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时”,永不懂《周易》

 渐华 2019-11-03

《周易》是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哲学书籍,是大道之根,百家之源。

读懂了《周易》,也就看透了人生。可以说,世事万千变化,都逃不出《周易》的范畴!

唐代名臣大书法家虞世南曾经说过:“不知易,不足以为将相”,诸葛亮、刘伯温等智者也都是知《易》用《易》的高手,可见古人对《周易》的推崇。

当然了,古人对易学的推崇主要在于其深刻的哲学思想,推崇的是精通易理,知所变通且擅长实务的济世之才,而非当今社会打着易学旗号却不通易理只会粗浅泛化应用的江湖术士。

不知“时”,永不懂《周易》

宇宙万物的自然之理,变化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

《周易》中,易者,变也!何时变?如何变?都是学问。

于是,为了配合“变”,就必须要清楚了解“时”的概念。

生活中,我们常说“时不我待,岁不我与”,只因我们知道时机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没有了。

所以,对人生有正确认知的精明人通常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周易》中的《乾》卦对“变”与“时”的配合做出了最佳的说明。

初九指代人生中读书学习的阶段,尚无用武之地,所以“潜龙勿用”。

九二时开始走上社会并得到领导的赏识,正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

九三时正值三十多岁的壮年,开始遇到事业瓶颈,为人也要低调积攒事业上升的资本。

到了外卦的九四,四五十岁的年龄,是安于现状,还是更上一层楼只在自己的选择。

如果继续攀升到九五,五六十岁时登上事业巅峰,成为新的掌舵人,之后也要“利见大人”开始提拔精英人才。

到了上九,过上了退休的生活,如果还太过执着于名利富贵,怕是会招灾惹事,莫不如彻底抽身,方能安享晚年。

变化随“时”而起,《乾》卦这个模板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变”与“时”的紧密联系,而更复杂的情况则需要我们自己去把握。

一旦走进《讼》卦,若是偏要分出个上下高低,不在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时停手,到了九二爻,就是爻辞中“不克讼”的战败结果,还必然有一场惊吓,何苦呢?

若是遇到《师》卦,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首先就先要自查并改正错误,如若不然,会有凶险。“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人的缺点越多就越容易犯错误,也越容易被人抓住把柄进行攻击。若只针对《师》卦原文去理解,军队必要军纪严明才可能打胜仗,军纪涣散的军队作战几乎必然失败。由此可知,悟出来的远比原文很符合读者的实际情况。

“时”是动态的,如何正确理解“时”,把握“时”,是《周易》学习的一个重点。

温馨提示:

《周易》是体系完备的一门学问,思维上环环相扣,必须通盘学习才能通晓并掌握其中的道理。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脱离了卦时卦势,把《周易》的部分文字当成名人名言,即使字面意义解释对了,对于正确理解《周易》的整体却可能产生伤害,切记切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