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1 曾经看过一期的《朗读者》这个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传递的文化气息,让我在当下的浮躁社会节奏中拥有宁静的力量。 刚好在一期的节目中,看到陈数和董卿的同框,瞬间上了微博热搜。岁月在她们的脸上留下了独有的风韵,优雅又自信,沉淀了智慧与内敛的美。 举手投足间,让“韶华易逝,光阴流转”再无踪迹可循。岁月并没有让她们饱受风霜,反而留下了生命不可辜负的美好。 真是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02 人到中年,总为生活和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却常常忘了照顾好自己。仿佛拥有更多便具备更多的安全感。于是胡吃海喝,投机取巧,追名逐利……于是,身体没有健康,灵魂深处没有修养。 我们羡慕这样的女人:知性又优雅。但这种美好并不是与生自来的。让人羡慕的身材与样貌,成功与精彩,从来不是靠自由和自我放纵得到的,而是自律。 想要拥有这样气场的人,一定自律到了极致,拥有强大的自我主宰能力。将自律融入日常生活中,从而远离浮躁,得到了岁月的宽厚。 自律的女性能够很好地兼顾得到和失去,陈数和董卿便是如此。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深刻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以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才发现自律者才会有自由。 当一个人缺乏自律的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是在受习惯和外界诱惑的影响,或者说容易受他人思想观念所扰,就很难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很多人都羡慕别人开挂的人生,但想到背后付出的艰辛和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就打起了退堂鼓,于是自我放弃、随波逐流,毫无意义地耗费着生命。 山本耀司曾经说过: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自律的人,才可以改变人生。人不是因为优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会变得优秀。 03 自律说到底就是自我觉察和自我管理。 《选择的悖论》里曾经提到: 如果一个人选择过多,你在做某个选择,而放弃另一个选择时,你内心会感到不舍和痛苦。这是因为机会成本的影响。 比如在闲暇的时光,你既可以看书也可以刷抖音。当你选择刷抖音,就必须放弃看书得到的知识积累和自我提升。选择看书,就必须放弃刷抖音带来的快感。 当你做出一个选择,而不得不放弃另个选项所能带给你的利益。 但人性通常讨厌损失,心理学上有个名词“损失厌恶”。 一个人得了2000元钱和丢了2000元钱对内心的冲击,哪个更大? 显然,丢钱冲击更大。 人天生是损失厌恶者,基于这样的一种本性,人容易被它牵着鼻子走。 所以我们很容易在看书时想着抖音带来的快乐,刷抖音又萌生没有学习的罪恶感,陷入一种纠结又焦虑的状态。 容易一边胡吃海喝又一边幻想着自己可以拥有健美的身材,一边浑浑噩噩混日子,一边幻想这实现财务自由。 所以,知乎上就有针对这种情况得到过一个这样高赞的回答: 既然整天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没有半点目标可言,就不要做什么英雄式的梦,好好地甘于平庸。既要前程似锦,又要毫不费力,你咋不上天? 在《万万没想到》书中提到有个这样一个研究结果: 他们历经十余年,上至采访政界、商界无数名人,下至调查在校学生的成绩因何所影响。 最终所得结论是:一个人能否实现目标,跟任何性格特征都无关,除了自律。 真正厉害的人,都自律到了极致。 04 我们知道人性中的损失厌恶心理,总是想既想得到看书的充实,又想得到抖音带来的快感,双向都得到。这种纠结让我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任何一项活动当中。 那如何让自己做到自律呢? 意识到损失厌恶的存在,是自律的关键。 我们可以暂时遮住一个选项,做到限制选择。 自觉地把诱惑遮住,眼里只有单一的选项,并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你可能会逐渐地进入到一种叫「心流」的状态。 比如设置一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 因为一旦计划制定得难度太大,很难坚持下去,要么就是望而生畏,直接放弃了。 当我们完成一个,会获得成就感,这个成就感是一个短暂快感,是让你坚持下去的基本动力,使你全身心地沉浸到目前的任务。接着做了第二个,第三个......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过这样的规律: 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很多人错误地都把痛苦当作了自律,所以很难坚持。但当你享受到了自律带来的成就感,你就会发现:自律能够带给你发自内心的平静和享受。 因为你知道,自己在一天天地改变,自律已经变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05 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 身材好,说明你在嘴上自律; 气质好,说明你在学习和修心方面自律; 人缘好,说明你在脾气性格上自律; 事业好,说明你精力、体力、心力都自律。 你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都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 请让自己更多跻身于自律者的行列,从坚持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做起,你的生活一定拥有不小的起色。 作者:破天荒。来源:实用商业心理学(ID:trade168),一个有趣有爱有价值的商业职场公众号。 |
|
来自: 深海之星ccpsl0 > 《励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