是多种文化和文明交汇的中心,有“文明的十字路口”之称。

本次展览展出的230余件(套)阿富汗珍宝,按四个出土地点,即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古城遗址、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古城遗址划分单元,分别展示了青铜时代、希腊化时期、月氏人入侵至贵霜王朝建立之前、贵霜王朝四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古代多文明互融交汇的见证。它们均出土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前,战争期间因藏于喀布尔中央银行大楼下的秘密金库中而得以幸存,并于2003年重现天日。

自2006年10月起,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20多家博物馆先后巡回展出了这批珍宝。2017年3月起,它们开始在中国巡展,为配合今年5月在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在北京举办“亚洲文明联展”,而这批阿富汗文物则有缘在赴南京之前重回北京,作为“亚洲文明联展”之分展,于2019年4月18日至6月23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器服物佩好无疆”为题展出——此主题取自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书中记载了周穆王(约前1054年-前949年)曾经到西方巡游,除了见到西王母,还见到西方的奇珍异宝,并用“器服物佩好无疆”来形容它们。此次展览还邀请了多位学者专门撰写相关论文,极大提升了该展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走进展厅】

【部分展品】

【观看展览】

03

独家采访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教授接受全民艺术网采访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拉西米先生接受全民艺术网采访

04

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法罗尔丘地

法罗尔丘地地理位置图

据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中考古发现的用青金石制作的大量艺术品可知,阿富汗文明的起源可能也相当的早,因为当时青金石的原产地只有一个,那就是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巴达赫尚省山区。1965年,与青金石原产地相邻的巴格兰省几位农民据说在一处叫法罗尔丘地的地方,发现了一批制作精美的金银器。农民们为了均分和变卖,将这些金银制品切割成了大小不一的碎片,经喀布尔国立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努力,共追讨回5件金器(计940克)和12件银器(计1922克)的残件。虽然专家们后来根据农民们的说法到所谓“发现地”去试掘,却一无所获,也许农民们根本就不愿意说出这批宝藏的真正发现地点。

几何纹金杯   法罗尔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金   高8.4cm   直径9.94cm

公猪纹碗残件6片   法罗尔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金   最大碎片高11.6cm

公牛纹碗残件   法罗尔丘地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   金   高14.9cm

这批金银器的纹饰,可以分为几何纹、动物纹和素面三类。本次展出的,分别是1号几何纹金杯、4号公牛纹金杯和5号公猪纹金杯的残件。1号杯中的凸字纹(阶梯纹),是中亚早期文明中十分常见的纹饰,而4号杯上的胡须公牛形象,显然来自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们隶属于中亚地区青铜时代的一个定居型文明——阿姆河文明,更多情况下被称作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考古共同体,区域范围以阿姆河流域为中心,包含阿富汗、土库曼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和塔吉克斯坦西南部,绝对年代在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考古发现的证据显示,该文明与其西部的伊朗高原的早期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其南部的印度流域文明有着密切的关联——这说明了阿富汗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就是多文化交汇之地。

「第二单元 阿伊哈努姆」

阿伊哈努姆地理位置图

1964年至1978年,法国驻阿富汗考古代表团(DAFA)在阿富汗东北部的塔哈尔省的喷赤河东岸和科克恰河北岸的交汇处,发掘了阿伊哈努姆古城,这是当时的阿富汗国王穆罕默德·萨米尔汗(1914-2007)于1961年在此地狩猎时发现的。该遗址曾被认为是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之后于公元前4世纪末建立的,但据新近的相关研究,当是塞琉古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安条克一世(公元前281年-前261年在位)于公元前280年开始大规模营建的,并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的统治下得到进一步发展,直至约公元前145年游牧人的入侵而导致该城的毁灭。

棕榈叶形瓦檐饰   阿伊哈努姆,宫殿区

公元前3世纪   赤陶   宽18cm   高36cm   数量1

头像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庭院

公元前2世纪   生粘土   21 × 15cm

该城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2公里,城墙约3.2公里,呈三角形,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城东60米高的山顶上建有卫城,城中一条长约1,700米的大街纵贯南北,“拥有希腊化城市的所有标志”,如:依山而建的直径84米、有35排座位、可容纳4000-6000人的剧场;大型的竞技场(100×100米),希腊人对赫尔墨斯和赫拉克勒斯的奉献铭文被发现刻在其中一根柱子上;古典式三种柱头(多克利、爱奥尼亚、科林斯)的柱廊庭院;贵族住宅浴室中希腊古典风格的马赛克地板;随处散落的希腊式棕叶形或双翼状瓦檐,等等。城内城外,还建有多个神殿,其中最大的一座,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建筑样式,里面却坐着可能高达5-6米(据巨大的脚部大理石碎片推算)的宙斯塑像。遗址内发现的大量钱币、石器、青铜、神像和人像等,均打上了深深的希腊化的烙印。

器皿手柄   阿伊哈努姆,神庙遗址,庭院

约公元前145年   青铜   高12cm   宽13.7cm

科林斯式柱头   阿伊哈努姆

公元前145年以前   石灰岩   高74cm   直径90cm

半球形日晷   阿伊哈努姆,竞技场

公元前145年以前   白石灰岩   37.3 × 52 × 45cm

阿伊哈努姆遗址的发掘,因前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中止,发掘报告至今尚未完全出版。非常不幸的是,战争期间,这里沦落为战场,如今,地表遗存已几乎消失殆尽。

「第三单元 蒂拉丘地」

蒂拉丘地地理位置图

根据中国《史记》《汉书》等古代史籍记载,月氏人原本居住于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人打败后,便一路向西迁移,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征服了大夏,在妫水(阿姆河)的北岸设立王庭。通常认为,月氏人征服的“大夏”,就是希腊人后裔建立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然而,“大夏”一词得名于说吐火罗语(Tocharian)的游牧族群,他们其中的一支,当是塞克(塞种)人,因受到月氏人的逼迫向南迁移,约在公元前145年灭掉希腊人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并建立所谓“大夏”。

三叶形饰片   蒂拉丘地1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硫化矿物

长0.9cm   宽0.9cm

神人驭龙吊坠   蒂拉丘地2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石榴石、青金石、玛瑙、珍珠   

长12.5cm   宽6.5cm

心形饰   蒂拉丘地2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   绿松石   1.1 × 1.0cm

骑海豚的丘比特扣饰   蒂拉丘地2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   4.5 × 3.0cm

几年后,约公元前139年-前130年间,同样说吐火罗语的月氏人来到阿富汗北部,灭塞克人的旧“大夏”,建立了新“大夏”——公元前129年,张骞到访。月氏人又分其国为五部翕侯统治,公元1世纪中期,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丘就却(?-约75)“攻灭四翕侯,自立为王国号贵霜”,这就是后来鼎盛一时的贵霜王朝。蒂拉丘地的黄金宝藏,其时代正是公元1世纪前期,也就是希腊人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灭亡至丘就却统一五部之前——这百年间的早期阿富汗历史目前尚不清晰。

花形发饰   蒂拉丘地3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   直径7.5cm

勇士纹扣饰   蒂拉丘地3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   9.0 × 6.3cm

双马形吊坠   蒂拉丘地3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青金石、玛瑙、黄铁矿

8.6 × 4.6cm

蒂拉丘地,字面意思是金色的丘地或土墩,直径约100米、标高约3米,原本是一座青铜时代的拜火教神坛,后被利用为墓地,遗址位于阿富汗北部朱兹詹省的席巴尔干市。1978年,由前苏联和阿富汗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此地发掘了6座竖穴土坑墓(1男5女),出土了约21,618件金、银、铜、象牙、宝石等各种材质制作精美的文物。这批数量惊人的宝藏,将多种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了独特的跨文化特征,是丝绸之路上迄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的安息银币、罗马金币、希腊神灵、中国西汉铜镜与丝绸、叙利亚或埃及的玻璃器、印度象牙雕件以及草原风格黄金饰品等,也无疑证明了公元前后的阿富汗作为文明十字路口的国际性、创造性和多样性。

盾形饰牌   蒂拉丘地4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   5.1 × 4.3 × 0.7cm

公羊   蒂拉丘地4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   5.2 × 4.0cm

长袍颈饰   蒂拉丘地5号墓

公元25年-50年   金、绿松石、石榴石、黄铁矿   长29.1cm

墓葬年代的上限,由3号墓出土的一枚印有罗马皇帝提比略(公元14年-37年在位)像的金币所确定,这种类型的硬币是公元16年-21年之间在罗马帝国的吕格杜努姆(今法国里昂)铸造。关于6位墓主的族属,有三种说法:塞克人、月氏人或帕提亚(安息)人,更多学者倾向于是月氏人的某个首领(也许是翕侯)及其眷属,甚或认为男性墓主是丘就却的父亲赫拉欧斯(约1年-30年在位)。

第四单元 贝格拉姆

贝格拉姆地理位置图

贝格拉姆位于喀布尔市以北60公里,帕尔万省内古尔班德和潘杰希尔两条河流交汇处,靠近兴都库什山脉南麓的萨朗山口,乃沟通山南与山北最便捷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尤其重要,如今仍是贝格拉姆空军基地的所在地,外人难以踏足。亚历山大大帝时代,这里被称为高加索的亚力山利亚,要塞中驻扎了大量的马其顿人和希腊雇佣军。传统上,这一区域叫卡比萨,644年,唐僧玄奘(603-664)路经此地,在《大唐西域记》中称其为“迦毕试”。公元125年以后,月氏人征服这里。

女神雕像   贝格拉姆第10室

公元1世纪   象牙   高45.6cm

门下女子饰板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象牙   15.8 × 16.1cm

狮鹰支架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象牙   高30cm

一般认为,贝格拉姆遗址是第四任贵霜王迦腻色迦(127年-140年在位)的夏都,正是在这位君主的手中,贵霜王朝达到鼎盛,不仅国土疆域扩张到最大,更因地处东汉与西方广泛贸易的中心位置而获益颇丰。公元89年,《汉书》的作者班固(32-92)写信给随军出征北伐匈奴的弟弟班超(32-102),提到:军队携带了1000匹丝绸,用来交换月氏马、苏合香和毾㲪。公元90年,贵霜王助汉军攻打车师有功,因求汉公主,被班超拒绝,心生怨恨,于是遣军七万攻超,为超所败,纳礼求和。正是在贵霜王朝时期,发源自印度的佛教和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影响深刻且久远。

男青年胸像石膏圆板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石膏   直径22.3cm

紧那罗水壶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陶   20.2 × 13 × 21.8cm

彩绘高足杯   贝格拉姆第10室

公元1世纪   玻璃   高12.6cm   直径8cm

20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法国驻阿富汗考古代表团(DAFA)开始调查和发掘贝格拉姆古城遗址。1937年和1939年的两次考古发掘,先后在被认为是皇宫区域的两个当时就被封堵的房间中(编号分别为第10和第13室),发现了约2000件珍贵文物,无可置疑地再次证明了阿富汗作为东西文明交汇中心的独特历史价值:希腊罗马风格的青铜铸像和石膏浮雕、印度的象牙雕件、叙利亚的玻璃、埃及的银器和石制器皿等——甚至,还有9件中国汉代的漆器。

恩底弥翁与塞勒涅石膏圆板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石膏   直径16cm

塞拉比斯-赫拉克勒斯铜像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青铜   24.1 × 6.45cm

哈尔波克拉特斯   贝格拉姆第13室

公元1世纪   青铜   高13.3cm

这两个房间,到底是贵霜王朝用来囤积历代珍宝的皇家宝库,还是商人经营东西方奇货的仓库?目前尚无定论。不过,出土文物的年代可以定为1世纪和2世纪之间,让这批珍宝因241年萨珊王朝第二位君主沙普尔一世(240年-270年在位)的入侵而遭埋藏的推测,成为可能。20世纪三十年代,阿富汗贝格拉姆古城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几乎同时发掘,成为令当时的世界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界无比激动的盛事。然而不无遗憾的是,该遗址已经毁于20世纪晚期的战争年代。

附属单元 阿富汗考古与艺术文献展

早在1939年,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就展出了部分出土于贝格拉姆的文物。自从2002年阿富汗国内局势趋稳后,战乱中流失、藏匿于各处的文物被学人们顽强地重新整理出来。学人们决定要通过文物展览向世界展示一个与曾经发生血腥暴力战争不一样的阿富汗,以此来对抗恐怖分子毁坏古代文物、毁灭古文明的恶行,让人民意识到古代文化和宗教共融共存的事实。2006年,从战争中劫后余生的阿富汗珍宝,被运到集美博物馆,以进行整理修复,之后,便一直在世界各大博物馆进行巡回展出(2017年3月开始中国之行),像个旅行者一样穿越大洲大洋,观看着当今世界和人间百态。巡展不仅吸引了全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成为阿富汗战后文化复兴和文化宣传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经历战争劫难,被学人们用生命作为代价保存、用尽毕生精力研究的珍宝,其价值本身已经超越了文物本身的含义,也是历代学人捍卫文化尊严的直接体现。同时,历次展览的主题构成、策展方式也与阿富汗考古学及艺术史的发展一脉相承,体现出了该国将近百年深厚的人文科学研究历程。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错失了参与研究的最佳机遇,因此我们回顾阿富汗考古学艺术史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得失,陈述一个多元的、直观的与中国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展览也很有必要。我们特设一个单元,将相关考古图录、展览档案和人物影像展示出来,以铭记过去、思考当下和探索未来。

//////////

器服物佩好无疆

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

Utensils and Ornaments Endlessly Fine:

National Treasures from Afghanistan at the Cultural Crossroads of East and West

展览时间

2019年4月18日 - 6月23日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

特展票价

60元/人

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www.artmuseum./cgfw/wsgp/

展览总策划

杜鹏飞

策展人

谈晟广

单元策展

郭   物  邵学成

学术支持

宫治昭  林梅村 

Julio Bendezu-Sarmiento

Philippe Marquis

唐自华  张文玲  贾   妍

策展助理

Shao-Lan Hertel  高   宁

蒋瑞霞  李   虎

展览设计

汪建松  李   明  曹   琳

展览执行

王晨雅  倪   葭  王   兆  

兰   钰  洪   伟

视觉设计

苑   松  陈宇杨  高德伟

刘珈妤  秦   昆  张利伟

视觉统筹

王   鹏  杨   晖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

协办单位

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北京鉴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首都博物馆

北京艺术博物馆

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

阿富汗驻中国大使馆

阿富汗信息文化部

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

「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大展

 现于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5、6号展厅展出 

2019年4月18日 - 6月23日 9:00 - 17:0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全票:60元 /人

优惠票:50元 / 人

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

往期回顾

/全民关注

全民收藏 走进民间:全民艺术网助力中央电视台《藏宝天下》栏目大型公益鉴宝活动之走进河北易县燕都古城

/术艺有专攻

《术艺有专攻》150期—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呈现生命之本


今日名言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艺术大咖荟聚 助力全民艺术网

全民艺术网作为艺术的传播者与分享者

关注艺术的新方向与新发展

不遗余力地传递优秀文化

推动艺术文化事业的灿烂与繁荣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