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徐无鬼篇》解说(2·9)

 江山携手 2019-11-02

2·9

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解说】

1、 此章前一段完全是《齐物论》开头一段的摘抄,只是两个人名一个有一字不同,一个少了一字。——“隐几而坐”是说靠着几案坐着;“嘘”是指慢慢吐气;“物之尤也”相当于今天说的“人中豪杰”:这个“物”字是指“众人”,“尤”是“尤物”的“尤”,特异、出众的意思;“形若槁骸(槁木)”和“心若(如)死灰”,是庄派常用的说法,用以描述得道之人无思无虑、完全处于自然无为境界的状貌时给予外人的“观感”。

2、 后一段,即得道者南伯子綦回答颜成子的话,前四句是说:他曾经住在山洞中,其间齐太公田禾只要一去看望他(“覩”是“睹”的异体字),齐国的民众就再三表示祝贺,似乎齐君一定会得到我这杰出人才了。这个意思明显暗示了:我当时就被众人视为“物之尤”了。据此可知,后面说的“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是据以作推測说:那一定是我先就出名了,所以他(田禾)知道了有我这个人;也一定是我表现出了我愿意出卖自己的迹象,所以他才来买我(“必”字和“故”字应在句首的,作者有意挪到后面了;“我必卖之”是自嘲的话;“鬻”可以是“卖”义,也可以是“买”义,但这里显是用作“卖”的反义词)。——接下四句是用等值推理证明前四句说得不错,也即强调那推测一定不误。最后用“嗟夫”引出的四句(其中的“夫”字相当于“那”),是针对前述情况发感叹,但正是本章的主旨和“思想”所在。注意:“自丧”是指为了获得一个世俗的好名声就甘愿不按自己的真情本性行事(也即“卖掉了自己”);末句“其后而日远矣”是说:人越是能够发出这样的悲叹,他就离世俗的人越远,就越是接近于“形若槁骸,心如死灰”的得道之人。

辨析

1、 “我必卖之,彼故鬻之”句,《今注》注曰:“卖之:指卖于名声。”翻译为:“我必定声名外扬,他才来亲近我。”《方注》注曰:“鬻:卖。”翻译为:“我必然是有意出卖名声,所以国君才能以见我之事炫耀于人。”——“卖之”为什么是特指“卖名声”?“卖名声”怎么就是“声名外扬”?“鬻之”又怎么成了他们译文表达的意思?真令人费解。我以为:这两句明显是针对前文说齐君田禾来“覩我”,又设定了“覩我”其实是来“买我”而发,所以正确的翻译理当是:必定是我表现出了我愿意出卖自己的迹象,所以他前来收购我了。

2、 末一句,《今注》和《方注》的译文分别是:“然后一天天地远离炫耀而达到泊然无心的境界。”“所以,此后我便远离了悲哀之迹,而达到了形槁心灰的境界。”


【译文】

南伯子綦靠着几案静静地坐着,然后仰着头缓缓地吐气。颜成子进屋来看见了,说:“先生,您是何等人物!人的形体本来就可以让它像枯槁的骸骨,人的心灵本来就可以让它像死灰一样吗?

南伯子綦说:“我曾经一度隐居在山林洞穴中,但其间齐太公田禾来看望我,齐国的民众再三向他表示祝贺,(似乎他求得了我这位杰出人才)定是我此前就出了名,所以他得以知道我这个人定是我表现出了我愿意出卖自己的迹象,所以他前来收购我了。假如我不名声在外,他怎么知道我呢?假如我没有表现出愿意出卖自己的任何迹象,他又怎么会前来收购我呢?唉,我真为丧失了真情本性的人悲叹,也为那些悲叹别人丧失了真情本性的人悲叹,我更为悲叹别人丧失了真情本性的人们的悲叹而悲叹。就因为这样,离世俗的人越来越远,才越来越接近于“形若槁骸,心如死灰”的得道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