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的民营医疗或将倒闭?深圳最大规模医疗招聘引发的蝴蝶效应

 健康福禄寿 2019-11-01

深圳爆出史上最大规模医疗招聘,以公立医疗机构为绝对主力将在全国招聘1673个岗位,5873名医疗人员,充实到62家公立医疗为主的机构。对此,深圳民营医疗未来的发展将受到怎样的冲击?!

本文来源:卫医小得

作者:王小卫

近段时间,关于深圳史上最大规模医疗招聘的信息多次出现在行业圈子的分享中。作为持续关注深圳医疗市场多年的从业者,深圳的民营医疗的后续发展感到悲观。

这次以公立医疗机构为绝对主力全国招聘1673个岗位,5873名医疗人员,充实到62家公立医疗为主的机构。同时在薪资,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强力承诺。可以预见在提升公立医疗临床解决能力的同时给民营营利性医疗机构带来巨大生存压力。我们主要是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01分流效应

让民营无流可用,门诊数量进一步下降,民营医疗机构面临无人可医,准备关门。因为没有看到招聘人员的专业组成。我设定75%的招聘人员为临床医生。公立医院的门诊处理能力将极大加强,保守估计新增门诊处理能力可达到264285人次/天。相当于3304个民营门诊的处理能力。这部分流量被强大公立体系吸引承接,直接导致民营门诊无人可医。如果按照全深圳4000家民营医疗机构总数计算,被完全分流的民营门诊占比可达到83%。

02占道效应

让民营无路可走。公立医院在传统的大医疗之外,同时在医保之外的医疗项目如医美/口腔/体检/生殖,持续发力。这些项目毛利相对高,主要消费在医保项目之外,依靠公立医院强大的引流效应,这些既往作为民营医疗的优势赛道,会被逐步挤占。例如公立医院的体检/VIP体检规模已经占据了体检行业近80%。公立扩张,人员加强,巨无霸加入民营传统的赛道里,可能会是秋风扫落叶的凛冽。

在过去的几年,深圳是作为医疗行业改革者和创新者的角色出现的。开放医生集团设立,降低医疗机构设置难度,放开医保资格申请,优化多点执业政策,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实施……,这些方案和方向,无不显示这个中国最开放包容城市胸襟和魄力。但是在医疗领域因为各种不同的角度、条件和认知,这些特殊的大手笔操作,或将使民营医疗的生存越来越艰难。

深圳的民营医疗从业者尤其是投资者管理者需要进行深刻思考和未雨绸缪,提前做出应对之策。

作者信息

王小卫(微信id:latitudelife)

医疗行业投筹运管专家,持续思考和实践医疗模式及产品创新经验超过12年。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复星健康险与健康管理集团诊所网络执行总经理。希望与同道一起推进行业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