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纪四(4)--千古奇冤  

 zqbxi 2019-11-03

 蜀国名将魏延的谋反之说是一桩天大的冤案。诸葛亮有一个致命弱点,成见很重,将有亲疏,在其手下工作很憋屈,自以为是,他人无法施展才能,长期歧视冷落,以致逼反或自乱。
        那位‘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五绺长髯、威风凛凛、执刀跨马、冲锋突阵’的蜀国名将,幽怨难伸,后人总是想为这位‘心高性烈、傲视同僚、熟晓军机、久历戎事、勤于谋略、善待士卒’的征西将军鸣上一声不平。 
        作为蜀国屈指可属的猛将之一,魏延为刘备江山的建立可称得起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的第一次出现,正值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之时,此刻的刘备可称是一败涂地狼狈万分,身边兵不过上千疲卒,将不过张飞赵云,后有曹操雄师追击,前有蔡瑁张允刁难,可说是进退无路、存亡未卜。在这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是原本与敌对双方基本无干的魏延,就是凭着一颗男儿的血性之心,为了搭救刘备君臣和数十万百姓,才不惜得罪蔡瑁张允这些奸佞谄媚之辈,在襄阳城下与名将文聘大战数十合,最后落得家人被杀只身投奔长沙的下场。令魏延与后人始料不及的是,却成为诸葛亮认定其‘脑后有反骨’。  
        魏延第二次出场,是在赤壁大战之后,刘备攻略汉上九郡之时。当时,不可一世的关羽率兵袭取长沙,遭到了老将黄忠的顽强阻击,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地,又是心高气傲、血性方刚的魏延为其解了围。当时,为报答战场上关羽的不斩之恩,三箭虚射的老将黄忠受到了太守韩玄的误解,被绑赴刑场即将斩决,魏延激于义愤振臂而呼:“黄汉升乃长沙保障,杀汉升即杀长沙百姓也”,拔剑而起,斩了轻于杀戮的昏聩之辈韩玄,大开城门,迎接刘备大军进入长沙。孰料,诸葛要斩有功无过的魏延,其理由是“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忠也,食其禄而弑其主是不义也”。  幸亏,刘备念忆旧恩刀下救了魏延。从此,东挡西杀、威风八面的猛将魏延也得以在刘备帐下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才华,数十年间冲锋陷阵屡立奇功:取西川与黄忠共为先锋,尽败蜀中名将;战东川助张飞屡破曹兵,箭射曹操面门;退蛮兵渡泸水破孟获苦战数年,成就了生七擒七纵之举;出陈仓震魏将斩王双历任前锋,效尽了拔山涉水先出后回之责,使昔日无寸土之地的刘备坐上了两川之主蜀中之王的宝座,延续了后汉六十余年的西隅江山。魏延成为了坐镇汉中,独守一方的南郑侯汉中太守征西大将军。

        然而,无论魏延的功劳有多大,就是那一句主观臆断的‘脑后有反骨’,最终还是造就了猛将魏延的一生悲剧,而这悲剧的策划者和导演者恰恰是诸葛亮,他运用手中所掌握的统军大权,采取了一系列隐秘晦暗的手段,对魏延的正确建议与行动进行了多次的掣肘与压制,使其在多年战争中积累的丰富作战经验根本无法得到发挥。魏延根据形势,大胆倡议,由自己带精兵取道子午谷直插魏国的重镇长安,根本不被诸葛采纳。战守街亭,当诸葛首发军令的时候,魏延当先讨令,愿去街亭大战司马懿和张合,然而又一次地被诸葛所压制,逼得庸才马谡错失街亭,实为诸葛之罪也。

       自此,魏延的态度开始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毫不怀疑变成了今日的将信将疑,‘反骨之说’逼成现实。上方谷一战,诸葛亮在安排火攻的时侯,其实是计划将司马懿父子连同诱敌的魏延一齐烧死在山谷中的,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瓢泼大雨不仅救了司马懿父子,也使诸葛亮致魏延于死地的计划破了产。 
         诸葛六次北伐无功而返,数十年的征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力,蜀国不但未能取得魏国的寸土之地,最后就连自己也被拖死在了五丈原里。但诸葛还是没有放弃除掉魏延的念头,开始悄悄地寻找杨仪,这个不见其功的普通幕僚被委以统军重任;马岱,这个蜀营当中的一勇之夫被密授了锦囊妙计,刺杀了魏延。  
        魏延死后,蜀国再没出现过像魏文长般勇猛无敌冲锋陷阵的栋梁之才,再也没有了昔日那威震汉中独挡一面的征西大将军,统率大军的姜维只能默默地咽下‘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苦酒!  
        呜呼!一代名将,未倒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却亡在了自己人背后挥起的刀下,这种不公的结局,足令天下有志之人哀之惜之恸之惋之。那个被诸葛亮委以重任的杨仪,在权力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竟说:早知若此,当初丞相死时,吾若以全军投魏,何至有今日耶?是真正的反骨。

魏延之忠心日月可鉴,在《三国志》中记载得很清楚:“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使得魏延背上了 “反贼”的骂名。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后来蜀汉灭于魏国之手,恰是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魏延相似的"奇险"战略,灭了诸葛亮那点遗产,虚伪浪名的诸葛亮,造谣偏私的三国演义,该休矣。

       满宠募壮士焚吴攻具,射杀吴主之弟子泰;又吴吏士多疾病。帝未至数百里,疑兵先至。吴主始谓帝不能也,闻大军至,遂遁,孙韶亦退。
  

  陆逊遣亲人韩扁奉表诣吴主,逻者得之。诸葛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还,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菜、豆,与诸将弈棋、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必当有以。”乃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已还,无所复忧,得专力于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陽城;魏人素惮逊名,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趣船,魏人不敢逼。行到白围,托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陽(湖北一带),斩获千余人而还。(且看陆逊大将风度,镇定自若,撤兵+捎带,威名远扬,爽。)
  

  群臣以为司马懿方与诸葛亮相守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军足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至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8]八月,壬申,葬汉孝献皇帝于禅陵。
 

  [9]辛巳,帝还许昌。

  [10]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亮病笃,汉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谘弥日,有所不尽,更来求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是月,亮卒于军中。(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已才用之不尽。杨仪为人干敏,亮每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也。
  

  费使吴,吴主醉,问曰:“杨仪、魏延,牧小人也,虽尝鸣犬之益于是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对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函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亮病困,与仪及司马费等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亮卒,仪秘不发丧,令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自与共作行留部分,令手书与已连名,告下诸将。绐(费欺骗)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出,奔马而去。延寻悔之,已不及矣。  
 

  延遣从觇chān仪等,欲按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汉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 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而疑延。仪等令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将军何平于前御延。(开始自相残杀。)平叱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在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遂夷延三族。(魏延(?-234),字文长,义阳(今河南信阳浉河区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入蜀之时,率领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受刘备信任。刘备称汉中王后,提拔魏延总督军事要地——汉中,加封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蜀汉建立后升为镇北将军。此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曾率军大破魏将郭淮等人,加为征西大将军。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劝诸葛亮出奇兵攻取长安、潼关。但遭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杨仪所遣的马岱所斩。)蒋琬率宿卫诸营北行赴难,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还。始,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已代诸葛辅政,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也。
  

  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初,亮表于汉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卒如其所言。
  

  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所以忘其身者也!”  
  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感哺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11]初,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副,常以职位游散(调动频繁),快快怨谤无已,亮废产为民,徙之汶山。及亮卒,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要做野人了)”李平闻之,亦发病死。平常冀亮复收已,得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也。
  

  习凿齿论曰: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流汨哭泣,李严致死,岂徙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鉴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鉴无私,犹以免谤;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鉴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无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
  

  [12]蜀人所在求为诸葛亮立庙,汉主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步兵校尉习隆等上言:请近其墓,立一庙于沔陽,断其私祀。汉主从之。
 

  汉主以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长吏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寻加琬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吴人闻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汉人闻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汉主使右中郎将宗预使吴,吴主问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吴主大笑,嘉其抗尽。礼之亚于邓芝。(可见孙刘联盟稀松。)
  

  [13]吴诸葛恪以丹陽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徙得外县平民而已,其余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众议咸以为:“丹陽(徽州地区)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番陽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人民,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越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穴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皆以为难。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叹曰:“恪不大兴吾家,将赤吾族也!”恪属盛陈其必捷,吴主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陽太守,使行其策。(如此说兆头不好。徽州是山区,三国时落后,教化不够。


   [14]冬,十一月,洛陽地震。
 
     [15]吴潘浚讨武陵蛮,数年,斩获数万。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十一月,浚还武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