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庚桑楚篇》解说(1·2-1)

 江山携手 2019-11-02

1·2-1 南荣趎蹴然正坐曰:“若趎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托业以及此言邪?”

庚桑子曰:“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三年,则可以及此言矣。”

南荣趎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盲者不能自见;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心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狂者不能自得形之与形亦辟矣,而物或间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今谓趎曰:'全汝形,抱汝生,勿使汝思虑营营。’趎勉闻道达耳矣!”

庚桑子曰:“辞尽矣。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鸡之与鸡,其德非不同也,有能与不能者,其才固有巨小也。今吾才小,不足以化子,子胡不南见老子?”

【解说】

1、 第二章我也分四段解说,这头一段是庚桑楚的一个名叫南荣趎(南荣是姓)的弟子与他的两组对话,从南荣趎开头的提问看,这是他们师生某次谈话的结尾部分,此前庚桑楚向南荣趎讲了道家追求的人生境界。所以南荣趎开头问的是: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可说已经大了,怎样学习才能达到说的那种境界呢?——注意:“将”用作副词时有“应该”的义项;“恶乎”是疑问代词,等于说“怎样”;“托业”相当于今天说的“学习”;“及此言”就是“达到你所说的那种境界”的意思;介词“以”在这里是介出行为目的,或者结果,相当于“为了”或“以期”。又,前面说的“蹴然正坐”,是“虔诚恭敬地端坐着”的意思:“蹵然”本是指吃惊不安的样子,这里是状写学生向老师请教时的心态、表现,我意翻译为“虔诚恭敬”最为恰切。

2、 庚桑楚完全是针对南荣趎的问题作答:前三句是告诉“恶乎托业”,后两句是指出坚持三年就能达到目的。他说的“形”是指身体,“生”通“性”,指人的天性,即自然本性,“全”是保全义,“抱”是借作“保”。——难懂的是第三句中的“思虑营营”,我意就是“欲求太多,思虑过细”的意思:“营”字有谋求义,也有思虑义,还通“萦”,缠绕义。此句无疑是教诲说:不要让自己因欲求多而谋划、算计得太多,以致劳心费神至于心力交瘁。

3、 南荣趎对庚桑楚的回答颇不满意,他回应的前几句是说:盲人的眼睛,聋子的耳朵,狂人的心,从其外形看同常人无异,但却没有了应有的功能。很明显,他这是先行举证说,外表相同的东西可能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他接下进而说:人们的身形确实很相似(“形之与形亦辟矣”:前一“形”字指人的身体;“辟”通譬,指事物的相似性),但人与人实际上必有差别(“而物或间之邪”:“物”指众人;“或”相当于“必”;“间”是说有距离,也即有区别;“邪”是表示肯定的语气),故而人想对他人有所要求会得不到满足(“欲相求而不能相得”:此句的主语还是“物”,“相得”是得到满足的意思)。他说这些话有针对性,那就是:他请求老师庚桑楚告诉他“恶乎托业以及此言”,但他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就是说,他这是在为想要说的“您这回答不能让我满足”的意思做铺垫,为了不让老师难堪,就用重复庚桑楚对他说的原话的方式来表达了,最后加一句:我南荣趎是不可能得道了(“趎勉闻道耳矣”:“勉”是借作“免”,不可能的意思)。——补说一下:南荣趎开头说的三句话中,“之与形”是“从外在形态来看”的意思(“与”通“于”);三个“不知”的“知”字都是识别义;三个“自”字都相当于“用自己的x”。所以,例如第一句是说:人们的眼睛,从外在形态来看,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盲人却不能用他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而狂者不能自得”句中的“得”字是满足义。

4、 庚桑楚听了南荣趎这番话,领会到了他意思,就坦诚地向南荣趎表示:既然你认为我“才小”,不足以对你施行教化,你何不去向老子求教。注意:用来领出最后三句的“今”字,乃是假设连词,“化子”的“化”字是教化义,他作为老师改称学生南荣趎为“子”了(前面是称“汝”),说明他对南荣趎刚才说的话有所不满。——他开头说句“辞尽矣”,意思是:我能给你的指点,就是先说的那些,我没有可补充的了。这话也蕴含自信和对南荣趎的不满。他接下说的几句,大意是不同物类之间自然不能相互了解,同类个体之间也只是性分(德)相同,才具则也有差别。这是为他最后要说的三句话作铺垫。那几句中的难词可从译文获解,只提示一点:“化”字既有孵化义,又有教化义,在这里,作者似乎是有意地混淆了。

【辨析】

1、 南荣趎回应庚桑楚说的那段话,开头几句倒是“好懂”,但不好“讲”,就是说,意思明白,详作训诂分析就难了。所以注家们都只翻译不做注释。因此,我很担心我是否解说错了。——头一句,《今注》和《方注》的译文分别是:“眼睛的形状,我不知道彼此有什么不同,而盲人却不能看见。”“盲人的眼睛与常人的眼睛,在外形上看不出有何不同,而盲人却看不见东西。”读者把这两个译文同原文对照一下,一定会问“怎么会是这意思”吧?

2、 南荣趎说的“形之与形亦辟矣”以下三句,确实难懂,我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今注》和《方注》都未对句子结构作注释,只是翻译为:“形体和形体之间坦然相通,或许由于物欲的间隔,使得彼此想互相会通而不可得吗?”“我的形体与别人的形体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想要知道至道之言却不能,想来恐怕有什么东西堵塞着吧?”——我敢说,译者一定自知没有读懂这三句,只因不能不提供译文就这样“应付着”翻译了。

3、 庚桑楚对南荣趎说的话的回应,头句和末尾三句,《今注》和《方注》的译文是:“话说尽了。……现在我的才能小,不足来教导你。你为什么不到南边去见老子!”“我的话已经说完了。……现在我的才能小,不能教育你懂得大道。你为什么不到南边去拜见老子呢?”从这译文可知:两书都在原文末句前面打句号,后面,则《今注》打叹号,《方注》用问号。两书作者都不知道(或不认为)这三句头上的“今”字是假设连词,所以弄不清这三句构成的复句的结构,也即三个分句之间的意念联系。我不能原谅的是:译者怎么不想一想,庚桑楚会说“现在我的才能小”吗?

4、 “方注”有两个注释是:“越鸡:小鸡。”“鲁鸡:大鸡。”我不知道这根据什么。

【译文】

庚桑楚的弟子南荣趎虔敬地端坐,说:“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可说已经大了,怎样学习才能达到说的那种境界呢?

庚桑楚说:“保养好你的身同时保全你的自然本性并且尽量减少欲求,少用心计这样坚持三年,就可以达到我说的那种境界了。

南荣趎说:“人的眼睛,从外在形态看,我看不出有何差别,但盲人却不能用他自己的眼睛看东西;人们的耳朵,从外在形态看,看不出有什么差别聋子却不能用他自己的耳朵听声音;人们的心,从外在形态看,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但狂人却不能用他自己的心达到我满足(我据此认为)人们的身体,从外在形态看,确实都是一样的,但人与人必定有所隔膜,以致彼此有所索求却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今天(我请求先生您教给我达到道境的途径,)您却只是对我说:'保养好你的身同时保全你的自然本性并且尽量减少欲求,少用心计。(我觉得您其实没有给我回答)。看来我不可能求得大道了。

庚桑楚听了后,就说:“我能给予你的指点,也就是我说的那些,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小土蜂不能孵化出豆叶虫,越鸡不能孵化天鹅蛋,而鲁鸡却本来就能够做到。其实,就是鸡与鸡,也是尽管性分没有什么不同,的有能奈,有的没有能耐,即才具还是有大小之别的既然你认为我的小,不足以教化你,你何不到南方去见老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