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万米高空看云南,是什么体验?(附云南考点设计)

 风吟楼 2019-11-01

知名地理科普平台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高考地理题设计

精心编选综合整理


在我国西南

有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

高山巍峨、大江奔腾

物种丰富、色彩斑斓

人们称之为“彩云之南”

在距地球60万米的高空俯瞰

白色、蓝色、红色、黄色、绿色……

如同打翻了调色盘

云南这样为我们展示她的瑰丽

丽江市有13座连绵的山峰

终年积雪,形似巨龙

得名玉龙雪山

山巅冰雪的莹白

最接近云的颜色

这是让人心向往之的纯净

2007年玉龙雪山

成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迄今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

云南不靠海

但云南的许多湖泊叫“海”

大理市近郊的一抹湖蓝

云南第二大淡水湖——大理洱海

洱海因形似人耳得名

从高空俯瞰

确有几分相似

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

与秀丽的洱海风光珠联璧合

苍山横卧似屏

洱海静美如璧

近年来,云南开启洱海抢救保护模式

打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攻坚战

“苍山不墨千秋画,

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

永驻人间

云南不仅有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

还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全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

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

紧紧抱在一起

携手奔向全面小康

昆明滇池上游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

飘渺的雾气中可见一片绯红

十年前,昆明开始在当地开展生态修复

种植水杉万余株

如今保护区内“红”树成荫

候鸟变多、村庄变美

河道变清、生态变好

每年冬季

数万只来自遥远北方的红嘴鸥

飞临昆明滇池越冬

持续三十余年从未爽约

谱写了一曲充满温情的“人鸥之恋”

昆明温暖如春的气候

滇池湿地丰富的食物

为红嘴鸥越冬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市民游客爱鸥护鸥赏鸥喂鸥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每年春节过后,罗平坝满目明黄

80万亩油菜花竞相怒放

绵延数十里

流光溢彩

锥形的山丘点缀其间

游人漫步花海

宛如置身童话世界

每年春耕之后

红河哈尼梯田绿意盎然

几千级梯田

依山就势、层层叠叠

这是“雕刻大地”的哈尼族

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是人类顺应和改造自然的智慧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

哈尼族在每年插秧第一天

举行传统节日“开秧门”

祈福风调雨顺

此后,哈尼梯田就进入忙碌的栽秧季

勤劳的哈尼族群众为梯田披上绿装

雪山、湖泊、杉林、花海、田野……

这里地理和气候类型多元

生态环境优良

自然风光秀美

人文风情浓郁

……

草木竞秀 彩韵云南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云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为云南省与全国文盲率统计图。读图,完成各题。

1.云南与全国文盲率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A1990~2000年云南文盲率减幅低于全国

B2000~2010年全国文盲人口逐渐减少

C2000~2010年云南文盲减少人口多于全国

D2000~2010年全国文盲率低于云南

2.云南文盲率一直较高的原因有

A.云南义务教育时间较短

B.云南经济、文化较落后

C.云南人口死亡率较高

D.云南大学数量较少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1990~2000年云南文盲率减幅为14.05%,全国文盲率减幅为9.06%;由于云南人口基数远小于全国,2000~2010年云南文盲减少数量远小于全国;虽然全国文盲率低于云南,但全国人数远多于云南。

2.云南义务教育时间与全国一样,均为九年;死亡率对文盲率影响不大,影响文盲率的因素主要是小学数量,而不是大学数量。

考点:读图分析云南文盲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下表中人口数为1999年资料,读下表,回答下题。

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A.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B.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人口数;由表中资料可计算,各省的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人口密度。

二、综合题

4.(26分)20111月,云南省多个地区发生低温冻害,给社会经济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云南省区域图及图2云南省地形构成图

材料二 云南省主要城市一月均温比对表

材料三 图3云南省2008年农业产值结构图

1)说出云南省此次低温冻害的主要发生区域并分析原因。(10分)

2)请评价云南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10分)

3)请分析云南省电力工业发达的原因。(6分)

【答案】1)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云南省的东北部。(2分)云南东北部纬度较高,受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大(或位于冷气流前沿,受冷空气影响强度大;(因果各2分)该地区地势较低,地形走向与冷气流流向基本一致,冷气流可长驱直入。(因果各2分)

2)不(欠)合理。(2分)高原、山地比重大,宜林地区广,林业比重偏小;(因果各2分)山间小盆地及水域比重小,种植业比重过大。(因果各2分)

3)河流众多(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可大力发展水电;(1分)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2分)可以发展火电。(1分)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云南气候、农业和电力工业。

【详解】

1)从云南省主要城市一月均温比对表中可以看出,昆明气温明显较低,故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云南省的东北部。云南东北部纬度较高,位于冷气流前沿,受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大,冷空气影响强度大;从河流流向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较低,地形走向与冷气流流向基本一致,冷气流可长驱直入。

2)从材料可以看出,高原、山地比重大,宜林地区广,林业比重偏小;山间小盆地及水域比重小,种植业比重过大,故农业结构不合理。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云南河流众多,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量大,处在第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水电;云南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火电,故云南省电力工业发达。

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简称滇,别称“彩云之南”。介于北纬21°9'-29°15',东经97°31'-106°12'。云南自然条件独特多样,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且垂直差异显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多样。由于许多外地游客对云南的自然、民族风俗不甚了解,人们总结出了“云南十八怪”。

材料三  “高原特色农业要突出特色,首要是突出物种或品种。”民盟云南省委建议,云南特有的生物资源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最为重要的基础和条件,盲目引进和种植可能并不能具有多大优势。因此一定要抓住云南的物种特色,谨慎引入市场情况不熟悉和适宜种植区在国内外较广的物种。如果需要引入外地物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气候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错时占市,发挥优势,实现农业增收

l)“云南十八怪”里有一条是“四季服装同穿戴”,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

2)云南省内的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近年来,航空运输发展较快,建起了十几个机场。请分析云南航空运输发展较快的原因。

3)云南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农产品种类多样,有些产品独具特色。对于云南今后农业的发展,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

4)据资料显示,到2013年,云南的城镇化水平为39.3%。有人建议要大力推进云南的城镇化进程,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请根据所学知识和云南的实际状况,提出你的看法,并说明原因。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中有信息“云南自然条件独特多样,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且垂直差异显著”,导致“四季服装同穿戴”

2)从经济发展需求、区域地形、地质特点及聚落分布距离远近等角度来综合分析云南发展航空运输的原因。

3)从合理布局、深加工、发展科技等方面回答。要注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4)此为开放性题目,要先表明态度。赞成:从推动城市化会促进经济发展、转变观念和缩小差距等方面来回答;不赞成:从推进城市化会导致环境生态破坏及文化保护等角度来回答。

考点:区域气候成因,交通运输条件,农业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

6.【自然灾害与防治】图甲为2001~2005年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分布图(单位:次)。图乙为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月际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述云南滑坡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答案】

(1)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总趋势是西多东少(或西北多,东南少)。

(2)6~8月份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一个动力条件、诱发因素;6~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云南省多暴雨,降水量多,降水强度大,致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解析】

(1)从图甲可知,该省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且西北部较多。

(2)根据图乙可以看出,云南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月份在6~8月;滑坡泥石流往往由暴雨激发,而这几个月份正是云南降水较多的时期,故易引发滑坡泥石流。

7读云南省多年平均干旱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云南省干旱灾害的分布特点。

(2)从气候、地形、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云南干旱灾害东西差异的原因。

 (3)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试为云南农业提出三条防旱抗旱措施。

【答案】(1)干旱灾害分布面积大;从西向东干旱灾害增多;昆明附近干旱灾害低于周边地区。

(2)云南地处我国西南,夏季受西南季风,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西部山地,山高谷深,城镇、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干旱影响较小;东部高原,地势相对平缓,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干旱影响大;东部喀斯特地貌,地表水难以保存,加剧水旱灾害。

(3)①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建设;②选育抗旱品种,提高抗旱能力;③节约用水,合理灌溉;④植树造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解析】(1)题,从干旱灾害面积大小、分布特点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气候、地形、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云南干旱灾害东西差异的原因。第(3)题,抗旱防旱首先要搞好农田的建设;其次要选育出能够抗旱的品种;然后要宣传合理灌溉节约用水的理念,并且植树造林加强土壤保水能力等。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省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材料二  2013年—2017年云南接待游客统计表。

1)从旅游资源的分类看,丽江古城属于__________旅游资源,路南石林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

2)云南是我国的旅游大省,2017年旅游收入达6900亿。简述云南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3)据图分析2013—2017年云南游客数量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1)人文    自然 (2)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地域组合好;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与全国各地相连;市场条件较好,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愿望在增强;日益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等(3)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国内游客增速更快,原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游客数量增加;基础设施的改善,出行方便;区域接待能力增强;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旅游宣传,提高知名度

【解析】

本题以云南省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考查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主要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丽江古城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路南石林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2)考查云南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种类、地域组合、交通通达度、市场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地域组合好;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与全国各地相连;市场条件较好,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愿望在增强;日益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等。

3)考查区域旅游人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据图可知,云南省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国内游客增速更快。主要原因从经济发展速度、基础设施、区域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游客数量增加;基础设施的改善,出行方便;区域接待能力增强;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旅游宣传,提高知名度。

【点睛】旅游资源的价值

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景观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康体娱乐价值

利用旅游资源能满足旅游者康体娱乐的需要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9.(28分)云南省是我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的省份,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云南省简图

材料二:云南省六大流域水土流失的分布状况

1)从内、外流区的类型看,云南省为____区。云南的省会A夏季凉爽,其原因是____。云南省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8分)

2)云南省六大流域中,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流域。(4分)

3)分析云南省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8分)

4)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云南省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

【答案】

1)外流;纬度低,海拨高;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8分)

2)长江流域;红河(4分)

3)原因:北回归线穿过;地跨热带、亚热带;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西部有高大山脉;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等。(8分)

4)治理对策:(封山育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调整农业结构;实施生态移民。(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内、外流区的类型看,云南省内的河流都最终流入海洋,所以外流云南的省会A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上,纬度低,海拔高,夏季凉爽,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云南省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2此问简单,云南省六大流域中,从材料二可知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比例最高的是红河流域。

3)云南省植物种类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位置、气温、降水、地形、地域差异等方面。北回归线穿过云南省,该省地跨热带、亚热带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同时西部有高大山脉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因而云南省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等。

4云南省地势崎岖不平,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为了治理水土流失,云南省可以采取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保护植被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等方面。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地理,重点考查自然地理特征、物种丰富的原因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0近二十年来,云南省发挥其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的优势,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是通往东南亚的门户。由于地壳运动活跃,云南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相差可达6000多米。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中草药、烟草、香料、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

材料二:          

1)简述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

2)分析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的自然区位条件。

3)判断云南省第二、第三产业的特色部门,并简析其形成条件。

4)为优化能源结构,云南省将适度开发新能源。推测云南省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并简述理由。

【答案】1)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型转变为“三二一”型)

2)多山地,地势起伏大,且纬度低,垂直分异显著,水热条件变化大,因而农产品品种多样;地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地势高,作物生长周期长,因而农产品品质优。

3)第二产业:可以利用丰富的烟草、中草药,发展烟草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和电力工业。

第三产业:可以利用独特的地貌景观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临近东南亚多个国家,可发展交通运输和国际贸易业。

4)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丰富。

太阳能,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或答:风能,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冬季受南支西风影响,且海拔较高,风力较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云南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资源优势和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及新能源的发展前景。

【详解】

1)据三大产业比重变化图可以分析得出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017年三大产业比重大小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云南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相差可达6000多米。地形复杂多样,水热变化大,因此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主要考虑水热充足及高原地形作物生长周期长等有利条件。地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地势高,作物生长周期长,因而农产品品质优。

3)云南省中草药、烟草、香料、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依托这些资源可以发展烟草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图中该省煤炭、铁矿、铜等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和电力工业。第三产业发展可以利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地貌景观和多样的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临近东南亚多个国家,可发展交通运输和国际贸易业。

4)云南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丰富;太阳能丰富: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