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乏科学的混乱历史观--评易中天教授的《我的历史观》(二)

 繁星1 2019-11-02
   易中天教授评价曹操说,他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因为老牛先生提出异议,引出了易先生罗里罗嗦的洋洋万言。可真正的问题却是:历史上的曹操是真小人吗?我们能用真小人或伪君子来评价曹操吗?
  这就涉及到了科学的历史观的问题。
 
  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对公众普及科学当然最好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尽可能接近生活的道理来阐述科学的概念和知识,使得公众领悟到科学的知识;而决不会相反,将严肃的科学道理庸俗化。而易教授所作的,恰恰是将严肃的历史庸俗化,什么真小人伪君子,这确实很符合‘泛初中水平的’普通观众的口味,但却严重背离了科学的历史观。
  什么是科学的历史观?起码要讲历史背景、历史时代以及具体的历史条件,将历史人物还原回他具体的情景,使得观众能够在脑海中建立起这一人物活生生的历史形象。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什么人呢?他是汉末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我们介绍和评价曹操,必须从这样的科学角度出发,在此基础上尽可以通俗化、风趣化、幽默化地刻画曹操,讲解他的历史功绩、历史地位和种种不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脱离了这样的立足点,曹操不过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历史人物而已,不管你讲的怎么热闹有趣,也就是瞎热闹而已,这样的热闹很浅薄。
  还是说曹操吧,身处于大动荡年代,社会普遍地道德失范,因此在他看来就已经没必要拘泥于旧有的道德规范了,做真小人并不会阻碍他实现个人目标,那他又何必非要做伪君子呢?因此这里根本不是‘宁做、不做’的选择问题,而是对曹操来说还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假如说这里有什么‘人性’,那恰恰是曹操比那些迂腐的‘伪君子’政治家更深刻地洞察了人性,发现了时代的大变化,因此与时俱进地作出了调整。如果易教授能够这样子来讲解人性,必然会给观众带来更深入的思考,对历史、对人文也会有更全面的认识。毕竟,易教授也知道,什么好人坏人、善人恶人、君子小人,都太简单化,只适合对小孩子讲讲的,对成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一个历史上的政治家,我们应该首先着眼于他的所作所为究竟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还是阻碍了历史的向前发展,这才是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脱离了具体历史情景,脱离了历史的发展,抽象地讲什么‘真小人伪君子’,听着好像挺 ‘道德’、挺‘人文’,其实这才是‘伪’道德、‘伪’人文。

  比如说秦始皇,如果是文人来评价,就会说什么‘焚书’啊,‘坑儒’啊,残暴啊,等等,好像挺讲道德人性的,但从科学的历史观出发,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废除了封建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等措施,推动了中国的历史前进,所以毛泽东才给以高度评价,“百代皆行秦法令”,并告诫郭沫若先生,‘十批’(秦始皇)不是好文章。
  再比如,易教授提到的王莽,我们能用真小人或伪君子来评论吗?未尝不可。但这就离历史上的真实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因为王莽既不能说是真小人,也不能说是伪君子,准确地说,他是书呆子,腐儒一个。做做道德表演,来个啥君子秀,倒是挺合格;但要说做皇帝执政,则完全是一个迂腐的书呆子。当然,王莽的失败,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败,而是统治阶级已经彻底腐朽没落的集中表现。
 
  或许,这样的要求对易先生而言,是太高了。因为易教授其实并不是历史科学家,而只是一个知道很多历史知识的文人而已。就像网上很多理工科网友批判的那样,中国的这类文人是没有科学素质的,也不懂得科学是什么的。
  因为易先生不懂科学,所以他才说:当然,以上分析,都是理论上的,实际情况也并不都尽如人意。但我们现在也只能做理论分析,对不对?我想告诉易教授,你错大了!因为理论分析也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分析,一种是结合实际的理论分析。就以中国革命的历史为例吧,我们都熟悉这段历史,不管陈独秀也好、王明也好、还是毛泽东也好,都是做了理论分析的,但陈独秀、王明都是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地进行理论分析,对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理论分析大肆批判。结果怎么样呢?结果证明只有毛泽东才是真正地在进行了‘理论分析’,而陈独秀、王明等人,不过是坐在屋子里空谈理论而已,配不上叫做‘理论分析’;他们那个‘理论分析’,我们还是趁早扔掉最好。
 
  但是,我们非得用科学的历史观去分析历史吗?科学的历史观有什么意义呢?请看下一篇评论:科学历史观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