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走高,口碑不但攀升,主演的演技也被观众认可。 《少年的你》虽然是一部青春剧,但并不是甜甜的,美美的,而是把目光聚焦在青春期最残酷的东西——校园暴力上,并将其全都摊开来、撕碎了给大家看。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陈念,因为同校女生胡晓蝶的跳楼自杀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顿之中。在胡晓蝶死后,并遭到了以魏莱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 一次偶然中,陈念邂逅了名为小北的小混混,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小北答应陈念在暗中保护她免受魏莱的欺凌,没想到这一决定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让观众看这个现象并不重点,重点在于思考感悟在这件事背后蕴含的东西,如青春、成长与爱。所以,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青春美好快乐成长呢? 有人说,孩子的教养就是家长的教养。这就话看似绝对,但却有一定的道理。通常来讲,从出生到长大,一直陪在身边并影响教导孩子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在孩子年纪尚小,对世界认识不清的时候,告诉他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食物可以吃,在他们对某些事有不好情绪的时候,告诉他们什么是成长,什么是宽容与和睦。 但反过来说,如果家长在孩子年少懵懂的年纪,给孩子讲的都是如何耍心机,如何斤斤计较,而且还会在公众场合与别人因为一点小事而破口大骂,随后还会告诉孩子:“这些人太没有素质,只有她才是最好的。” 这样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最后可能成为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即便是曾经讨厌过。 就像《少年的你》中魏莱的父母,在面对警察的调查时理直气壮地说: “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我和他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自杀了。 有时候,很多父母觉得只要给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生活用品和生活质量,孩子就会比其他孩子都好,都优秀,但其实,最好的标准也是他们认为的最好的, 对孩子来说未必。 父母可能给了孩子他们认为的最好的教育,却没有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也没有做好榜样,他们不仅极端,自私,还没有一丝的同情心,孩子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并且认为自己是对的。 有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为了孩子,请做一个清澈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这首歌大家应该都会唱吧,每当哼起这个熟悉的曲调,总有一种幸福,父母是孩子心灵最温暖的港湾,也是孩子最坚固的避风港。 影片中的女生陈念,在最最无助绝望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四处逃窜的妈妈。眼泪和鼻涕一起嘀嗒到手机上,她还要调整呼吸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很快乐,这是她对妈妈的依赖和憧憬。 但她的妈妈却不知道她正在经历什么,内心又是何等的痛苦,同时又是多么希望得到妈妈的帮助和支持,但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这些,他们或许不知道,因为自己没有及时感知到孩子的异样,给不了孩子需要的保护,会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遭遇多少黑暗时刻。 身为父母,保护孩子不受伤害,不受欺负,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心愿之一,但这种保护不是无理取闹,更不是纵容孩子去欺负别人,而是引导他们正确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孩子。 就像阿甘在受到同学嘲笑时,他的妈妈给他说的那样:“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你和其他人没有区别。” 尽管没有上天的眷顾,但如果有妈妈正确的教导和保护,人生可以过得美好幸福。 在一些父母的认知里,孩子就要听父母的,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孩子一提出反对意见,就会大怒道: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 在长期不被尊重的情况下,孩子的身心就会受到影响,容易走向极端,就像《小欢喜》中乔英子一样,不仅崩溃轻生,还患上了心理疾病。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不要把你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从中正确引导、支持,培养他们有对事物的判断思考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 “不是每一个少年的你,都能遇到小北。” 其实,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有没有物质、财富上的丰盈,重要的是有父母的陪伴、支持、引导与爱,让孩子心怀希望与善良,拥有美好的品格。 这样一路走来,不管会不会遇到小北,也会拥有美好的青春与快乐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