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安全是个沉重而又痛心的话题。不少触目惊心的案例警醒我们,对孩子的保护绝不可掉以轻心。但无论父母多么努力,也无法做到24小时贴身保护,孩子总有独处、落单的时候,所以,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远离侵害更关键。 现在,我们都知道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可怎么对孩子说,才简单易懂又有效? 首先,要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其实,孩子本身是一张白纸,在家长实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把危机自救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去实施就可以。只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只是说教,一定要通过情景演示的方式,让孩子切实体验到什么是危机,以及如何实现自救。 汶川大地震中有个“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他所在的学校校舍未被震倒,师生无一伤亡。 这位校长靠什么在危机时刻救了这些老师和孩子们? 原因并不复杂。四年多以来,他坚持做好两件事:一是不断加固教学楼,二是坚持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习。这两件事对于一个学校的危机自救来说,真的做到了“软硬兼施”:思想方面,不仅加强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更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检验学生的疏散能力。全校两千多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撤离到操场,并以班级为组织站好,仅用时1分36秒,且无一伤亡。这一定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严格的控制才能达成的效果,绝不是反复的耳提面命所能代替的。 如果家长们能把这种危机自救意识,通过实际演练的方式让孩子们掌握,就能够让他们在面临危险时及时觉察,并在遭遇危险后及时自救。幼儿园接送孩子时约定的密码,提醒孩子当成人向你求助时须马上拒绝并求救,都是帮助孩子更好的防范危险的有效方式。 教育孩子敢于求助,提高孩子的自护能力。孩子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孩子自护的最好方法。许多孩子遇到困难时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非难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孩子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所以教师和家长传授孩子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平时要求孩子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时间,讲清请别人帮什么等。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 在培养孩子自己建立起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上,家长需要做些什么呢?
对于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及使用;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儿童天生好奇、好动,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懂得一些自护自救知识,如怎样止血、防毒、防火、防冻、防震等;煤气泄漏时要先切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打火,否则会引起爆炸;遇到意外,比如遇到他人敲诈勒索时,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如110、119等;万一被人强行拐带走,要懂得找机会逃脱或找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
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交通法规等,家长要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给孩子详细讲解某些具体条款。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不可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邀请或好处,以免误入陷阱;注意孩子防范不测和自控能力的培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