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硬汉——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布鲁斯邓bdtcis 2019-11-02

海明威值得大书特书,但我遵循卡尔维诺所说的轻盈的价值,只截取几个片段来说。

哥伦比亚作家,小说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有一次回忆他与海明威的唯一一次远距离会面的情景:

他从一家咖啡馆里走出来,我朝他喊大师,他回过头来朝我们挥挥手,然后大步离去。

马尔克斯那时还是一名二十几岁的文学青年,没几个人知道他,而海明威已经享誉西方世界。这样一位文学青年,慕名去寻找自己心中的大师,虽然是遥望,但也异常地激动。很多年以后,马尔克斯也成了一名享誉西方的大作家。

从年龄上看,马尔克斯跟海明威是两代人,而马尔克斯也很好地继承并延续了新一代的文学,从心理上的仰慕到实际行动上的继承和开拓,马尔克斯不仅仅是仰慕者,而且更是行动派和实干家。

海明威的巨大声誉,恐怕更多的是他所创造的个人形象,是美国精神的象征。海明威用他的生活方式和写作,构建了一个超越于他个人和其作品之上的形象:作为一个男人,应当像他那样去生活。

一个男人选择了这么干,他承受这一切。他会疲惫,会昏睡过去,但他不会垮掉。

这也是《老人与海》这本书的主题。

这种生活态度跟我们唯唯诺诺、躲躲闪闪,不愿意选择、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同时代的一名评论家视海明威为一名粗鲁的农夫,像农夫一样写作。而海明威对评论家的态度一向是很蛮恨的,每每听到评论家的话,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毫不客气地回击。

要想了解海明威早年在巴黎的写作岁月,可以去读《不固定的圣节》(或者译名为《流动的盛宴》),讲的是1920年代的巴黎,各色艺术家和作家聚集巴黎,追逐梦想。

文学青年海明威,当时还是个无人知晓的穷作家,每天都到咖啡馆里去,用铅笔写作。海明威用简单的描述,展现了丰富的意向。年轻人的世界是简单的,却也是充满梦幻和希望的。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你手中只有这支用来写作的铅笔,而你期待今天会有好运气,能够写出好作品来。

这本书会让人爱不释手,它向你展示了一个日后获得举世声誉的作家的早年岁月,这个人当年还在做梦,未来如何,还不知道,但你知道他会梦想成真,那么,你肯定很想知道,他是如何梦想成真的?

当你听说了他的巨大声誉后,回过头去看他的早年岁月,看他是如何努力的,你会从他的努力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这么努力,后来获得这样的声誉,理所当然。

在这本书中,海明威写到了同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菲茨杰拉德(1896—1940),就是写《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的作家。《了不起的盖茨比》几年前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主演是小李子。罗辑思维经常引用菲茨杰拉德这句话:

衡量一个人卓越的标志是:脑子里同时拥有两种对立的想法,还能正常行事。

1920年代的巴黎,菲茨杰拉德夫妇努力地想拥有一个孩子,但尝试了很多次都不成功。有点儿沮丧的菲茨杰拉德找到了海明威,他们两个人在厕所里比划了一下长短。

你那尺寸正常,没问题。海明威如是告诉菲茨杰拉德。

海明威对菲茨杰拉德为了钱而写作的行为非常惊讶,认为那不亚于“卖淫”,只是妓女卖的是身体,而菲茨杰拉德卖的是“灵魂”,“那样迟早会把他给毁掉”。

你一定对那位爬上屋顶哭哭闹闹的人印象深刻。在1920年的巴黎,寻梦的年轻艺术家们都穷,但他们心中有希望,所以他们聚集在巴黎。而如果你只有手中的铅笔和心中的希望,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作为一名青年作家,刚起步的海明威,拥有这两样东西就足够了。

在《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这部中篇小说里,海明威展开了意识流,将一个胆小、不敢面对现实的男人,推向了死亡。害怕没有用,害怕只会被人瞧不起——甚至是你最亲密的人。但男人的勇敢也毫无意义,把他推向死亡的正是他最亲密的人。

我是那个将《非洲的青山》以及专门描写斗牛士生活的《危险的夏天》这些非虚构作品也读得津津有味的读者,当我读完这两本书,试着跟我的同学解释斗牛是怎么回事时,却说服不了他,因为我懂,他不懂,所以我说了也没用。

斗牛的实质并不是急于要杀死一头牛,而是让公牛不停地冲撞、攻击,直到它疲劳,到了最后,斗牛士才将公牛杀死。

每个人在生活面前也是这样。生活不会一次两次就将你毁掉——除了你自己先毁了自己,生活会一次次将你打倒在地,让你疲惫不堪、让你沮丧、绝望,最后才把你毁掉。可如果你有斗牛士的精神,不停地跟公牛周旋,决不被生活打垮,你就能从斗牛场上活着下来。

换句话说,就是要将生活当作一个无限的游戏,一时一地的失望、疲惫、难堪,诸如此类,都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与之周旋。

这种思想在后来的《老人与海》中集中体现出来了。但最初的萌芽,在《危险的夏天》中就有所体现了。

既然是小说家,当然要读小说了。《太阳照常升起》充满力量和朝气,这是海明威第一次显示让生活变成无限游戏的精神。生与死,希望与失望,得到与失去,恋爱与悲伤,太阳照常升起。

再就是《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过河入林》、《死在午后》这几本小说,当然,还有非常有名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很有名。最初他就是以短篇小说起家的。先短篇后长篇,大概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写作训练要求。有一短篇名曰《愤怒的公牛》,那大概是海明威自己,是面对评论家时的愤怒的海明威。

值得一提的是《伊甸园》这本书,不太为人所知。《伊甸园》是海明威在爱情小说方面的尝试,但很不成功。一个只想着在斗牛场上活下来的斗牛士,不太会处理爱情。李敖的《上山上山爱》也是这么一种尝试。李敖是试着在床上跟女人谈思想。谈完一段,两人又大战三百回合。到了《废都》这本书里,就变成了此处删除三百二十字。《伊甸园》是本黄书。

虽然《过河入林》里也有很多类似的片段,跋涉一段路,就大战三百回合,但其描写较之《伊甸园》要干净利落。《伊甸园》只写大战几百回合,而《过河入林》毕竟还写了另外一个故事。一名男子穿越丛林,最后完成了他的任务。

当时有评论说,海明威已经才尽了,靠宣扬幻想出来的强大的生理功能,写了一本书。另外一种评论是,如果没有《过河入林》这本书,就不会有《老人与海》这部杰作,《过河入林》是《老人与海》的前奏。

对于这个评论,我认可。作家或许会写坏一部书,但接下来他可能会写一部杰作。在多次尝试后,杰作才可能涌现。而之前的所有写作,都可视为刻意练习

一直在其作品里写作为男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被打垮的海明威,却在1961年用猎枪自杀了。公牛最后也终于累了。

我个人认为,《教父》系列作品及电影,有一部分就有“硬汉”的影子。但教父是很重视家庭的,这跟海明威的孤胆英雄的形象,有明显差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