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熟悉的唐三彩,真的都是随葬品吗?

 思明居士 2019-11-01

说起唐三彩,可能很多朋友都了解一些。但是关于唐三彩,我们的误会也不少。比方说,可能有不少人觉得,唐三彩是一种陶瓷器、瓷器,实话说本马前卒小时候也是这么认为的,经常把家里的仿制唐三彩称为陶瓷。但是其实呢,说陶瓷器还勉强可以,说瓷器就不对了。这是因为唐三彩表面的那层釉质并不是瓷器所用的钙釉,而是铅釉,所以它是釉陶而非瓷器。另外,唐三彩要分两步烧制,先烧素胎,而后上釉,在这第二步的烧制温度也比瓷器要低不少,故而又称之为低温铅釉

人人熟悉的唐三彩,真的都是随葬品吗?

三彩女俑

如果说这个误会还属于比较浅显的,那么另一个误会就有点深了,属于典型的“学术性误会”。为嘛这么说呢?因为这个误会是由于早期的学者们掌握的资料有限而造成的,进而在广大爱好者当中也产生了影响,所以这个锅,还得学界先背一背。具体来说,就是认为唐三彩是专门用来随葬的明器(亦可称为冥器)。

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绝大多数唐三彩,都是唐墓里出土的;

第二,唐三彩的铅釉有毒;

第三,唐三彩器物的质量不如瓷器。

这三点理由,可以说都是客观事实,但是三个客观事实加起来是否可以得出唐三彩只是明器的这个结论呢?这就值得打个问号了。当然,我们要承认,唐三彩器物中最有代表性的雕塑类,比如武士俑、马、骆驼,都属于专门的明器,这是唐代的典章制度之中明确规定过的。

人人熟悉的唐三彩,真的都是随葬品吗?

三彩载乐伎骆驼俑

但是唐三彩的种类很多,除了最典型的这些雕塑,还有小件的玩具、建筑构件以及容器。玩具和建筑构件本身就是实用的,我们重点要讨论的,其实是三彩容器。比如下图的这件色彩艳丽的三彩碗,来自于陕西乾县的永泰公主墓当中,造型模仿西域的金银器,特意在腰部做出一道折棱。其整体非常精致,虽然出土于墓中,但是若真的拿来盛水盛酒,也并无不可。

人人熟悉的唐三彩,真的都是随葬品吗?

永泰公主墓出土三彩碗

再比如下面这件三彩象首杯,来自于西安南郊的一座唐墓之中。杯子的底部做成大象头部的形状,鼻子巧妙上卷,形成一个把手。它的造型仍然有意模仿了西域的金银容器。

人人熟悉的唐三彩,真的都是随葬品吗?

这些三彩容器的造型,均与实用器并无多大区别。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能够使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没有可能也被唐代人拿来在日常生活中用呢?接下来,我们先一一来看支持唐三彩是随葬明器的理由。

第一,唐三彩确实大多来自墓葬。说起来,古代的收藏家也很少见到这些东西。是到了近代,随着施工,河南、陕西地区有大量唐三彩出土,才逐渐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从考古角度来讲,我们常发掘的对象除了墓葬还有遗址,遗址的种类也不少,比如古人的房屋、城池、宫殿等等。但是唐代的遗址数量本就远远比不上墓葬啊,而且遗址大多破坏严重,里面往往连一件完整的器物都很难找到,而墓葬由于被深埋在地下,只要不被人盗掘,那么墓中的随葬品还是很有可能完好保存下来的。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形成“唐三彩都来自于墓葬”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们要明白,这种认识本身是基于考古材料的不平衡性,并不一定客观

第二,唐三彩的铅釉有毒吗?的确有。当时人真的深刻意识到了铅的毒性吗?应当说,一些人也是知道的,比如唐代把西域波斯传入的氧化铅称为密陀僧,《唐本草》据记载说密陀僧有毒。然而这种毒性并没有妨碍唐人以之入药。唐代妇女也经常用“铅华”来化妆。另外更重要的是,唐人表示,我们连丹药、五石散都不怕,在乎釉里的那点铅元素了?所以,铅有毒,并不能构成日常生活不用三彩器的必然理由。

人人熟悉的唐三彩,真的都是随葬品吗?

第三,唐三彩容器论吸水率、论光亮程度确实都不如瓷器。比如唐三彩的吸水率在11-13%左右,而瓷器的吸水率普遍在1%左右。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唐代普通人日常用的器皿,还以陶器为主呢,三彩容器的质量总要比陶器好很多吧?如果陶器都可以接受的话,使用三彩容器又有何难?

所以综合来看,这些理由虽然看上去都有理,可是并不能由此就把唐三彩“开除”出实用器的名单。近年来,随着一些重大考古发现的问世,使得我们对唐三彩的认识大为丰富,也为解开唐三彩功用之谜提供了新的材料。其中最有意思的发现,竟然跟一位非常有名的唐代大诗人有关。具体情况是什么?且待下篇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