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商业最为繁荣,为何商会却在明朝才得以出现

 网洛书城 2019-11-03

宋朝商业最为繁荣,为何商会却在明朝才得以出现?

若单论商业发展的程度,两千年历史中,数宋朝第一,这是无可争论的。

打开那幅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光看街市,其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可谓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光看交通运载工具:就有有轿子、骆驼、牛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难怪著名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

宋朝商业最为繁荣,为何商会却在明朝才得以出现

而宋之后,是少数民族蒙古建立的元朝,作为一个游牧部族,其对商业自然不怎么重视,由是中国的商业又陷入了低谷。

到了明代,才稍稍有所起复,其后竟一度无比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期。

明代是怎样一个朝代呢?

在中学的课本里,明朝封建专制集权加强,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虽然仍然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但在明朝时期,开始出现民主制及选举制的雏形,有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萌芽。

明朝仍是以农业经济为主,手工业作坊为辅,鼓励商业的发展,大量手工作坊出现,并且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机械化作业,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倾向,经济实力强大,国家和民间相对来说都比较富裕。

这刚从当时丝织业便可见一般,时有民谚云:“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今浙江嘉善)纱”,“南松江,北潞安,衣天下”等,仅只松江一地,便足以供天下近半之布匹。

宋代、明代两相比较,按常理来说,往往人们的固有印象是宋代才是商人的春天,明代应该是商人只能算作秋天。

但是,历史往往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以宋代经济之发达,偏偏没有出现商帮,明代商帮反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晋商、徽商、浙商等诸地商帮,相继兴起的时间均在明代。

那么,是什么导致经济发达的宋朝没有形成商帮,经济发展水平好像不怎么样的明代却商帮涌现呢?

1.宋代相比明代没有一个相对安稳的内部环境

宋朝商业最为繁荣,为何商会却在明朝才得以出现

宋朝建立之初,开国太祖赵匡胤本欲以钱财赎回燕云之地,可是还没来及实施,就然而逝。其后诸帝也多有想法,可是终究没能收复汉家旧地,由是燕云十六州始终在辽国手中,终成了宋朝的大患。

《宋史》有载: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

若仅是国土不全倒也罢了,偏偏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根本国策,武人在宋朝地位相对文人来说很低,朝廷又多用文臣来辖制武将,因此宋朝的军队一直很难形成相对较强的战力。

宋既然弱了,那相应的,它周边的那些国家就自然强大了,因为大宋始终不能对周边国家形成战略压制,因此边境几乎常年战乱。

有时候,宋朝经历了败仗,还多向那些蛮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以求自保。

其后在北宋末年,更是连皇帝都被他国俘虏了而去,宋朝一度走到了灭亡的边缘,还好当时多有有志气的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才延续了宋朝的国柞,可是却依旧无法收复故有疆域,只得偏安江南,建立了南宋政权,只有半壁江山,丢失了大半祖宗基业。

《宋史·高宗》有载:'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谅阴,难行吉礼,命秦桧摄冢宰,受书以进。是月,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是岁,始定都于杭。

宋代周边,契丹、辽、西夏、蒙古、金、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多有并立,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的关系大都不和谐。虽然北宋以岁币的形式换取了边境相对的稳定,但国家竞争敌对关系并未彻底消除。

而反观明代,则正好相反。

宋朝商业最为繁荣,为何商会却在明朝才得以出现

明太祖在元末群雄并起之际,由淮河流域向南推进,稳扎稳打,取南京,占浙西,“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以南京附近的州县作为取天下的根据地,最后建都南京。

《明史》有载: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进攻集庆,擒兆先,降其众三万六千人,皆疑惧不自保。秋七月己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置僚佐。

南京虽称六朝古都,但这六朝(孙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都不过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且国祚不长,传国不远。明太祖朱元璋雄才大略,当然知道幽燕之地乃是南北相争的关键:汉族政权失去它,只能偏安南方;游牧民族占有它,则可挥鞭南下。

当徐达、常遇春所率领的明朝大军犹如旋风之势席卷幽燕大地,这片困扰了中华汉族人民整整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终于回来了。

《明史》有载:八月己巳,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庚午,徐达入元都,封府库图籍,守宫门,禁士卒侵暴,遣将巡古北口诸隘。

大明王朝的社会发展想要治隆唐宋,疆域拓展想要远迈汉唐,就必须把这片土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永不再失。其后,二十多年后,明成祖朱棣完成了这一大业,把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开始了“天子守国门”的传统。

终大明一朝,无称臣,无纳贡,无割地,无和亲,但凡有敌则必死战,是历史上最硬气的一个朝代?

正是因为如此,大明内陆始终太平,商业才有了一片安然发展的土壤,商帮这一事物得以正式出现。

2.宋代的经济政策相对明代不适合商帮诞生

宋朝商业最为繁荣,为何商会却在明朝才得以出现

宋代因为军队无力,边患始终不断,为了求得国家无战少战,多有给其他周边强国纳贡,而贡从何来,只能来自国内,对百姓以及商人的盘剥在历朝之中都是相对特别严重的。

《宋史》有载:当今自楚之北,至于唐、邓、汝、颍、陈、蔡、许、洛之间,平田万里,农夫逃散,不生五谷,荆棘布野。荆襄之地,本朝二百年之间,降为荒落之邦,北连许汝,民居稀少,土产痹薄,人才之能通姓名于上国者,如晨星之相望。可见当时的民众生存艰难,宋朝多有内陆农民起义发生,国家或剿灭或安抚,又要再耗国力,如此积贫积弱就成了常态,三冗问题一直是它的难以根除的顽疾。

其一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其二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稳定社会秩序,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其三冗费,冗官、冗兵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宋朝商业最为繁荣,为何商会却在明朝才得以出现

为了解决因为三冗导致的财政匮乏,宋代统治者多方搜刮,才能满足财政需求。例如,常见的剥削商人的办法有“虚喝”,“舟船实无之物,却撰说名件,抑令纳税,谓之虚喝”。州县的法外征税无疑极大阻碍了商品的正常流通,在长江上连商人都少见了,出现“蜀物少出,南货少往”的现象,更遑论商帮的出现。反观明代,对于商人几乎不征税。明代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且地方征收商税时往往征收宝钞,而只要对明代历史稍有了解者就明白,宝钞自发行以来就不断贬值,以此征税,是变相减轻征税对象的税收负担。

明朝的东南沿海“海商大贾”和“海湖大姓”的海外商会也很活跃,“漳闽之人,与番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明代经济的另一个特色是城镇经济的繁荣,运河沿线由于往来商船不断,周边城市如济宁、淮安、扬州等都非常发达。

东南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繁荣,成为全国的经济集散地。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明代形成按籍贯区分的商人集团,称为“商会帮”,如徽州商帮、晋陕商帮、福建商帮、江西商帮等。这些商帮以“会馆”为联系场所,互相支持,越做越大。


3.明朝的手工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宋灭元兴,元灭才有明。

宋朝商业最为繁荣,为何商会却在明朝才得以出现

宋朝留下的那些科技,在人才辈出的明朝,得到了高速发展,加速了社会生产效率,让民间手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明代定以前的匠户为匠籍,并规定这些入匠籍的手工、工人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行,但不同点在于明代时,他们不需永远在王朝服役,而只要依规定每隔几年轮班到京城服役一次即可,称之为轮班匠。

自明初年起,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松江潞安府全盛时有织机1.3万张,促进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南京、临清等城市“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财货,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仅南京一地有众多的陶瓷厂,每年可生产100万件瓷器。

明朝手工业的空前发展,也是商会得以出现的一大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明史》《宋史》《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