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信息管理]04:如何实现低成本、全方位、全平台的信息捕获

 毖晟 2019-11-01

在第二节课粉丝提到信息收集的案例,今天这节课就来着重介绍如何低成本、全方位、全平台的信息捕获。

信息收集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信息,它们来源不同、场景不同,形式不同,可能只是知乎的一篇文章、微博的一条评论、老板的一句教诲、 Kindle 的一段例证、地铁的一副海报、播客的一段音乐、脑海中的一个念头等等。
那么,你能否做到,只要是有价值的信息,无论其形式、类型、载体如何,只要你想,都能迅速、低成本地将其捕获,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资产?
其实,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整理越来越不重要,因为搜索功能的强大,只要把信息收集起来,哪怕不做任何整理,需要的时候通常也能搜到。因此,对于刚刚入门信息管理的新手来说,性价比最高的技能就是「信息捕获能力」了。这节课就跟你聊一聊,如何构建「立体化」的信息捕获系统。
 

捕获究竟是什么?

首先,咱们先明确一个概念,搞清楚,信息的捕获到底是什么?
第一点:信息捕获不是收藏、不是转发、不是评论。
我发现很多朋友遇到有价值的文章,习惯性地收藏或者转发到群聊、朋友圈,然后产生一种「我已经拥有了它」的幻觉。事实上,你心里肯定也清楚,这些你通过收藏标记所拥有的信息和那些散落在互联网世界的信息,没什么区别。

如果收藏、点赞、转发、评论,都不算对信息的捕获,那究竟什么才算呢?我在这里罗列几条比较重要的标准供你参考:
  • 信息不管来自哪里,能聚合到一起,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

  • 对信息的正文可以添加补充信息,贴标签、加链接或者删减重排格式;

  • 这些信息会纳入到预设好的处理流程,而不是放在那里,几年、十几年都不再看一眼;

  • 因为你的捕获以及后续的加工分类整理,信息将更容易被检索调取。

在这里提到的捕获,是我们教程上一「信息收集环节」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也是我们进行后续信息处理、分类、调取、输出、内化的基础前提。 

信息捕获的关键点

信息收集这部分是一个被很多人看不上的环节,因为很多人会觉得不就是把信息存下来吗,这能有什么技术含量?
恰恰相反, 这个环节,涉及到众多场景和工具,而且做与不做的表面差异不大,是信息管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大坑,我先来给你解释下,为什么我如此重视信息捕获。

1. 信息捕获是信息管理流程中对成本最敏感的阶段

问你个问题:如果在微信里看到一篇特别有价值的文章,想要把它存到电脑,你会如何操作? 
很多朋友回回
首先用微信发送给自己,然后在电脑打开这篇文章,复制
粘贴全文,新建一个 Word 文档,粘贴,保存,重命名。整个过程大概得半分
钟的时间,偶尔遇到排版或者图片丢失的问题,那就要更久。
其实哪里需要这么麻烦,掌握正确的方法,整个过程,只要 1 秒钟,可以提升
几十倍的效率。
有些人会说,听起来挺厉害的,其实也没节省多少时间嘛,就算我每天复制粘贴10篇文章,不也就比你多花了10多分钟吗,这,也不算什么吧?

是的,每天10分钟的确不算什么,但是你忽略信息捕获更关键的一点,也是这个阶段最大的特征:对成本的高度敏感。我们在这个阶段不能单纯地计算每一次高效的和低效的捕获动作在时间成本上会相差多少,而是当你的信息捕获成本偏高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很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你觉得「有点麻烦」,很大概率就「再说吧」。
所以,你看不上在输入阶段的系统优化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你将错过非常非常多原本应该捕获但最终却懒得操作的高价值信息。 

2. 信息的捕获质量决定后期处理和调取难度

信息的捕获除了时间上的差异,其实还有完成度的差异,不同的完成度决定下一步的编辑加工成本。 
举个例子,比如你听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讲座,听完之后你把 1 个小时的录音直接存到电脑硬盘,这个过程比听讲座的时候记笔记或者使用语音转文字服务要省时省钱,但是今后一来没办法直接搜索音频内容,也不能快速的回顾要点,要分享给其他人也只能给一个大概,跟朋友说「在音频大概快结束的时候有讲到一个关于『内心边界』的观点,你可以听一听」,这个体验太差了。所以,虽然我们在最初的时候看起来节省了时间,但给后续的工作增加了不小的负担,甚至从调取成本来看,和没有捕获没啥本质区别。
因此,我们后面介绍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捕获质量」,让你在第一步就尽可能完成信息的预处理。关键的是,这个过程并不必然增加额外成本,有时候反而会更节省时间。
 

3. 信息捕获需要一整套系统

信息捕获,其实是一个难度系数相当大的工作。你每天接触的信息的主题、内容、载体、类型都各不相同,因此,这不是一个原则和几个方法就能解决的小问题,相反,它需要一个一个场景,逐一磕下来,而且由于不同的信息类型相差悬殊,捕获存储他们的工具也并不相同。当然,通过这节课,你可以省去这个过程,我把主流的信息类型及最优秀的捕获方法已经为你总结好了。 
但是作为信息管理的一个模块, 这部分的迭代优化几乎没有尽头,随时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更高效率的信息捕获方式,比如 Apple 新推出的捷径 App 可以让你用语音的方式快速触发信息捕获系统,锤子手机更是将闪念胶囊作为主打功能,越来越多的工具都通过各种方式让信息捕获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当然,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将各种信息捕获的好方法在第一时间推荐给你。
 

信息捕获的解决方案分解

下面,我就来逐一地跟你介绍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信息类型,以及可以用哪些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去捕获它们:
这里面会涉及到不同种信息类型以及配套的入门、中阶、高阶的工具,每一款都是经过我精心挑选,基本上都是顶级的生产力工具。

纸质书籍
  •  iOS:涂书笔记

  • Android:萝卜书摘

阅读纸质书籍如何才能将重要的信息捕获到我们的系统中呢?
市面上目前有不同的几种流派,比如有些建议把笔记写在标签上然后贴在书上; 还有建议打印一张表格,用 30 多分钟的阅读把表格填完;也有涂抹各种颜色的荧光笔或者简单在文字下面划线的方式。
不管是以上哪种方式,都很难跳过一个步骤:把文字再敲进电脑。当我们千辛万苦阅读了一本书之后,还要再一页一页翻一遍,把所有重要内容敲出来,这个体验不怎么好。还好,随着 OCR 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了比较成熟的工具帮你来完成这件之前做起来很麻烦的工作,提升你的阅读体验。我首先推荐「涂书笔记」这款 APP,操作非常简单,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精彩的句子或者例证,只需要用手机拍摄然后调整扫描范围,一键就可以把纸质书的文字识别成为可编辑的文字,还可以记录页码,添加心得笔记。
这样当你读完一本书之后,就可以一键将整本书的笔记导出存储,这本书最精华的内容就成为了你的知识资产,可以在以后被你随时调取使用。
如果你用的是 Android 系统的手机,也可以选择萝卜书摘,使用方法和涂书笔记类似,而且随时 OCR 技术的持续迭代,使用体验也越来越好。


Kindle 电子书
  • 推荐:Clippings.io

  •  Mac:Kindle for Mac

  •  Mac:Klib

  •  Win:Kindle Mate

如今,我越来越依赖 Kindle 阅读电子书,它的便携性以及自带高亮、笔记功能都让阅读的门槛变得更低。让我特别惊讶的一件事情是很多朋友虽然在阅读的时候会高亮,但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把自己标记过的书摘保存下来,这等于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工作,收获的时候反而放弃了。
所以我今天跟你推荐几个能帮你把 kindle 里面的高亮内容和笔记导出的工具。
首先推荐的是一个网页服务,叫做 Clippings.io,这是一个免费的服务,可以帮助完成笔记整理和导出工作,支持导出各种格式的文件。

不过这两款工具都需要付费,建议你先尝试下 Clippings.io,基本的需求都可以满足,确实有更高频的需求再购入专业的工具。
P.s. Kindle for Mac 的最新版也支持了导出笔记功能。

    网页浏览器

  • 印象笔记剪藏插件
    虽然手机端越来越方便,但还是有很多阅读场景需要在电脑上完成,尤其是一些主题研究,需要一次阅读几十甚至上百篇文章,类似前面的问题,如何把网页的内容快速捕获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隆重介绍下咱们整个信息管理课程最核心的工具:印象笔记,我们后面会陆续介绍它强大的功能,这节课主要会给你介绍印象笔记超强信息捕获能力。
你可以在 Google 或者搜狗、百度搜索 印象笔记 剪藏 ,然后下载匹配你浏览器的剪藏插件,只需要简单的安装登录,以后阅读到有价值的文章,只要点击一下插件,文章就会自动保存下来,而且是将内容直接保存到本地,即便网上的链接失效,印象笔记里的内容也不会丢失。

这个剪藏工具有各式各样的剪藏选项,支持网页正文、隐藏广告、屏幕截图等各种方式,算是一个低配版本的阅读模式及图片标记插件,在所有的浏览器插件中能排进必装的Top5啦。
当然除了使用剪藏插件,也别忘了试一试直接复制粘贴的方式,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几乎所有的信息管理工具的粘贴都有两种形式:粘贴 or 粘贴并匹配目标格式,绝大多数情况下推荐选择后者,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性。例外情况是有时候网页原有格式排版更加清晰美观,比简化后的格式要清晰美观。

微信文章
转发到 我的印象笔记
微信应该是我们工作生活中打开时间最长的工具之一,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微信,那么如何才能将微信里的文章快速存储下来,并且可以对内容高亮、评论、整理呢?
还是使用印象笔记,把一篇微信里的文章保存下来,可以在 1 秒钟完成,快如闪电。不仅速度快,而且当前所有类似工具中剪藏的体验最好,如视频展示的一样,不仅能把文章标题、全文保存下来,所有图片、格式不会丢失,同时剪藏的日期、时间、链接都会保存,还会自动贴上 微信 的标签。值得一提的是,微信里印象笔记的剪藏不仅可以保存文章,聊天记录、图片、文件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捕获到印象笔记,非常方便。
设置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注册一个印象笔记的账号,在微信里搜索关注我的印象笔记账户,然后按要求绑定账号,之后遇到想要保存的文章,只需要点击右上角,再点击印象笔记的图标就完成了,所有前面提到的保存、重命名、发送等环节,全部都由系统在后台帮你自动完成。 

今天的作业是,把这篇文章用上面的方法存到你的印象笔记去!

微博博文
把微博的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的方法和保存微信消息的方法类似,首先我们需要搜索并关注 @我的印象笔记 账号,按照置顶的指引绑定你的印象笔记账户。今后再看到一些有价值的博文和图片,直接在评论区留下 @我的印象笔记 或者转发这条信息并选择私信给 @我的印象笔记 账号,相关的内容就会自动保存到你的印象笔记里啦。
如果你使用的是 Moke,也可以试试直接长按后选择 保存到印象笔记 的服务,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直接发送到任务管理工具效果也不错。

   灵感和妙语

  • 入门:印象笔记

  • 进阶:任务管理工具(OmniFocus、 Todoist )
    记录灵感是我非常非常重视的一个场景,我在这件事情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去思考
    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给大家介绍下现阶段我比较推荐的几种方案。

入门方案: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这几年也在不断优化它的信息输入体验,你可以通过通知栏的小组件或者 iOS 的 3D Touch 来快速记录一段内容。

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微信收藏,快速记录你的灵感,电脑端微信同步,剪辑素材。还可以分享,生成图片等。
进阶方案:任务管理工具
印象笔记虽然在持续优化体验,但是用它来在手机端快速输入信息还是觉得有点重,而且关键是很多时候要输入的内容非常简单,甚至就一句话或一个词,这时候新建一条笔记存储也并不合适。
另一方面,咱们后面会介绍 GTD,每天都会在任务管理工具的收件箱中记录很多临时任务,类似「周三下午三点之前小组讨论」、「明晚上给刚认识的葡萄牙妹子发短信」 ,记录临时任务的场景和我们记录一些灵感、妙语的场景是非常类似的,事实上根据 GTD 的建议,「任何想到的消息,不管是否可执行与否,都应该先记录到收件箱」,所以,事实上,灵感其实更应该归属到这个范畴之内。

用任务管理工具记录灵感再花时间集中筛选整理到笔记中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个人就在使用这种方式。
日记
入门:印象笔记
进阶:Day One , Pendo , 素记等
小懒人本科阶段喜欢纸质日记,写了差不多有四五本。
最近有用过一阶段Pendo,目前很多app都做的不错,大家可以根据习惯和评分试用一下。
记日记是一个好习惯,能够让你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还有一些生活的细节。小懒人上次在印象笔记里搜关键词跳出了本科时候在钢琴房拍的一个妹子的背影,看着那时候的文字,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

    人脉

  • 入门:微信标签

  • 进阶:印象笔记

  • 高阶:钉钉 or Notion

通过对微信好友贴上合理的标签,能够实现最基础的人脉管理,不要懒得贴标签,等你需要的时候这几个标签能够帮你快速找到这个关键人物,也许就能给你节省好几个钟头的时间呢。
我自己的习惯一般会贴三种标签,首先是行业,其次是地域,最后是评分,供你参考。进阶到话可以试试印象笔记。

使用印象笔记进行人脉管理,通过对每一次交流的简单记录,对重要伙伴的信息都不会忘记。通过标签还能筛选一些重要的客户,比如在月饼节的时候送上祝福,可以说非常实(gong)用(li)了哈哈

    向多人收集信息

  • 金数据、麦客表单、石墨文档表单

大部分情况下的信息收集都是独立完成的,不过实际工作生活中,还存在一种情况是我们需要向多人,甚至是不特定的多数人收集信息。比如公司要给大家发福利,统计每个人的地址和收货时间等信息。
相对于传统的单线联系或者让大家把信息统一发送到微信群,其实更好的方式是利用表单,只需要分享表单链接或二维码,大家就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填写,而且可以在表单中把要求写清楚,避免填写错误和漏填的情况。
如果你没有那么复杂的信息收集项,使用石墨文档即可,通过表单收集的信息会直接记录到石墨文档的在线表格中,体验很不错。

小懒人推荐“麦克表单”,操作简单,之前小懒人就是利用它做的本科同学录。然后利用QQ群邮箱发给同学。

因为篇幅有限,还有很多额外的信息类型我就不详细展开了,用推荐列表的方式介绍给你
密码:
o 入门:印象笔记(加密功能)
o 进阶:Apple 或者 Chrome 浏览器内置的钥匙链功能
o 高阶:1Password ,lastpass(小懒人自己在用的)

照片:
o 入门:硬盘备份(小懒人自用,最笨但也最安全)
o 进阶:百度云盘、 iCloud 备份、 Google 相册
o 高阶:NAS

图片
o 入门:文件夹
o 进阶:Eagle

今天的课程总结

今天的这部分内容有点类似于「信息的收纳利器推荐」清单。小懒人也喜欢研究各种神器,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因为自学了点编程,很多能自动化操作的也用程序实现(大概是法学系里面最会写代码的了哈哈)
我们这一节课提到了很多次印象笔记,是的,这款工具在我们即将打造的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中承载着非常丰富的职能,也是我们重点推荐的「信息的收纳利器」,它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是信息管理工具、知识管理工具、第二大脑、轻量级的写作工具等等。
我建议你循序渐进的进行:
1. 初期,尽量让印象笔记完成所有的信息的输入和管理,让印象笔记作为绝对的信息和知识管理中心,你可以用印象笔记存储一切;
2. 中期,使用 Drafts,Shortcut(捷径),OmniFocus 等工具提高信息的收集效率;
3. 后期,对信息的定位更加精准,将类似写作、密码、日记、任务等信息类
型转给更专业的 App 管理,比如 Ulysses、 1Password、 Day One。
让每一个工具完成它们最擅长的事情,而不是 ALL IN ONE,这是我这几年使用生产力工具最大的心得之一啦,希望你也能享受到每一款工具带给你的一次次小确定和大惊喜。
头像来自《蝙蝠侠 黑暗骑士》,Joker

补充

这节课提到了kindle阅读,小懒人在大三“暴富”之后才购置的,至今已经看了不下两百多本书,更不用说一些推送过去的优质公众号文章,还有一些课程教材(配合ipad,国外的纸质教材真TM贵)。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kindle也有手机app,而且多账号同步,最最实用的是阅读进度同步,比如最近推给大家邓公的书,发送到kindle云端之后多设备下载,样式自己调,而且,你在kindle上看的进度可以同步到手机等,无缝衔接。
再来个tip,国内的朋友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日版kindle,购买国行的。亚马逊的售后很好。
最后,没买kindle也可以使用kindle的app,配合咱们的首个去中心化知识共享社区,要看啥都有。
我是小懒人,希望你今天的课程对你实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