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东将带动10家百亿印刷厂?及三家大佬营收有望破百亿,国内印刷企业增长的天花板有多高?

 彼岸310 2019-11-03
前几天,三好同学参加了一个按需印刷方面的论坛,讨论的重点是按需印刷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从出版社代表的发言看,出版业对按需印刷的接受度相对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的出版社今年前9个月按需印刷的图书,就达到近8000种次;有的出版社7年累计下来,按需印刷的图书总量达到数亿元码洋。
就已有实践看,按需印刷不仅能够生产单色图书,在彩色图书生产中也开始得到认可与应用。有出版社甚至表示,将尝试用按需印刷生产对图片质量要求更高的摄影类图书。而且,按需印刷对出版社降低库存、提高周转率,确实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在历时半天的论坛中,有一位嘉宾来自京东,他的发言令三好同学印象尤为深刻。
据介绍,京东目前正在与有关方面合作,大力推进一个图书按需印刷项目。
举足轻重的电商巨头,为什么会对按需印刷感兴趣?原来,京东的图书板块也深受库存之苦。
这位嘉宾说:京东图书板块的仓库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使用率达到110%。即便如此,还有很多出版社在抱怨:京东为什么不让发货?
如何破解不断加大的库存压力?京东想到的是按需印刷勾画的蓝图还很超前。即一方面从出版社获取版权授权和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与按需印刷企业合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先销售、后生产、零库存”的运作模式。
真正让三好同学听后难忘的是,这位嘉宾表示:京东图书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赋能合作伙伴,带动10家左右印刷厂跨越百亿规模。
根据他引用的资料,目前全球有多家千亿规模的印刷企业,国内却还没有一家能突破百亿。
当然了,正像很多老板都知道的那样:到2018年,咱们已经有了本土第一家“百亿”量级的印刷大佬。它就是:年度营收高达121.66亿元的合兴包装。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真正的问题是——

京东能不能带动印刷厂冲关百亿?

在三好同学看来,如果只是依靠京东图书板块一己之力,要带动印刷厂跨越“百亿”门槛,难度还是蛮大的。
道理很简单。京东图书板块主打的是图书零售,而这是一个规模相对有限的小市场。
根据图书市场监测机构北京开卷公司发布的数据:2018年,国内图书零售市场总销售码洋是894亿元。其中,实体书店销售码洋为321亿元,占比35.91%;网上书店销售码洋为573亿元,占比64.09%。
这里所说的“码洋”,一般可以理解为图书的定价乘以销售册数。注意:是“定价”,不是实际销售价格。假如一本书定价100元,在京东上按五折卖了10本,京东实际收到的只有500元,销售码洋却是1000元。
假如图书印制成本在码洋(定价)中的平均占比为15%,2018年国内走零售渠道的图书,对印刷业营业收入贡献的上限也就134亿元多一点。
为什么说是“上限”?因为这134亿个亿,首先是含税的,其次还包括了纸张。而不少出版社是自行采购纸张,印刷厂能收到的只有加工费。
即使这134个亿都能给到印刷厂,网上书店销售部分的贡献也就86个亿。再按照京东、当当、天猫三分天下的网上书店市场格局,京东能够影响的图书印刷业务大体也就30个亿左右。
这里面还要排除采用传统印刷方式生产的长版书,按需印刷的业务量要达到10个亿,怕也还需要一点时间。
这么一算,图书按需印刷本质上还是一个规模相对有限的长尾市场。即使未来走零售的图书大半转为按需印刷,潜在市场总量也就几十个亿。
所以,单凭图书板块一己之力,京东要带动10家左右印刷厂跨越百亿规模,难度不是一般大。即使加上印刷厂现有业务,也难度系数极高。
因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书刊印刷厂,一年营收也就十来个亿。
至于主打按需印刷的虎彩,2018年出版板块的营收为1.97亿元,今年上半年达到1.24亿元,同比增长61.27%。增速不低,但更现实的目标或许是如何尽快突破5亿、10亿关口,而不是一下子瞄准百亿。
当然了,京东有关人士的这番表态,或许只是想表达一下坚定的决心,没有什么人会像三好同学这样较真地来算账。
话又说回来,京东是一个大平台。除了正在推进的按需印刷项目,京东体系对印刷品还有大量其他需求。比如:纸箱、塑料袋、宣传单、展示架等等。
这些需求加起来,一年说不准能有二三十个亿,带动印刷厂跨越百亿大关还是很难,拉动一两家印刷厂破10亿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国内顶尖印刷企业是怎样变大的

尽管带动10家左右印刷厂冲关百亿,可能只是京东图书按需印刷项目的美好愿望。国内印刷厂越来越大,百亿量级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却是举目可见的行业现实。
继2018年营收首破百亿后,合兴包装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2.51亿元,尽管比去年同期下滑9.69%,全年再破百亿没有悬念。
另一家圈内大佬裕同,2018年实现营收85.7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达到63.46亿元,同比增长16.35%。如果延续这一增速,全年营收将会是99.81亿元。只要稍微加把劲,完全有希望冲关百亿。
印铁制罐企业奥瑞金,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4.55亿元,同比增长3.29%。按照这一增速,全年预计将达到近85亿元。
同时,奥瑞金在9月底完成了对美国波尔4家中国工厂的收购。这4家工厂2017年实现营收超30亿元,今年最后3个月并表后,可为奥瑞金带来的营收增量预计在10亿元左右。
所以,奥瑞金即使今年成不了百亿企业,明年冲关基本没有悬念。
各位老板可以想想:远了不说,往后倒退六七年,被问到国内印刷圈何时能有百亿企业,多数人的感觉是不是都遥遥无期?
没想到,印刷圈的百亿时代这么快就来了,而且是3家大佬接连冲关。
圈内有名的百强榜榜首变迁,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国内顶尖印刷企业是怎样一年年变大的。尽管每个年度的榜首,未必就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印刷企业。
自2003年首次发榜到2019年,百强榜共产生过6家榜首企业。其中,当纳利中国7次占据榜首,霸榜次数最多;其次是裕同、劲嘉,均为3次。此外,上海紫江两次占据榜首,合兴、上海印钞厂则均为一次。
百强榜排行的依据是各个企业上年度的产品销售收入。
2003年,首度发布。占据榜首的是上海印钞厂,2002年营收为8.52亿元。
自2004年开始,榜单将印钞厂、邮票厂等具有垄断资源的企业排除在外。
劲嘉由此开始连续三年霸榜,产品销售收入由2003年的16.05亿元,提升至2005年的27.76亿元。
2007年,劲嘉从榜单上消失,榜首让位于上海紫江,后者2006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为20.23亿元。紫江另外一次占据榜首是2009年,上年度产品销售收入为24.05亿元。
在紫江两度霸榜之间的2008年,榜首属于当纳利中国,2007年产品销售收入为26.27亿元。
历年百强榜榜首情况(单位:亿元)
2010年开始,当纳利中国连续6次占据榜首,产品销售收入由2009年的26.22亿元,一路提升至2014年的45.71亿元。
随后,裕同迎来高光时刻:连续三年霸榜,产品销售收入由2015年的42.90亿元,提升至2017年的69.48亿元。
最终,在2019年的榜单上,合兴一举突破百亿大关,凭借上年度112.14亿元的产品销售收入强势登顶,逆袭成为我国本土第一家百亿量级的印刷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百强榜上合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与上市公司财报中的营收数据并不一致,前者比后者少了近10个亿。
从百强榜榜首的变迁看,过去17年,圈内顶尖企业轮番接力,连续突破了10亿、20亿、30亿、40亿、50亿、60亿等整数关口,并且从突破20亿开始在每个量级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直到自60多亿一举跨越百亿大关。
国内顶尖印刷企业,就是这样层层推进,在过去十几年间快速变大的。各位老板,在你埋头苦干的时候,是否听到了大佬们急促向前的脚步声?

国内印刷企业增长的天花板有多高

按财报数据,百强新晋榜首合兴,2018年营收为121.66亿元。
这样的体量有多惊人?当年,咱们的印刷总产值为1.27万亿元,大体也就相当于100多个合兴。
这么一说,是不是立马感觉合兴还是蛮厉害的?
不过,以国际印刷巨头为参照,合兴100多个亿的营收,不到1%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好像又没有那么提气了,最起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美国当纳利、日本凸版和大日本印刷为例,它们的营收并没有传说中的超千亿,近年来也没有入围过世界500强,但绝对规模和在本国印刷市场的占有率的确比中国老大高不少
新近财年,当纳利的营收合人民币约450亿元,日本凸版、大日本印刷的营收合人民币均超过800亿元。
所以,换一个角度说:印刷业产值规模与美国差距不大,遥遥领先于日本的中国市场,能否产生可与国际巨头比肩的超级印刷企业?
或者说,国内印刷企业规模增长的天花板在哪里?
首先,可以确信的是:合兴达到的121.66亿元,肯定不是国内印刷企业规模的上限。
其次,未来三五年内,国内印刷企业大幅突破现有“天花板”,比如冲破百亿区间,超过200亿元,难度也相当大。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国内印刷市场没有足够的拓展空间。而是在经过连续的突破之后,国内顶尖印刷企业正在进入一个平台期。
过去十几年,大型印刷企业的崛起,大多仰仗于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
比如,裕同赖以起家的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奥瑞金赖以起家的灌装饮料行业,劲嘉赖以起家的烟草行业等等。
问题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调整,众多与印刷相关的下游行业增长渐趋乏力。简单的需求推动型增长模式,对印刷企业来说越来越不现实。
加上既有领域优质客户资源大多已经瓜分殆尽,像合兴、裕同、奥瑞金等已经超过或逼近百亿大关的顶尖企业要继续突破,有两种选择:要么整合、要么跨界。
从近年来的动作看,合兴、奥瑞金主要靠的是在既有产品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裕同更倾向于增加覆盖的下游行业范围,跨界布局消费电子包装外的其他印刷细分市场。
如果各个企业只是坚守自己固有的优势产品和业务领域,很多都已经逼近了规模的上限。
比如,在烟包印刷领域,劲嘉、东风的销售规模基本在30亿元左右;在书刊印刷领域,似乎还没有企业能突破20亿元大关;在软包装印刷领域,国内最大企业年营收大体在三四十亿元的区间。
即使在快速整合的印铁制罐市场,奥瑞金在突破百亿大关后,想进一步突破规模上限的天花板也不容易。因为国内印铁制罐市场的总规模,大体也就500亿元左右,市场集中度已然很高。
相对而言,合兴立足的瓦楞纸箱市场,突破的空间会更大一些。因为瓦楞纸箱产品相对标准化,且潜在市场空间足够大,整合起来更容易一些。根据有关数据,国内瓦楞纸箱市场的总规模高达三四千亿元。
在瓦楞纸箱市场,最终出现年营收两三百亿的企业,是有可能的。只不过,需要的时间怕是会很长。原因很简单,即使是相对容易的整合,对企业资金、资源和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目前,哪些细分市场顶尖企业规模的天花板,还有明显提升空间?三好同学觉得,商业印刷应该算是一个。
在合版印刷技术的推动下,商业印刷企业的天花板,已经从原来的亿元上下,快速提升到10亿元以上,未来完全有希望进一步突破20亿元,甚至达到跟高水平。
如果说国内印刷企业要在规模上向国际巨头看齐,仅有国内市场的整合怕是不够,还需要在国际化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就像当纳利、日本凸版、大日本印刷等已经做到的那样。
今天主要探讨的是印刷企业规模增长的天花板有多高。其实,对多数老板来说,企业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做大需要资源,也需要机缘。多数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就不错。
就说到这里。最后,还是祝各位老板好运吧!

版权所有,转载务必获取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