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掘徐茂公的墓,却只见十个木人陪葬,大羞而怒:老猾头

 小天使_ag 2019-11-03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今山东菏泽东明人,唐高祖赐姓李,但避唐太宗“世”字,改名为李勣。曾破高句丽、东突厥,与李靖并称的唐初名将。

是唐朝凌烟阁24功臣之一,被封为英国公。李勣一生为官三个朝代(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将出拜相,被唐朝倚之为长城。他是个有为的军师,史称为千军万马之中能取上将首级的将军。

为什么说武则天想掘他的墓,武则天也不是个盗墓者,但为什么不放过一个已死的人呢?李勣为人小心谨慎,智勇多谋的大将。一生中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所以失败的很少。为官更是不为富贵而冒进。

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明这一点。李世民曾想在玄武门之变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李勣不为所动,也不同意更不反对,就是不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对李勣也是一边用一边防。

李勣在战事上,一点也不马虎,也为李世民立下了战功。李世民对他一直也是想拉拢他。一次李勣病了,李世民能把自己的胡子剪了给李勣做药引子。但终究是小心谨慎君臣关系,如透明的玻璃怀,不小心易摔碎。

李世民临终前,为了给儿子李治留下一个忠贞报国的大臣。李世民无顾把李勣贬为叠州刺史,这是考验李勣的。曾对李治交代:儿子你对李勣没有恩情,他的性格就会不服你。我死前把他贬谪了,没有情绪则好,说明这人忠诚。我死了你把他召回,官复原职,他定能心中感激与你。

李勣真如李世民说的那样,李治在李世民去世不久后,也按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召李勣回朝,官复如初并委以重任。此时的李勣好像明白了许多,处处为皇上考虑,都为了迎合君王之意。

永徽六年,也就是公元 655年,唐高宗想让武则天取代王皇后,李勣也是全力支持,在其它大臣反对时,他借有病之说,避开风头。第二天,对唐高宗说:陛下自己家的事,我们外人不好过问。他这样做足以证明了他的支持。

李勣为人谨慎,自己活着时能参透世态。他死后怎么能保证家不败落呢?唐朝当时有这样例证。大谋士房玄龄因儿子房遗爱不肖,落个人亡家破;又如杜如晦也因不肖子孙而家败落。

李勣看到形势,也深为自己的家族而虑。特别对他的儿子李敬业最为不放心。李敬业有勇有谋,但胆量大的惊人。李敬业曾镇压蛮族叛乱时以奇谋而胜,李勣也有“我不如儿子”赞叹。

一生小心惯了的李勣,对儿子李敬业的冒失,岂能不担心。他说:“兴我家是此儿,然败我家的也必是此儿”。出于对后世子孙的考虑。李勣临终前,对自己的后世作了令人匪夷所思的遗言:“我死后,用布裹露车载棺柩,棺中敛着常服,外加一身朝服,望死后能奉见先帝。陪葬石马五六匹,十个小木人,别的一物不用。”

李勣遗言中还说“如果不按我的话办,就如同戮我的尸体”。所以他的家人按照他的安排,这样做了。在唐代厚葬的习俗下,李勣的陪葬极为简单,唯朝服、石马和十个木人而已。

李勣去世不久,武则天在位,连续废除皇帝。李敬业为了李氏江山,悍然起反,结果被黑齿常之击败身死。李敬业的起反,让武则天愤恨不平,不仅戮了全族,而且要掘出李勣的坟。掘开坟墓后,看到李勣十分寒酸陪葬,只不过十个小木人和朝服。

官服陪葬表明李勣忠于朝廷,木人陪葬简朴低调,怎么也是乱臣贼子的做法。谨慎而不僭越的李勣,生前就预料到这些。用自己的清廉和忠诚,给武则天上了一课。难怪武则天大羞而怒,骂李勣老猾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