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污泥膨胀是什么?应该怎么预防?

 时间变成水 2019-11-02

最近,经常有刚入行的新盆友在群里询问污泥膨胀的问题,鉴于很多人都遇到过这个麻烦,我今天就来为萌新们科普下污泥膨胀的知识以及解决污泥膨胀的办法。

污泥膨胀是污水厂一个家常便饭的问题,绝大多数采用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泥膨胀现象。但处理起来着实让人脑瓜疼。第一,发生膨胀的原因太多;第二,调节周期较长非常让人恼火。

污泥膨胀会导致你辛苦培养的污泥流失、BOD去除率降低、出水悬浮物、COD、氨氮超标,处理不好的可能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瘫痪····

那么污泥膨胀是什么呢?

很简单,大家平时看到的活性污泥突然体积增大,结构松散不密实,浮在二沉池的表面,不能正常沉淀的现象就是污泥膨胀了。

此时SVI>200mL/g(SVI=活性污泥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并且继续上升,而正常的活性污泥SVI为50~150mL/g。(记住这个值)

污泥膨胀有几种呢?

也很简单,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丝状菌膨胀是真·膨胀,因为它自己吃的太多。而非丝状菌膨胀是因为微生物生病了。这时就要考虑进水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

丝状菌膨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起丝状菌和活性胶团菌了。

首先解释一下,活性污泥的核心成分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胶团菌附着在丝状菌上面组成的菌胶团(简单理解为微生物抱团)。如果这个结构会破坏,就会导致污泥膨胀,也就是说不管是丝状菌还是胶团菌一方出了问题,情况都不妙。

丝状菌作为活性污泥的骨架,本来是和万千细菌所组成的胶团菌系统相互制衡,和平共处的,并且二者都兢兢业业的为水处理事业效劳。

可是有一天,四周的环境实在是太适合丝状菌繁殖,于是渐渐丝状菌变得强大起来,实力碾压活性胶团菌。当两家处于你强我弱的态势时,活性污泥这个平衡的系统遭到破坏,就导致了污泥膨胀。

还有一种就是非丝状菌膨胀,是菌胶团细菌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

这类污泥膨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进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太多,使污泥负荷F/M 太高,而氮、磷等营养物质又太少,或者混合液内溶解氧不足。

另一种非丝状菌是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毒性物质,导致活性污泥中毒,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粘性物质基础,形不成絮体,从而也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最终导致污泥解体。

事实上,90%以上的污泥膨胀是由丝状菌引起,只有不到10%的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

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丝状菌的过度繁殖呢?

一、有机负荷过高。

二、系统中的溶解氧过低(DO<0.7~2mg/L)。

三、进水水质发生变化。

1、当P含量不足,C/N升高时,特别利于丝状菌发展。

2、过多的化粪池腐化水及粪便废水进入生物处理系统,H2S超过1-2mg/L时会造成污泥膨胀。含硫化物的造纸废水,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一般是加5~10mL/L氯加以控制或者用预曝气的方法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

3、碳水化合物过多会造成膨胀。

4、pH和水温的影响,pH过低,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易引起丝状菌生长。

如果做好预防措施,污泥膨胀就会很大概率被扼杀在摇篮里。

1、预曝气,可同时起到吹脱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作用,提高进水的pH。

2、加大曝气强度,防止局部缺氧和厌氧。一般好氧段DO含量控制在2~4mg/L,不可低于1.5mg/L。

3、补充N、P等营养,保持系统的C、N、P等营养的平衡。

4、增加调节池停留时间,减少进水水质波动。

5、调整 pH 与水温,控制进水 pH 在6~9。控制水温在5~35℃。

生化处理因为系统大,不好采取保温加热措施,但只要系统不断进水,就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工业废水有温度)。另外也可以尽量采用地下式以减少冬季运行中的热损失。

6、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或回流,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

厌氧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会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而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


PS. 

年底前水圈为大家准备一门线下实战培训,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家系统性的提高生化工艺控制的能力。

为此,我们专门给大家请来了《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的作者张建丰老师,还有从业16年培养出10几位厂长和技术负责人的徐建功老师,以及具备深厚理论和实战经验的南京工业大学梅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