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偏远山区生活与教育现状(2019)

 timtxu 2019-11-01

露新兰公益助学2019-3季度广西助学行即将收尾。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在我们涉足的广西都安、三江两县偏远山区,看望已长期结对帮扶的300余名贫困学生,送上新学期的祝福。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切安好,希望他们在新学期继续加油。

社会在发展,在进步。近两年,每一次的下乡,总能感受到当地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的变化。

我想,我们作为常年身在前线的志愿者,有必要把最真实的情况做个阶段总结。告诉那些想去,但没有时间去的朋友们,和那些有想为偏远山区奉献一己之力的朋友们一点参考和建议,欢迎共同探讨。

现状:居住环境,基本生活有明显提升

近两年,随着政府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当地基本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住房。

还记得前几年,我们为了核实家庭情况的真实性,老师、孩子带着我们,翻山越岭2-3小时才到家。那些居住在深山里的贫困家庭,房屋基本是木瓦结构,残破不堪,当时要不是亲眼所见,的确很难想象。

面对如此艰苦的居住环境,政府主要有两个方面措施: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

危房改造:如今,因为村村通了公路,一部分原住在公路山底下的住户,政府建议他们搬迁到公路边,按政策标准给予对应补贴。同时,贫困户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低息贷款、或者“借砖”的方式,先把1-2层砖房造起来,改善居住条件。

当然,框架是搭建好了,虽然里面还是家徒四壁,但至少是进步。农户原有的地保留着,出行也方便了,后续可以继续通过务农,或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偿还贷款,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

移民搬迁:每个村,总有几个屯隐居深山,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但总体数量并不多。而在群山之间开辟一条水泥公路,又劳命伤财,意义不大。移民搬迁是最好的选择。

近两年,政府在县城郊区,以及每个乡镇开辟移民新区,大量建设保障住房。同时,让这些深居大山的贫困户选择搬迁,住上新楼房。有的地区甚至是整屯整队的搬迁。同时,家里有劳动力的,政府还安排他们在附近就业,培训上岗。当然,他们也可以自己选择外出务工。

暂时不适应的,是日常生活成本的增加。原来在深山有地种,吃喝自给自足。如今每顿都得靠买。但这都不是大问题。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利大于弊。走出大山,带来的是观念的改变。与时代接轨,才能脱贫致富。

总结:如今那些翻山越岭才能到家,住的是破旧瓦房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而光凭住房条件来判断这家是否属于贫困,显然有些片面。

贫困,更多是指家里失去劳动力(单亲家庭),或因为没有、缺乏劳动能力(父母年迈、残疾家庭),或是因为家里子女众多负担重,因学致贫。

现状: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

当年进山区,如同与世隔绝。而如今,除非是遇到狂风暴雨等特殊情况,大部分时间,网络信号已不再是大问题。

近两年山区回访。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乡镇里,你找不到一家干净像样的饭店,而手机卖场永远声势浩大;有些贫困家庭,家徒四壁,家长可能舍不得买一套像样的家具,但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机,绝对是人手一部。

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疑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但凡事总有利有弊。

在山里的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对于本身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说,尚不构成威胁,但对于那些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害的。

他们不懂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没有人教,也没有人监督管理。手机到手,自然是娱乐为主。玩游戏,看电影,点赞,转发一些莫名其妙的链接等等。我们在回访过程中也发现,每到周末、节假日,山里的孩子无所事事,拿个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抱着手机可以玩上一整天。

当然学校是明令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在山区,当地的初、高中生全部都是寄宿制。

其中初中生周五下午放学后,到周日返校期间,可以使用手机;高中生只有每周日下午(11:00 – 18:00左右),有半天的外出休息时间,可以使用。

在校期间,有老师、教官等监督,管理非常严格。一般情况下是无法使用手机的。可以说,若发现有学生在平时使用手机登录QQ、微信和你沟通的,基本都有问题,值得注意。

总结:孩子从初中开始,就意味着离开老家,到乡镇中心去读书了。家长考虑学生安全,方便和孩子联络,给配了手机。所以孩子们使用智能手机这事,我们阻止不了。但他们不懂如何正确使用,这事我们可以指导。

现在我们有了不少学生的QQ、微信,还组建了QQ交流群。周末有时间,可以多推送一些优秀的APP,或分享一些好的手机学习方法给他们。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每个季度回访期间,当面给孩子们做一些正确指导。

我们不愿意看到孩子因为玩手机而耽误了学业,做总比不做好,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欢迎随时告知。

现状:大力推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

刚进山区的前两年,走访部分贫困户,确实给我们一种不求上进的感觉。曾听闻有第一书记下乡扶贫,送给贫困户一头羊,没想到当晚,就把羊杀了,美餐一顿。

另外,我们也发现,在这片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很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习俗逐渐被遗忘,被汉化。没有很好的保留下来。

近两年,在政府推动下,为让贫困户不以穷为荣,拒绝他们养成“等靠拿”的不良习性。大力宣传农业扶贫,鼓励他们通过技术培训,勤劳致富。如今有了不小的变化。

其中以“贷牛还牛”政策的推广力度最大。政府号召贫困户勤劳致富,不仅免费提供牛,还提供养殖技术培训。把牛养好,还给政府,就有收益。

前几个月,有时间参加了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也确实看到了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除了土猪、土牛、黑山羊这些,还有各种中草药,五谷杂粮。丰富的水果种类,如火龙果、百香果、沃柑、柚子、山葡萄等等。

另外,我们助学路上也看到过不少成功案例。早些年还是个贫困村,在政府扶持下,不仅保留了原始村落的风貌,当地人的生活习俗,还开发成了旅游景区,增加了民族特色文艺演出等环节。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如今,那些村里出去打工的人们都纷纷返现,在自己的家乡发展了。

总结:扶贫路上,我们不能一味的施舍。如今不管是农业,还是旅游业都发展起来了,或许还在萌芽阶段,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作为公益组织,不妨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支持贫困地区的农业、旅游业发展,也是一种奉献。

曾经我们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尝试,但终究不是很成功,也希望有机会能多向各位讨教学习,或许也能多出一份力。

现状:山村学校全面推进义均教育

在大多数人们的眼里,贫困山区小学应该是什么样子?还是破旧的老教学楼?脏乱的厕所?

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义均教育”。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简称“义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

近两年,山区学校都在推进义均教育发展,学校整体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基本都有崭新的教学楼,完善的学生食堂;为留住年轻老师,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不仅改进了办公环境,更有全新的教师宿舍;考虑到大部分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为保证安全,新建了学生宿舍楼和全新的厕所;为保证学生安全,还新建了校门和围墙。

提倡集中办学,教学点将逐步撤点并校。

以往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房屋破旧不堪,下雨漏水,桌椅老旧的学校,基本都属于教学点。

是因为部分小孩上学路途较远,所以在就近地点,专为学前班至2年级学生设立的分校。

现今确实还有这样的校点存在,但是极少数。随着生源的逐年下降,这些教学点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从表面上看,学校的环境改善了,深入了解不难发现,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依靠民间力量的协助。

比如全新的教学楼里,还用着老旧的课桌椅;很多教室空置,尤其是缺乏功能型的教室,比如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音乐美术类的教室等等。

再比如全新的学生宿舍建设完工,但多个房间空置,因为没有足够的铁架床,学生没有床位,仍然是三三两两的挤在一张床上,有不小的安全隐患。另外,就是校园文化建设薄弱。主要包括校园、教学楼墙面的布置美化、校园文化宣传长廊的建设等等。

关于学校每学期办公经费的使用

每当谈到与校园建设相关的公益项目,很多人对项目的真实性、必要性存在疑问,大家通常认为这些由教育经费来解决,不需要民间公益力量来解决。这种说法是有些片面的。

学校每学期的办公经费,是根据新学期学生总数,按每个学生300元的标准发放。比如某学校有100名学生,那么本学期该学校办公经费有30000元。除去每月电费、液化气费;教材费,办公用品开支,教师培训费等,最后也所剩无几。

不要说给学校做点什么项目,就是给老师换台电脑都难。

总结:依靠民间公益力量,为乡村学校建设锦上添花,或许可以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提前实现。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早几年享受到与城镇相近的教育资源,这事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学校方面不是说不可以解决。办公经费不够用,那就省着花。缩紧裤腰带,也许2、3年后也可以实现。但2-3年的时间,意味着期间有一批孩子享受不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到了中学阶段就会和其他学生拉开差距,最终导致厌学、辍学的发生。

提早解决,不就等于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了吗?

现状:学校老师的工作量和责任越来越大!

如今,随着政府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每个村小学的领导、老师都成了扶贫帮困的先锋队员。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每位老师都对口了若干贫困户,要定期安排下乡回访,送温暖。回来写材料。另外,为配合各项大小检查,老师们同样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

当然,学生的安全问题近两年也是老师工作的重点。住宿生越来越多,山里的孩子相对调皮,嬉皮打闹是常有的事。这也给老师添了不少烦心事。

总结:我们接触过不少公益机构、企业、志愿者,在设计任何公益项目的时候,出发点都是为了山区的孩子好,这没有错。但也要兼顾到,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不给老师增加工作量,她们确实太辛苦了。

写在最后:

在我们涉及走访的广西都安、三江,包括我们走过的云贵川其他地区,至少已不再是电视新闻里所谓的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形了。

坚持与时俱进,因为时代在发展,在进步。

我们的助学项目每年都在改进。如果您有意关注偏远山区,关注留守儿童。未来可以更多的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以及学校教育资源上的给予支持。

如您有更多好的建议,欢迎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