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唱方法,是工具不是束缚,乐感才是最好的方法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1-02

近日,歌唱家龚琳娜应邀来到星海音乐学院,举办了一场“中国音乐之美”唱谈会(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有非官录视频链接)。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授段岭表示,受龚琳娜“打破束缚去歌唱”理念的启发,有了更多关于声乐演唱方法的思考。段岭提出,演唱方法多种多样,方法是工具,不是束缚,关键在于如何灵活使用。

方法有形亦无形

段岭认为,很多学生对于演唱方法的顾虑,其实更多是由于他们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学校中接触到的演唱方法是“理论化”“学院派”的,大家会产生“方法就是条条框框”、“方法只是理论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然而,正如龚琳娜在唱谈会上所说,歌唱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譬如劳动号子中的“嘿哈嘿哈”,实际上就是很好的练声方法,可以让歌唱者很轻松地打开喉咙、气沉丹田。相对于课堂中老师让学生去体会横膈膜的位置,这样的方式可能更自然,两者异曲同工。有些方法有形,有些则需要在生活体会中逐渐琢磨。作为声乐学习者,需要思考的不是去区分方法是“学院派”还是“田野派”,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方法,达到自己想要的歌唱效果。

对于很多人觉得演唱方法总是“说不清道不明”,段岭觉得实际操作中是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比如,她会在上课时让学生跺脚,或者做“抡锄头”的动作,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用哪块肌肉发力,动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就能体会到腹式呼吸的感觉。很多人觉得练跳音没有感觉,是因为练的时候位置还是在嘴上,没有真正体会。用生活化、舞台化的状态做一些夸张动作,学生自然就体会到方法所在。她觉得这种其实和龚丽娜所说的“歌唱在生活中”,道理是一样的。老师既要给学生做正确的示范,耳朵要灵,还要会扮演各种角色,能模仿学生错误的演唱。启发学生不能光用语言,声乐老师也不能光是一个“伴奏老师”。“说得到位”不如“做得到位”,学生得从内到外有所体会。作为院校的老师,面对特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用学生关注的、喜欢的语言演绎出来,学生的接受度会更大,才不会有“讲方法很枯燥”的感觉。

乐感是最好的方法

无论是专业声乐学习者,还是声乐爱好者,都会发现,演唱同样一首作品,有的人唱得更好听。除了音色技巧、音准节奏等基础素养之外,关键的区别就在于演唱者乐感的好坏。段岭说,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尤其是诗词作品的时候,这个问题最为明显。比如咬字和对声韵的把握,都决定了演唱者的歌声是否好听。

比如赵季平《关雎》这首作品,是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经典曲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有的人唱的时候把词直统统地唱出来,给人感觉并不好听。段岭说,唱这样的作品,分析“字”的过程不能少,关键字咬字要咬好,时值还得掐对:“关”的“an”是有鼻韵的,一个“a”一个“n”,如果单纯用西洋方法只强调打开,韵味会失去。中国人讲究这个韵,演唱者是否发到那个“n”很重要,既不能提前也不能吃掉,在“哼”的基础上下去,立马就出味道,中国韵味、中国音乐美就有了。这首作品的旋律写得很好,演唱者就要感觉是在演唱中说话、在音乐中说话,这就是语感和乐感的体现。

同样可以说明白的还有时值的把握,如果演唱者只是按死节奏唱,时值对了也会给人死板的感觉。韵母是传声的,字头是表达情感,字尾是收,这就是常说的“字正”。比如“君子好逑”的“逑”,最后应该像古琴或小提琴的揉弦一样,时值准确而有回旋,那就好听了。这种体现在音乐中的咬字、节奏的把握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控制力,是歌者对作品“交代”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但不是咬死的。这个音乐的感觉和技巧,就是大家常说的乐感。

健身才能健声

越来越多的歌唱家为了保持气息、延长歌唱生命,越来越重视锻炼身体。在自身加强锻炼的过程中,段岭觉得健身教练所说的锻炼“身体核心肌群”,实际上与声乐演唱中肌肉运动是可以相互联系的。通过健身,可以使得身体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强、控制力加大,这对于歌唱所需要调动的那部分肌肉其实非常有效,也能为歌唱提供更为绵长的气息支持。这实际上也是唱好歌的一种方法。现在很多歌唱家都加入了健身的队伍,但还有很多年轻的声乐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这个方法的影响与好处。段岭希望,选择声乐学习这条路的孩子们,可以明白身体好对于歌唱的重要性,放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多加锻炼——健身才能健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