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周口老城文脉溯源再思考:复兴与营造

 历史探奇 2019-11-02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发展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居民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它是城市的根脉、灵魂和特质所在,通过人文与自然相融的风物、习俗、景观和历史空间来呈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表现符号,以及因之而散发出来的浑然气象和精神特质。

文化功能是城市的主体功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引领、塑造、吸引和推动作用。同时,城市文化必须依托城市规划设计和各项建设,通过城市意象来传达。

塑造城市空间是城市规划设计诠释当地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城市环境要素诠释城市文化基调、城市定位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城市肌理诠释城市文化历史,用城市文化之“神”来塑造城市之“形”,使城市的“形”处处折射出城市文化精神与内涵。

“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河南周口老城区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三川交汇、三岸鼎立的地理形制,因水而兴,因水而荣,亲水、重商、尚义,具有浓厚的漕运文化、渡口文化和商业文化特征,在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新时代语境下,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推动匠心营造,当是助推周口老城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标与愿景——

强化规划引领,加强城市设计,保持战略定力,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周口老城有机更新,达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的。同时,呼应周口新区发展和淮阳撤县设区,周口老城—周口新城—淮阳古城,一体两翼,各展其长,特色发展,相映成辉。

策略与路径——

宏观格局引导

溯源理脉,营造一塔一渡认周口的文化标识;凝神聚魂,把握三鱼共首万物生的特质神韵;强基塑形,庚续工匠精神永流传的历史传承;亲民走心,凝聚老城复兴正当时的社会共识。

中观结构调控

构建一核、一心、两轴、两带、双廊、三片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

一核: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处,强化其集合、辐射和统领功能。

一心:周口关帝庙,突出其文化地标和灵魂作用。

两轴:沿中州大道南北发展轴、沿沙颍河东西发展轴。

两带:文昌大道商业带、七一路商业带。

双廊:沙颍河景观长廊、贾鲁河景观长廊。

三片区:周口河西片区、沙北老城片区、沙南老城片区。

多节点:以点线面体的形式重拾和串起散落在中心城区的多个历史文化节点。

微观景观塑造

以小诗为引:

三川聚首宝塔,夹河周口人家。

虹桥灯火渔船,安澜作坊德化。

忠义声振灵霄,春秋翠阁映霞。

周家埠口喧渡,普济钟声弘法。

老街新街剪股,红石串珠文化。

田园笙歌依稀,铁牛桥头堤下。

陈州街上星月,古槐老树新花。

周口老城复兴,继往开来竞发。

三川聚首宝塔:于河西三川交汇处建造永宁塔,体现“周口肇始永宁集”和“三川交汇千帆过,一枝塔影认周口”的文化寓意,重现昔日周口永宁繁华。

夹河周口人家:取法“秦淮人家”,着力于三川交汇处特别是贾鲁河两岸,临河而筑,打造兼容并蓄有老周口地域特色的民居、店铺,突出生态宜居和文旅休闲养生功能。

虹桥灯火渔船:结合规划中的文昌大道东延和二板桥的升级改造,体现传统意蕴,统筹景观照明设计,营造虹桥卧波、桨声灯影、活色生香的生活意趣。

安澜作坊德化:注重老街巷地名的内涵提炼和延伸,加强部分老建筑、老厂址的维护更新和再利用,呼应关帝庙片区,加强空间格局和建筑高度的管控,探讨恢复老磨盘街邮局,于德化街旧址一带建设穆青纪念馆(穆青祖籍在周口,穆青少时曾在德化街居住)。

忠义声振灵霄:“声振灵霄”为周口关帝庙戏楼之上的匾额题字,以此寓意唱响“诚信周口、义利天下”。

春秋翠阁映霞:“翠阁映霞”是老周口八景之首,表现了关帝庙春秋阁在夕阳的映照下,屋顶明光闪闪,金碧辉煌,孔雀蓝琉璃瓦件与红色霞光交相辉映,光彩夺目,气象万千。要进一步完善提升关帝庙历史文化街区和关帝庙广场的建设,突出对景和适宜的视觉通廊,重现“ 翠阁映霞”的场景。依托关帝庙核心历史街区,找寻老的手工作坊,突出“工匠精神”,再现街区制的“周口坊”,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发挥庙会经济和会馆文化的作用,打造活力街区、精神福地。

周家埠口喧渡:以标志牌、雕塑或情景剧场等形式,于老街对口重现当年周口逐波兴埠的喧闹繁华场景。

普济钟声弘法:“灵毓颍川潮,历五十三参奥义,众生普度;唤醒尘世梦,听一百八十杵钟声,大地同闻”。于新街对口处再奏黄钟大吕,唤起当年磨盘山、三道沟、吴公堤、盐路口和黄杏樵园等历史的连绵记忆。

老街新街剪股:依托李家大院、张公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刘公馆、同仁医院旧址等历史遗存,构建博物馆、纪念馆,恢复历史风貌,打造沙南核心历史街区。

红石串珠文化:利用文化街红石板路串联老街新街,延展至山货街、荷花街、西大街等,引领“昨日重现”,勾起“五间楼的记忆”,同老城商业游相衔接,一动一静,引导历史街区游。

田园笙歌依稀:对应老周口八景之“柳巷笙歌”,后为老周口“田园”所在。

铁牛桥头堤下:位于中州大道南头路东的奋进铁牛和桥北头西侧堤下的镇水铁牛,是不同时代的周口城区标志。

陈州街上星月:陈州街和陈州办事处是清真回族聚居区,有著名的陈州街清真寺,星月也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文化标志。

古槐老树新花。大槐树下寄托的是乡愁,也是周口老城重要的文化象征符号。国槐是周口的市树,要做好老城古槐的保护,又要发挥其历史守望价值,见物见人,传承历史文脉,延伸历史记忆,托物言志,讲好老周口的故事。

结语——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区域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历史文化是城市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同时,它也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形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城市规划设计应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从而增加城市活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几多追寻,几多努力,我们也许得到的只是一鳞半爪,但是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借文化之力探索大周口城市复兴乃至乡村振兴,我们再出发。(童建军)

(原载于2019年8月19日《周口日报》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