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之王!长白山深山里的鲜人参,炖一锅人参鸡汤,滋补全家人~

 雨木风叶楼 2019-11-01

现代生活节奏飞快,经常加班熬夜,长时期透支身体。正所谓“春困秋乏”,秋天的天气比较干燥,但气温适宜,特别适合偷懒打哈哈,人也特别容易感到浑身乏力…

所以,办公室的领导,总想着买点啥好吃的,来给大家补补身体。领导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参”。

关于人参,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补五脏,安精神,安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可见,对人参的滋补价值是自古以来就被公认的上层佳品。

可是一说到人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稍微买一点就是几百上千元?其实,好的人参不一定贵。

市面上很多人参都是打着野生人参的旗号,要知道野山参是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生长年限长,还经常遭受鸟类的侵害而夭折。现在真正的野山参几乎已经绝迹了,而且真假难辨,就算是有,那价格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吃得起的!

现在市面上有的基本都是园参,顾名思义,这样的参是在参园里长大,生长周期短,栽种4-10年收货,关键是价格十分亲民,几十块就可以完全满足营养需求!

未经风干脱水处理的鲜人参,甘香鲜美,还保着泥土中刚带出来清脆鲜爽的口感,营养价值足足的!

为了找到一支真正靠谱的好人参,我们寻找中国优质人参版图,遍地搜寻,才终于把目标锁定在北纬42°的长白山脉

这里森林密布,人为破坏轻。腐殖土和无污染的地下水,让这里成为中国首选的稀缺珍贵药材基因库之一,也是国内极好的人参栖息地

张大爷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地地道道的一名参农,今年68岁,已经种参二十八年了。为了培育出野生状态下的人参,张大爷的参园选址在长白山密林深处,使用森林的生土种植。深圳spa

一年中除了冬天的3个月,其他的9个月,每天张大爷都会在山上看参。为了方便,还在参地旁边搭了个简易的小房子,平时吃住就在这房子里,没有人,没有电视,能陪着张大爷的只有人参!

种人参需要很好的耐心和恒心,为了给人参保温,防止雨水侵袭,种参前要搭参棚,张大爷和家人们走10公里的山路,只能用肩膀背着搭建参床的工具,一趟一趟地把工具背到山上。

人参喜热,最怕伏雨,加上山坡上风大,容易吹飞参棚的薄膜,因此参棚的高度,只有30cm。山地土壤肥沃,杂草很容易滋生,人参出苗后,张大爷便要时常跪在参床的两侧,为人参除草。

种植过程不施化肥不打药,主要靠土壤给人参提供养肥,所以好的人参对土壤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张大爷说:“我的人参只在这块林子里生长三年,然后就得换另外一块林地”。因为3年后便会将参地里的土壤肥力吸收的所剩无几了,不利于人参生长。这时就必须要将参苗一棵一棵挖出来,移栽到另一块参地栽种两年。

熬到第五个年头才能开始起参,拆参棚,剪上茎叶,刨土,厘清参须.......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5年的坚守,让张大爷参园产出的人参,年分足,个头大,人参芦头饱满,根须部位布满了营养丰富的珍珠点,用刀一切嘎嘣脆,肉质皎白肥厚,浆液充足。

在长白山深处,像张大爷这样的参农有很多,他们为了生活,常年守在山间种参。每一颗人参的背后都是参农们日日辛苦的付出

这段时间,张大爷参地里的部分人参可以收成了,一早上天还没亮,他就带着亲戚们进山给我们刨鲜活的人参。

张大爷说:只有现挖的人参,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人参的新鲜人参皂苷的活性

未经风干脱水处理的鲜人参甘香鲜美,还保着泥土中刚带出来清脆鲜爽的口感。清甜可口,性温而平,不容易上火,吃法也是多种多样。

1、冲泡

鲜人参切片,取5-10片放入杯中,冲入开水,代茶饮用,反复冲泡多次参茶无味之后,将参片放入口中嚼食。

2、泡酒

将鲜人参洗净后,整棵放入酒瓶,用50~60度白酒浸泡1月以上,每日小酌一杯。

3、人参鸡汤

鲜美的参香,可以巧妙地融合在各种膳食当中:参鸡汤无疑是最完美的演绎,越炖越醇,越熬越鲜。小时候妈妈看到日夜幸苦的爸爸,总会煲一锅人参汤给爸爸补补身子

入秋后是人体进补的好时节,也是长白山鲜人参采挖下山的日子。

当然,人参的年限越长、价格越高,可以根据需要选购,6-7年买来送长辈、送亲友,贴心又体面;4-5年可用于日常进补,参味浓郁。

为了保湿和提供氧气,挑拣称重后,带着土放入铺着苔藓和冰袋的快递箱中,第一时刻地新鲜封锁,因此人参表面沾有泥土是正常现象。让大家在打开包裹时,都能嗅到长白山清冽的森林味道。

【温馨小提示】

1,大家收到人参后,不沾水冷冻,可以放几年,沾水放冷冻也可以放一年;

2,还可以洗干净,直接阳光晒干保存,可以保存数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